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暑假視網么啟動科技夏令營
國家版圖科普教育AR手冊
利用AR技術,把手機對準展品“掃描”一下,所有信息便一覽無余。游客可以在手機上看到黑蹼樹蛙在眼前跳來跳去,聽到黃斑鐘蟋蟀發出的窸窸窣窣聲。這是南京視網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視網么”)正在積極探索的先進技術下文旅場景的應用。
為觀眾提供可視化呈現、互動化傳播、沉浸化體驗的文化信息產品,實現文化資源的數字化共享,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需求,視網么開發了一系列市場產品,嘗試“元宇宙”在文旅場景下的應用。
視網么技術人員表示:“AR技術在場景應用時存在一系列典型問題,例如AR場景的搭建周期較長、成本較高,單個項目的成本通常要達到幾十萬、數百萬元。”經過努力,視網么成功開發了國內目前唯一一款MAR元宇宙編輯器RTAR,使得文旅場景自身具備了生成AR內容的能力,可以根據需求因地制宜地將線下場景升級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AR元宇宙場景,創造出一種沉浸式的交互體驗。這種沉浸式的交互體驗將數字多媒體內容與平面媒體相融合,實現獲取信息方式的迭代,使得紙媒讀者、博物館游客、展覽會觀眾等傳統意義上的線下用戶,可以經由音頻、視頻與3D模型等方式來獲得深度精準的數字內容。
視網么總監王明霞介紹:“AR技術有著極其豐富的應用場景,在元宇宙文旅場景下主要有四類:一是教材圖書元宇宙,注重數字內容與紙質圖書融合;二是博物館元宇宙,注重線上與線下融合;三是商品電商元宇宙,注重商品信息多樣化展現;四是景區街區元宇宙,注重生活場景的虛實融合。”
視網么通過深度參與項目策劃、腳本策劃、模型制作、交互制作、程序開發等多個環節,開發了一系列市場產品。在教材圖書元宇宙應用方面,視網么采用AR技術為江蘇省自然資源廳制作了一本國家版圖科普手冊,該手冊僅有56頁,但每一頁都有配套的AR數字內容,共計384條,總時長超過20小時,內容總數據量超過30GB。
在《皮影中國》AR繪本項目中,共計有1000多個手工影人、400多個皮影場景,視網么創造了一個沉浸式的場域,人們在這里可以自由選擇角色,自主設計情節。該項目已入圍國家數字出版精品項目遴選推薦計劃,體現了非遺文化與科技的完美結合。
在博物館元宇宙應用方面,視網么參與了云南省紅河州博物館的AR云許愿項目開發,通過AR技術為游客提供創新的云上體驗。游客可以云上許愿留言,通過深度的互動設計強化參與感與儀式感,改善線下刻字、掛繩、掛鎖等不文明或損壞文物的現象,幫助景區解決了相關管理問題。
記者了解到,疫情期間,視網么產品研發、市場需求仍然保持旺盛勢頭。2021年公司入選騰訊AI加速器,參與《漢字書局·字源卡》、南京云錦、江北新區黨建館、黃海濕地世界自然遺產地等多個文旅項目的AR技術制作。
視網么借助科技創新,獨辟蹊徑,贏得了資本市場的青睞,公司陸續獲得種子輪百萬投資、天使輪近千萬融資。企業獲得國家新聞出版署數字精品獎、江蘇省“文化企業科技創新獎”、南京市“金梧桐獎”創新成長企業十強、江蘇省文化產業創意成果轉化一等獎等一系列榮譽。
文旅場景下的“元宇宙”還有許多空間值得探索。國內AR技術領域一線專家、南京市百名優秀文化人才、視網么創始人張帥表示:“企業從未停下積極前進的步伐,科技在不斷發展,一個觸手可及的元宇宙時代即將到來,視網么希望能為文化數字化發展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