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時報訊 今年以來,淮安清江浦區司法局以“群眾利益無小事”為職責使命,通過黨建引領、法律助陣,探索“援法議事”社區治理新模式,走出社區善治新路徑。
黨員帶頭學,“援法議事”立規矩。堅持黨建引領,把提升基層黨員干部法治素養、錘煉基層黨員干部依法辦事能力作為鍛造“援法議事”社區治理新模式的“先手棋”。建立社區(村)黨委帶頭學法制度,社區(村)“兩委”干部全員出動,率先參加“援法議事”活動。社區(村)黨員踴躍參與,擔負起社情民意“收集站”功能,通過開展法治講座,化解社區治理過程中遇到的“疑難雜癥”。
陣地全覆蓋,“援法議事”解難題。運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并舉”理念,將“援法議事”活動與法治社區建設相融合,全區115個社區(村)全部建成“百姓議事廳”“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陣地,為聽民聲、知民情、解民難搭建平臺載體。協商議事平臺陣地建成以來,清江浦區圍繞老舊小區消防安全、社區(村)家風文化廣場建設、老年公寓娛樂設施配套等民生問題,累計開展協商議事130余次,新建孝善亭、家風亭等上百個法治、德治文化陣地。
干群齊參與,“援法議事”聚合力。以“群眾事群眾議”為指導思想,對“學法中心戶”“法律明白人”“網格員”等多方力量加以整合,廣泛吸納社區知法守法、明理尚德的居民參與到“援法議事”活動中來。同時,完善“一社區(村)一法律顧問”制度,壯大“援法議事”法治力量,合力化解了70余件社區治理工作方面的遺留問題,全區構建起政府主導、居民自治、社會參與的共建共享治理新格局。
(湯麗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