江南時報訊 今年以來,宿遷泗陽縣公安局圍繞“四個一”改革機制,創新政務服務,全面推動公安業務戶政、車駕管和出入境政務服務“三警融合”,實現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自助辦、全域辦目標,切實減少企業和群眾跑動次數,提升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
創新工作機制 實現“三警融合”
為了方便群眾,提高工作效率,泗陽縣公安局政務服務中心窗口對戶政業務、車駕管、禁毒等業務進行集成通辦,實現“一窗綜辦”,同時簡化業務辦理審批流程,方便群眾準備相關材料,加速業務辦理效率,確保群眾“最多跑一次”。
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積極開設公安“一號窗口”服務(即所有咨詢和投訴電話均由“一號窗口”民警回復,所有到公安窗口辦事群眾,“一號窗口”均能接待到位),同時開展領導“接待日”活動,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按照“簡單的事立即辦、復雜的事限時辦、特殊的事緊急辦”要求,進一步優化公安窗口服務流程,精簡辦事程序,減少辦事環節,縮短辦理時限,盡可能讓企業和群眾辦證辦事即來即辦、現場辦結、立等可取,力爭實現“最多跑一次”的目標,窗口辦件“零差錯”、服務“零投訴”、隊伍“零違紀”。
強化科技支撐 打造智慧政務窗口
泗陽縣公安局政務服務中心窗口創新應用“智慧公安、數據警務”建設新成果,不斷推進窗口服務智能化改革。將治安、交警、出入境、禁毒、網安等101項行政審批及服務事項全部納入在線預受理或全程在線辦理,為轄區企業和群眾提供在線服務。
依托“宿遷公安微警務”微信公眾號,定期發布各類服務咨詢,及時在線解答申請人或申請單位咨詢,并提供微信預約等服務,積極打造具有公安特色的“第二服務窗口”。目前,通過政務服務“出生一件事”網上辦理申報4138人,“身后一件事”3126人。
強力推行“網上申請、不見面辦理、快遞送達”工作模式,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根據不同權力事項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不斷優化審批流程,縮短辦理時間。
優化便民措施 提升群眾滿意度
泗陽縣公安局政務服務中心窗口推出“容缺受理”工作機制,允許一些缺少部分非要件材料的申請人先預受理,事后再補交材料,從制度設計上最大限度方便群眾,有效解決群眾的燃眉之急。
推出“辦證進校園”活動,人像采集設備及辦證系統進駐校園,啟動“容缺辦理”程序,由學生家長填寫“辦理身份證委托書”,委托學生班主任陪同學生辦理。
開通“綠色通道”保證急事急辦。今年4月上旬,泗陽籍大學生胡某某在沈陽沈北新區準備報名研究生復試時,發現身份證丟失,因疫情原因無法回到戶籍地,報名時間又特別緊,跑遍沈陽沈北新區各個公安窗口,均不符合辦理條件,只得求助戶籍地(泗陽)公安部門,“一號窗口”民警根據當事人的網上申請材料,及時開通“綠色通道”,出具相關戶籍證明,幫助當事人快速解決身份證丟失問題,成功助力其研究生復試報名。
大力推廣便民服務自助機服務,在公安服務大廳或窗口等處設置居民身份證、居住證、出入境證照、交通違法處理等自助服務一體機等終端設備,解決群眾辦事“上班沒空辦、下班沒處辦”問題,實現隨時隨地辦證取證,實現智能化自助服務“不打烊”。
(陳宇 林云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