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達藝思之二十九
言恭達
▲當今文學藝術,要體現它的人文性、學術性、時代性、包容性,要有博大的胸懷,要堅守我們的文化立場。這一理念意味著在當下的審美生活環境中,必須要體現時代的意義。唯有對現代的生活及人文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才能在新時期中國楹聯、詩詞,以及書法藝術的發展中,肩負起每個人的歷史責任。因此,要贏得藝術創新的高度,必須要從國家文化戰略思考,要抱有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敬畏,并落實于每一位藝術家的個性生命之體驗中。
▲文化藝術作為民族精神的旗幟,對社會有著重要的引領和凝聚作用。我認為,在當今一是要維護文化利益的公平,體現現代人文關懷;二是要堅持全球化視野與本土化實踐,維護民族文化。面對當前社會性的消費文化挑戰,我們最重要的是多出真正意義上的精品力作,引領國民精神與審美價值的提升,以實現文學藝術的審美本質與審美理想。要完成這樣的提升與責任,首先具備的條件是對時代和對生活心存感恩,按照藝術創作與學術研究的規律,實現藝術創造和文化積累。
▲如果一個書家、一個文學藝術工作者活的是自己并且純凈,崇尚“高古”,又得“虛靜”,那么,他的審美情懷必然向往“清逸氣象”“恬淡風神”,立足于從虛靜中求淡雅,于靈秀里出意境。這種氣息境界的追求是大凡學藝者去俗求雅、步入高端的必然軌跡。
▲物質發展到特定的歷史階段,就會進入消費時代。文學藝術也成了一種消費的符號供人取樂開懷。“歌星現象”“選美現象”“王朔現象”“廢都現象”……從電視小品調侃搞笑,到歷史小說帝王戲說,從“超級女聲”到“夢想中國”,人們被這些“娛樂快餐”喂養。大眾傳媒以其職業特點奮力構造一種人興物豐的宏大景觀世界。消費主義催生了娛樂快餐文化的泛濫,使當前的文藝界只重價值判斷,不重認知判斷,致使人們的精神生活越過了最起碼的界限……時下,除了傳統觀念中商品和服務的使用價值外,以滿足“符號象征意義”為依歸的消費觀念與行為,也正日益成為中國消費潮中的顯著特色。
▲要充分認識“消費時代”對文藝生存發展的影響。消費時代突顯了文藝作品的商品屬性,文藝創作出現了低俗化傾向,造成主流文化的曲高和寡與大眾文化的過度繁榮。嚴肅文學、嚴肅文藝受眾萎縮,通俗的大眾文化的受眾卻急劇膨脹。文藝人文關懷與生命關懷成分淡化了,凈化心靈、提升靈魂的功能弱化了,文藝更加娛樂化了。用雷達的話說:“很久以來,我們的文學缺乏超越性和恣肆的想象力,總是熱衷于摹寫和再現,讀來雖有平實的親切,卻無騰飛的提升。”
▲視覺文化及其審美現象,在我們這個時代是無所不在的。影視、圖片、聽覺藝術蓬勃發展,各種動態的、非動態的圖像包圍著我們,構成了今天的視覺化生存。日常生活審美化、審美藝術日常化,以文學閱讀為審美的主要方式已退居其后,文藝,尤其部分非圖視化表現的文藝門類的發展受到了嚴峻的挑戰。人們對文藝的表現形式有了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