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4月,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出臺《關于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十六條舉措》(以下簡稱《十六條舉措》)。日前,南京中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就《十六條舉措》的特點及聚焦內容等進行解讀。
今年南京“新春第一會”上,市委提出要提升企業感受度、整體便利度、要素豐裕度、市場容新度、生態共享度,持續塑造營商環境的比較優勢。基于此,南京中院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十六條舉措》應運而生。
據了解,《十六條舉措》制定過程中,南京中院主動對接國際先進評價標準和市場規則,吸收借鑒先進地區經驗做法,既立足于市委、市政府整體工作要求,結合法院工作實際服務保障南京高質量發展大局;也立足于企業感受,將經營主體對法院工作的關心關切轉化為務實管用的工作舉措;更立足于激發經營主體活力,以穩定透明、規范公平的司法規則引導營造良好創新發展生態。
據介紹,《十六條舉措》主要聚焦四個方面:依法平等保護、精準司法服務供給、維護市場競爭秩序、規范公正文明司法。
一是貫徹依法平等保護原則,維護經營主體合法權益。聚焦擴張管轄、人為制造異地管轄、以輕緩刑誘導認罪認罰等情形,加強對違規異地司法案件審查,嚴防趨利性司法。開展“商事法官助小微”行動,防止中小微企業在市場交易、創新創業中的弱勢地位轉變為訴訟中的不利地位。助推金融賦能創新,從科技人才合理流動、妥善化解產學研融合糾紛等方面激發創新主體內生動力。加強數字經濟司法保護,高標準建設南京數據資源法庭,出臺15條舉措服務打造萬億級軟件產業集群。以解糾紛、促合作、利長遠的規則導向依法審理小微企業公司類糾紛、對賭爭議等,促進健康發展。探索反制裁、反干涉、反“長臂管轄”機制規則,平等保護中外投資者合法權益。
二是精準司法服務供給,提供優質高效便捷司法服務。推動“百名法官進企業”“百名企業家進法院”活動4.0版走深走實,完善宜商司法服務平臺運行規則,在企業集聚地增設宜商司法平臺。建立保全快速反饋、保全異議快速響應機制,完善涉保全案件快審快執機制,常態化開展涉企專項執行行動。積極回應經營主體關心關切,開展新公司法和民營經濟促進法等法治宣講,助企開展“法治體檢”,設置企業關切全流程主動回應清單,設立“寧法助企護營商開放日”,提升經營主體“出?!狈娠L險防控能力。
三是維護市場競爭秩序,營造良好創新發展生態。依法適用《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保障經營主體及時獲得支付。嚴格落實“非禁即入”政策,支持行政機關建立“首違不罰”、減輕處罰和從輕處罰三張清單,依法糾正“小過重罰”、違法設立市場準入門檻、趨利性執法等不當行為。加強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前瞻性研究,提升對首發經濟創新業態包容度。依法規制惡意索賠、懲治違法索賠,嚴懲自媒體對經營主體的敲詐勒索、惡意詆毀商家聲譽等行為。注意區分惡意侵權和經營合作中發生糾紛的情形,既嚴懲惡意侵權,又引導合作發展。
四是規范公正文明司法,提質增效護航發展大局。健全重大項目司法保障工作機制,護航重大項目建設。深化長三角區域司法協作水平,持續發揮“寧聚力”機制和“4+4”專業法庭矩陣的立體化安商護企優勢,提升涉企糾紛預防化解的司法協同效能。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嚴格落實立案登記制,加強對商會調解指導,支持在揚子江法務區探索商事調解市場化運作機制。發揮營商環境評價體系“指揮棒”作用,堅持把服判息訴貫穿辦案全過程,推廣適用“穿透式一攬子”實質化解糾紛工作方法。合理區分執行“失信”與履行“失能”,引導失信企業主動糾錯、重塑信用。鞏固“執破融合”工作成效,探索“立轉破”“審轉破”“執破一體”機制。健全破產處置府院協調聯動機制,推動破產公共服務迭代升級,提高“辦理破產”的集成度和便利度。深化“與個人破產制度功能相當試點”工作,讓“誠實而不信者”獲得經濟重生。
(江南時報記者 錢月明 通訊員 寧法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