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美術展中,偶遇周京新先生筆下的“豬”。畫上不是一頭豬、兩頭豬,而是豬的“隊列”、豬的“合影”,題作《現代化養豬場》。豬乃六畜之首,以豬入畫,前賢或有之;以養豬場入畫,好像還聞所未聞。
周京新畫動物,我們見過他筆下的蟲,魚,龜,鳥,鷺鷥,仙鶴,等等,都是水墨蕩漾,空靈淡遠。他筆下的豬卻一反常態,蕩漾茸蒙的水墨紋痕還在,構圖、布局卻“機械”,“呆板”,密不透風,和傳統水墨畫的空靈、疏漏、留白等美學標尺相隔云壤。畫面上是一頭豬緊挨著一頭豬的排列組合,一共9列,每列16至20頭不等,在這道“墨豬陣”中,周京新先生為我們畫了162頭豬。
當然,我們很快可以在這些機械排列中看出一點參差感。這9列豬的“方陣”,可以約略分成三組,畫家的視線是分別從前、后、左、右四個角度為“豬”造像。如果我們把前、后的形象標為“A”,把左、右的形象標為“B”,那么,每組三列縱隊的組合,依次就是“BAA”“BAB”“ABA”的錯落相間。即便在“A”與“B”的隊列中間,也有著前與后、左與右的交替轉換。
再細看整幅畫的構圖,會發現有兩處亮點。一處是在第一組與第二組之間那道縱貫的空白,好像在畫面一邊撕開的“豁口”,在密不透風中留下一路呼吸的孔道。另一處是畫面頂端的攝像頭以及攝像頭周圍的一圈光暈……它不僅用彩色沖淡了滿幅水墨的沉悶,似乎也在為養豬場的“現代化”點了睛、破了題。
這些也許都是周京新先生的獨運匠心,但還不是一位藝術家氣魄的全部。周京新的魄力在于,他不僅敢于去表現一個“單調無味”的題目,而且敢于用一種“單調無味”的方式去表現這個題目。不過,“單調無味”只是表面。在這幅密不透風的“墨豬陣”中,充滿了太多的靜與動、恒與變、簡與繁、整體與局部、共性與個性的沖突交糅,強烈的因素對撞帶來了蓬勃的藝術張力,這種張力足以化“機械”為“變局”,化“呆板”為“飛動”。我們眼前橫平豎直、密密麻麻的“墨豬陣”,似乎打開了,奔散了,一群整齊列隊的豬頓時變作了一頭頭千姿百態的豬。這無疑是一步絕處逢生的“險棋”,但是,周京新做到了。他不僅將看起來不能入畫的題材入了畫,而且富有駕馭力、創造力、突破力地畫出了這幅畫。
杰出的藝術品,離不開弦外之音,畫外之思。前賢畫豬,多畫豬的憨態,其實是愛豬的“富貴”寓意。現代文明演進中,人們對自然、對生命的認識與傳統社會已經迥然不同。生態守護者們對野生動物的保護不遺余力,動物愛好者們對家養萌寵的關愛無微不至。可是,有誰注意過養殖場的動物?它們不只是為人類刀俎餐盤準備的食物,它們也是天地間的一脈生靈。在它們的生命周期里,也應該得到注視、關懷乃至尊重。周京新出人意外地繪制了“現代化養豬場”,用溫柔的目光輕撫了它們,用蒙茸的畫筆描繪了它們。周京新筆下的豬,是一群有生命的豬,有性格的豬;是一群快樂的豬,幸福的豬。
這是周京新的現代性,也是這幅畫的現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