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時報訊(通訊員 徐公軒 實習生 吳雨蒙)8月29日,江蘇省徐州市反詐中心通過“漢盾”資金反制模型比對發現,呂某某名下多張銀行卡有涉案嫌疑,隨即將線索推送至屬地公安機關開展核查,成功打掉一個由12人組成的洗錢團伙。
當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高發多發,犯罪分子作案手法加速迭代變化,大要案件頻繁發生。如何超前預警、精準打擊,最大限度幫助群眾避免損失、降低損失?徐州市公安局堅持把“千方百計減少群眾損失”作為反詐工作重要任務,深入研究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規律特點和發展趨勢,自主研發搭建了“漢盾”資金反制模型,在超前預警和精準打擊方面發揮了重要的牽引作用。
“我們對全市2021年以來發生的632起大額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進行了全面梳理分析,發現這些案件具有案件類型相對集中、作案過程持續時間長的共性特征。”徐州市反詐中心副主任馬士文告訴記者,徐州公安抓住電詐犯罪資金轉移核心——涉案銀行賬戶,對涉案銀行賬戶的資金流水特征進行分析,提煉共性特征,為超前預警、精準打擊工作尋求切入點。
以共性特征為切入點,以實戰需求為導向。徐州市公安局基于對大額電信網絡詐騙案件資金流規律特點的分析總結,開展涉案銀行賬戶資金流逆向追蹤,創造性提出了“漢盾”資金反制模型“123”的建設策略,持續優化模型數據,提升預警精準度和打擊精確度。
“如果不是反詐中心民警及時勸阻,我就慘了!”今年6月初,銅山區張女士向網戀男友轉款6萬元,對方吹噓有內部渠道想要帶其投資掙大錢。“漢盾”模型篩查發現后,即向張女士電話提醒,但張女士稱其為男友打款、對公安預警不以為意。反詐中心民警堅信模型的精準性,分析張女士應深陷“殺豬盤”騙局,遂果斷上門開展勸阻工作。最終在其手機中發現涉詐的投資理財APP且無法提現,張女士才意識到被騙,并坦白已籌集資金50萬元準備次日轉賬加大投資。
“模型搭建基于國家反詐大數據平臺和各類警務資源信息等數據庫的高智能、高效率融合,緊緊抓住受害人初次轉賬后的黃金時間,在其轉賬過程中第一時間開展人工干預,及時減損止損。”馬士文介紹,該模型的預警數據基本在3天之內,數據鮮活,預警數據精準度高達98.9%,截至目前,通過該預警模型共提前干預勸阻潛在受害人6萬余人次。
8月18日,通過“漢盾”模型比對發現,銅山區王某的資金流水異常,涉嫌幫助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隨即推送至銅山分局,于當日便將正在洗錢的5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獲。
據了解,“漢盾”資金反制模型在分析確定本地潛在受害人的同時,進一步分析研判,在短時間內迅速鎖定本地潛在涉案銀行卡賬戶。反詐中心組織專人對此類賬戶進一步深度經營,研判分析開戶人及隱藏在開戶人背后的“卡頭”“卡販”,第一時間進行落地打擊,并順藤摸瓜、拓線分析黑灰產犯罪,切斷犯罪鏈條,實現除根斷源式打擊。
“我是反詐戰線的一名新兵,經過學習實踐初步掌握了打擊犯罪分子的一些方法,但總感覺有些疲于應對。‘漢盾’模型啟用后,讓我享有更多的信息資源,對本地跑分團伙的分析研判事半功倍。”徐州市反詐中心民警劉磊感慨。
據統計,今年以來,徐州公安依托該反制模型,累計成功預警案件1356起,直接避免群眾損失6000余萬元,抓獲犯罪嫌疑人625名,破獲案件682起,尤其是大額案件預警勸阻率超九成。
“反制模型緊密結合當前電詐犯罪形勢,改變傳統打擊思維,以資金流逆向查詢為切入點,在受害人轉賬過程中及時干預、及時止損,有效壓降了大額案件發案率,切實減少了群眾財產損失。此外,對本地涉詐銀行卡違法犯罪,從以往被動接受線索轉變為主動偵查打擊,實現‘尾隨追打’向‘迎頭阻擊’轉變。”徐州市公安局副局長劉麗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