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燕|蘇作天工之玉魂
      2025-06-19 21:19:00  來源:江南時報網(wǎng)  作者:王云燕  
      1
      聽新聞

        玉是中國文化的載體,它也是財富、地位的象征。君子佩玉,清骨生風。溫潤一方瓊琚,暗合天地仁德;素衣垂珞,步履間瑯然清響,如松濤過澗。玉不琢不成器,人不養(yǎng)不成德。故君子比德于玉,守其貞白,礪其光華,終成器宇澄明。

        蘇州玉雕的歷史始于史前氏族時期,或可追溯至太湖三山文化。蘇州玉雕以“空靈、飄逸、細膩、精巧”等特質(zhì)而名冠天下。白墻黛瓦、流水人家的蘇州本身就如一塊通瑩美玉,無數(shù)才子文士、藝匠勝手又將這塊美玉在中國制玉史上雕琢出了三次高潮——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時期,蘇州人就已經(jīng)以工藝精美的玉器來陪葬;春秋時期,吳國真山大墓中的綠珠,其直徑僅1.3毫米,連現(xiàn)代人都只能借助激光技術(shù)來實現(xiàn);明清之際,以陸子岡為代表的工藝大師名滿天下,蘇州玉雕在明清時期的卓越地位,既得益于江南商品經(jīng)濟繁榮,更源于工匠將文人審美與極致工藝的融合,其影響力至今仍在玉雕行業(yè)中延續(xù)。

      《見山》(英文名 Zen Mountain)11.0cm×5.2cm×19.6cm 73.5g

      作品由特細青海青玉琢制,冰清明潤,澤華含光,以清雅、靜穆之質(zhì),寄淡泊高遠之志,寓觀達見性之慧。

        提及“蘇州玉雕”的時候,蔣喜是繞不過去的名字。在2018年的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評選中,他成為蘇州玉雕界首位“國大師”。他承古而不匠,入時而脫俗,是仿古玉雕的巔峰代表。對史前文化、春秋戰(zhàn)國、兩漢等古代玉器深有研究,代表中國當代玉雕的最高水平之一。

        行業(yè)里,他的名字已成圭臬。后輩提起蔣喜的工法,語氣里總帶著幾分朝圣般的虔誠——他的“游絲毛雕”細若呼吸,他的“漢八刀”渾樸如初,他的祥瑞題材雕刻更是生動詮釋了“料、技、藝”三位一體創(chuàng)作的和諧臻境。

        他首創(chuàng)設(shè)計的“美石坊”標志性作品——龍鳳對牌系列、美石三寶、薄胎茶具及辟邪類題材,形成了獨具藝術(shù)魅力的作品風格——古韻今風,更獲得了收藏界的一致認可:他的作品在拍賣市場備受追捧,部分精品玉雕拍出百萬級高價。曾赴法國、日本、美國等地學習交流,推動中國玉文化走向世界。

        溫潤如玉的大師

        我見蔣喜的那個春日下午,天色微陰,蘇州的雨絲斜斜地飄著,仿佛要把整座城市都浸透成一塊青玉。他的工作室藏在十全街的馬路上,門頭不起眼,低調(diào)無比。

        透過玻璃門,我看見,有一位中年男子正伏在案前,手中握著一塊璞玉,神情專注。刻刀在青白玉上行走的瞬間,手腕懸停如鶴頸。袖口沾著細密的玉粉,隨呼吸起伏簌簌抖落。鼻尖距玉面僅三指,瞳孔因聚焦而輕微收縮,倒映著籽料內(nèi)部水線蜿蜒的走向,仿佛在凝視一條冰封的遠古河床。玉屑沾在眉梢,像突然生出的霜。

        推門進去,他起身來迎我,我想這應(yīng)該便是蘇州玉雕的宗師級人物蔣喜大師了吧。我看見一張慈善的臉,平和謙虛,目光卻極亮,像是兩塊經(jīng)過千萬次打磨的玉片,在暗處也能發(fā)光。

        室內(nèi)陳設(shè)極簡,一張木案,幾把刻刀。墻上掛著一幅字:“視履考祥”。他說你稍等一下啊,然后他又低下頭去,繼續(xù)完成他的工作。他握刀的姿勢很特別,不是緊攥,而是輕輕拈著,仿佛那不是工具,而是他手指的延伸。“這是新疆和田籽玉,”他突然開口,眼睛仍盯著手中的石頭,“埋在地下幾億年,才變成這樣。”蔣喜的刀尖輕輕劃過,像是在剝開一層層時光。

        雨聲漸密,打在瓦片上,如無數(shù)細小的鑿子在敲擊。我問他什么樣才算懂得雕玉。“玉是有靈性的,玉是有魂的,”他說,“你得先和它對話,知道它想成為什么。它知道自己要成為什么,只是等人來發(fā)現(xiàn)罷了。”

       《美石三寶》 新疆和田白玉子料

      玉豬龍(龍?zhí)ィ?.92cm×4.10cm×2.26cm 90.0g

      翁仲(士夫風度)6.31cm×3.32cm×1.95cm 42.0g 

      玉蟬(一鳴驚人)6.44cm×4.11cm×1.17cm 47.0g

        蔣喜從抽屜里取出一個小木盒。這就是著名的美石三寶,三塊和田玉玉雕排列在盒子里,其中第一塊是一個玉蟬,刀法矯健粗野,鋒芒有力,線條簡潔卻氣韻生動,仿佛下一刻就會振動飛走。這種寥寥幾刀,又線條平直有力,像用刀切出來似的,俗稱“漢八刀”。

        漢代玉器比較注重線的表現(xiàn),對于線條的運用已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纖細“游絲毛雕”配以剛勁挺拔的“漢八刀”,雕刻出一幅幅疏密有致且健壯飽滿的藝術(shù)作品,給世人留下強烈而鮮明的印象。

        窗外的雨停了,一縷陽光斜射進來,照在那只玉蟬上,它忽然變得通體透亮,宛如一滴凝固的碧水。他給我看了工作室里幾十件玉雕:辟邪、鋪首、立熊、四靈……每一件都精妙絕倫。

        “您最滿意的作品是哪件?”我問。蔣喜拿給我看一本精美的畫冊,他指著其中的一頁,上面有“云天下”的玉雕照片,這是一件吞吐山河氣象的扛鼎之作。玉料上下兩面金黃的皮色天然而成,可見天地自有章法。作品用玉雕的特殊語言,闡述了時間和空間這一特殊的概念,上圓下方,蘊含中國古代樸素的宇宙觀。方為做人之本,圓是處世之道,鏤空“四靈”坐鎮(zhèn)塔底,西漢風格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栩栩如生,大氣雅致,以納天地祥瑞。此作非雕玉,乃雕天地呼吸;非造形,實造大化無形。觀之如立昆侖之巔,見萬古蒼茫,盡在方寸玲瓏。2019年11月,蔣喜作品《云天下》獲天工獎銀獎。

        玉有魂。怎能聽懂那些埋藏了數(shù)億年的心事?為此,蔣喜大師數(shù)十年來含辛茹苦,不遺余力地收集一萬多件出自太湖水域的史前石器,反復研究、學習,實踐每一條線、每一個孔、每一曲弧、如何切割、如何鉆孔、如何雕琢……這批承載著祖先智慧、心靈與藝術(shù)之美的石器,其中174件捐獻給了蘇州博物館,翻看著厚厚的一本捐獻畫冊,每一樣都價值連城!

        巷子里又飄起了細雨,青石板路泛著水光。暮色中的十全街,蔣喜工作室的燈光依然亮著。篤、篤、篤的鑿玉聲穿過雨簾,仿佛在訴說著一個關(guān)于堅守與傳承的故事,又像是時間本身在行走。

      《云天下》新疆和田白玉子料 7.4cm×7.4cm×7.9 cm 835.7 g 

      作品上下皮色天然而成,可見天地自有章法。上圓下方,蘊含中國古代樸素的宇宙觀。方為做人之本,圓是處世之道,其中玄機,以溝通為上。

        玉不琢,不成器

        夜里三點鐘,我打開了電腦,看蔣喜的活動履歷,整整翻閱了一個半小時才看完,每一年都有卓越的成績,每一年都有豐富的閱歷,他邊進修,邊創(chuàng)作,邊公益,邊參展,邊授課,人生不止,則上下求索之路不絕。他以一己之力翻開了蘇州玉雕新的篇章。40年,我想,足夠讓一個人的生命與玉石長在一起。

        在新年的鞭炮聲中,甲辰年(1964年)來到了,靠太湖生活的蔣家人的臉上涌動著對新生活的憧憬。元宵未到,李生二龍子爭相面世,一名喜,一名愛。一下子,小船上充滿了新的活力。緊接著,冬日的堅冰融化了,春天驚醒了太湖,染綠了湖面,碧波漣漣,蘆尖吐翠,魚兒不時地從波光瀲滟的水面上躍起。那個叫做蔣喜的嬰兒比哥哥要瘦弱一點,誰也不會想到,這個男孩日后會成為中國玉雕界的翹楚。但在1970年留下的老照片里,他的眼神已經(jīng)有了同齡人不曾有的堅定和成熟。

        1981年秋天,太湖邊蘆花飄雪,桂子香濃,母親新采的菱藕高高低低堆在門后的藤筐里,青白嫩綠,蔣喜還未來得及嘗鮮,就匆匆從高中畢業(yè)了。冥冥中似有天意,他毫不猶豫選擇了將玉雕作為職業(yè),縱然那時候,他并不知道她的魅力如此之大,也并不知道她即自己終生的圖騰。

        1981年,十七歲的蔣喜進入蘇州玉石雕刻廠當學徒。當時的玉雕廠條件簡陋,冬天原始的老機器動不動就結(jié)冰,金剛砂劃破手指留在傷口里,疼痛浮腫得像水紅蘿卜;夏天酷熱難當,坊間燈光招惹蚊蟲叮咬,穿長衫長褲酷熱無比,穿短袖短衫又會被滿身叮咬,奇癢難耐。為了盡快掌握基本的雕刻技能和知識,他總是第一個到車間,最后一個關(guān)機器,不斷向廠里各位老師請教:從古代玉雕的文化背景、設(shè)計理念,到造型、紋飾、雕工、用料等等。

        風扇葉攪動著渾濁的暑氣。蔣喜的刻刀在砣輪轉(zhuǎn)折間隨形游走,岫玉作品《馬踏飛燕》的獨立制作時間顯得如此漫長,他的額頭滲出細汗,但呼吸平穩(wěn),仿佛整個人都融入了那塊玉石。那段時間,他每天要工作十多個小時,手掌磨出血泡,結(jié)成厚繭。

        因為受不住這份艱苦,身邊一起學習的小伙伴們斷斷續(xù)續(xù)都放棄了,而蔣喜卻懷揣著熱愛與執(zhí)著,毅然堅持了下來。他以最大的努力和熱情汲取著知識海洋。期間,他努力閱讀各類文史資料,逐漸將古玉的內(nèi)在精神表現(xiàn)在自己的作品中,嘗試設(shè)計自己的風格,不斷突破和創(chuàng)新。為了領(lǐng)略不同玉雕流派的藝術(shù)魅力,他幾乎跑遍了全國的玉器市場和知名博物館,不斷拜訪業(yè)內(nèi)前輩高手,求教他們的從業(yè)心得和專業(yè)技能。虛心求學,博采眾長,使得蔣喜的玉雕技藝有了長足進步,三年學徒生涯結(jié)束,其仿古作品不但具有古味,更達到了神似,因為優(yōu)異的表現(xiàn)他被分配到了仿古車間。

        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傳統(tǒng)工藝迎來復蘇。當時,上海外貿(mào)公司、文物商店向蘇州玉雕廠訂購了大批仿古玉器。蔣喜因此接觸到大批從商周到明清的古舊玉雕作品。需要品味其背后的氣韻,然后再拿著標尺,嚴格地進行一比一的仿制。

        遺憾的是,古代精湛的玉雕技藝早已失傳,所以蔣喜首先要做的就是“解謎”。沒有古籍記載,甚至老師傅也說不出其中的門道,他只能自己去慢慢領(lǐng)悟其中的奧妙,甚至需要自己制造特殊的雕刻工具。比如,在漢代,隨著圓雕藝術(shù)的日趨成熟,鏤空技術(shù)被更為普遍地使用。許多漢代玉雕的細部刻畫,即便今天使用尖針也不容易做到。蔣喜琢磨許久,終于想明白了“拉絲工”的訣竅:拉絲弓的弓線是柔軟的金屬絲,現(xiàn)如今很難把金剛砂鍍上去并做到正常使用,因此只能運用古法,把和水的砂蘸在需要鏤空的地方,然后施以勻力和巧力,此技非常講究功力,要掌握好弓絲的走向,并憑意念和感覺去拉;不然的話,要不拉出的線條是彎彎曲曲,要不就是正面還可以但反面的線條卻偏了,只有正確使用此技法,整個作品的線條和結(jié)構(gòu)的交待才能更清楚。于是,許多作品就是運用這種古老的技法雕琢而出。

        這一時期,蔣喜開始系統(tǒng)研究中國古代玉器。他走遍各大博物館,臨摹古玉紋樣,鉆研傳統(tǒng)技法。他苦練琢磨精細,刀刀見鋒,博得同仁們的嘖嘖稱奇,也獲得了行業(yè)內(nèi)的首肯,聲名鵲起。

        情系太湖

        浩渺的太湖,一望無垠,湖邊數(shù)枝枯葦在寒風中搖曳,剛過春節(jié),還是天寒地凍。這是生他養(yǎng)他的太湖,是他生命的源泉,蔣喜站在太湖邊,內(nèi)心洶涌澎湃,思緒回到了出生的那年。

        那年父親望著身懷六甲的母親,低頭看著冰冷刺骨的湖水,他穿上用自行車舊輪胎改制成的防水衣,跳入湖中捕撈魚蝦,要給未出生的孩子增加營養(yǎng)。

        那年母親第一次抱著襁褓中的蔣喜到外面看到的就是太湖。在船頭上,在和暖的陽光下,他依偎在母親的懷抱中,望著一望無際的湖面。

        那年母親產(chǎn)后休息數(shù)周又開始投入船運工作,小船從蘇州劉家浜向沿著太湖邊的鄉(xiāng)到鎮(zhèn)港口進行運輸,沿途江南水鄉(xiāng)的風光清綺明麗,春意盎然。

        蔣喜在太湖邊行走時,俯身拾起一枚卵石,對著天光端詳。石上沾著水腥氣,裹著千年湖水的記憶。他正在做出一個重大的決定。車間里的玉屑還在飛舞,磨輪空轉(zhuǎn)的嗡鳴懸在耳畔。他最后一次撫過那些未完工的料子,和田青玉沁著冰紋,它們將在檔案柜里繼續(xù)生長,長出比雕件更繁復的藤蔓。

        1988年4月,蘇州蔣喜?美石坊玉雕工作室成立。一時引起業(yè)內(nèi)震動。工作室開張當日,慕名者踏破門檻,自此,蘇州玉雕不再是老手藝的代名詞,而有了“新文人玉”的雅稱——蔣喜的刻刀,悄然劃開了當代玉雕的新紀元。

        蔣喜花費了十年時間,不遺余力地收集出自太湖水域的一萬多件石器,反復研究和學習實踐每一條線、每一個孔、每一曲弧——如何切割、如何鉆孔,如何雕琢……這批承載著祖先智慧、心靈、藝術(shù)之美的石器為他的玉雕事業(yè)奠定了扎實的基礎(chǔ)。

        太湖的水紋是刻進骨血的老繭。蔣喜俯身拾起一枚磨圓的史前石斧,浪濤聲忽然變得粘稠——那些被萬年湖水浸透的燧石與礫巖,分明是先祖叩擊大地的斷章,沉甸甸臥在掌心,像一粒未醒的玉胎。

        他總在晨霧初散時沿湖行走,沙礫層里凸起的棱角硌著布鞋,恍若踩中某個三疊紀的黃昏。石器粗糲的裂痕里,藏著最初人類雕琢日月的野心。

        太湖煙波在工作室的窗欞上洇開,蔣喜的刻刀停在半空,聽見石器與玉石在暮色里絮語——原來所有的雕琢,不過是把太湖水化作刃,將散落的光陰重新綴成一條環(huán)佩叮當?shù)暮印?/p>

        求學北大清華

        藝術(shù)是無國界的,各個門類都是相通的。蔣喜認為做玉雕一定要觸類旁通,要善于借勢,就如同中國園林中的借景。久而久之,你的作品就會呈現(xiàn)全新的風貌,可以說,你借鑒的多少造就了你的作品豐富的程度。

        早春二月,蘇州工作室的窗外,一株老梅橫斜,暗香浮動。蔣喜的手指輕輕撫過那塊和田籽料,溫潤如脂的觸感從指尖傳來,像是撫摸一段沉睡千年的時光。“去北京?”妻子將一杯碧螺春放在他手邊,茶煙裊裊升起,模糊了蔣喜鏡片后的目光。

        蔣喜拖著行李箱走進清華園,雪花落在他的羊絨圍巾上——那是妻子從蘇州老字號綢緞莊買的。校園里的梧桐樹枝丫遒勁,覆著薄雪。研修班開學典禮在美院報告廳舉行。課后,蔣喜獨自在清華園的荷塘邊徘徊。殘雪未消的岸邊,朱自清雕像靜默佇立。

        在清華美院上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的高級研修班上,工藝美術(shù)界的許多頂級專家都來給學生們授課。同時,雕塑、色彩、設(shè)計、視覺感受、歷史典籍、音樂等課程,也讓蔣喜覺得受益匪淺。

        深秋的清華園,銀杏葉落了一地金黃。窗外,一彎新月懸在清華大禮堂的穹頂之上,古老與現(xiàn)代在這一刻達成了某種默契。這一刻,蔣喜深深體會到“功夫在詩外”的道理,意識到學習的必要性。

      《夢回水鄉(xiāng)》青海青玉

      10.1cm×10.1cm×19cm 240.9g

      作品整器作水桶造型。江南河流、水井遍布城坊,水桶為兒時記憶中常見。器身表面雕飾爬山虎紋樣,又似寫意之水波紋,點線面間彰顯力度,與薄壁形成鮮明對比,可謂巧奪天工。提梁作飛鴻狀,造型為舊時江南亭子橋,虛實相合,仿佛回到風景曾諳的夢里水鄉(xiāng)。

        蔣喜的結(jié)業(yè)作品《夢回水鄉(xiāng)》以一組青玉水桶為形,桶身圓潤如月,玉色清透似水。仿佛剛自溪中提起,猶帶粼粼波光。最妙處在水桶提手直取拱橋之形,混著井繩吱呀,在青白相間的玉色里,漾起整個江南的潮濕記憶,仿佛回到風景舊曾諳的夢里水鄉(xiāng)。

        2015年10月2日,他再次北上京城,參加了為期一年的北京大學藝術(shù)人文研修班。

        窗外,未名湖畔的柳枝輕拂。琴聲漫進窗欞時,蔣喜手中的和田玉正泛著青白的光。音樂鑒賞課的旋律在耳畔流淌,鋼琴的黑白鍵多像玉雕的陰陽線——德彪西的《月光》是水磨青玉的朦朧,貝多芬的《命運》是漢八刀劈開的金石鏗鏘。當古琴曲《流水》響起時,原來伯牙子期的弦,與蘇州工匠砣輪的吟哦,都是同一道水紋的不同變奏。日后有人評價他的作品常暗含“智者樂水”的東方美學。最難忘是冬夜聽《廣陵散》,耳機里嵇康的絕響與窗外雪落的聲音疊在一起。他忽然懂得所謂“玉振金聲”,不過是天地以不同的物質(zhì),說著相同的語言。

        多年后,當他的薄胎玉器驚艷眾生,只有他知道,那些音符,是從北大紅樓某個落滿梧桐影的琴房里,順著刻刀,流進了玉的魂魄。

        北大的學習,激發(fā)了蔣喜對玉雕創(chuàng)作中工藝性和藝術(shù)性表現(xiàn)的思考,他在畢業(yè)論文中這樣寫道:好的玉雕作品是工藝性與藝術(shù)性的綜合,既具備工藝品不可拋棄的實用價值,又具備獨立的創(chuàng)作思考與表達。而玉雕卻始終是需要與人鏈接的,失去了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就失去了其為“藝”的根本,所以也覺得當代玉雕的形式表現(xiàn),仍然不偏向一味靠攏于現(xiàn)代藝術(shù)“形式語言”的簡化。換言之,玉雕不太適合做得太世俗、直白,而應(yīng)該是富有深不可測的哲學性、思想性的。耐人尋味、寓人于想象、深不可測、玄妙……這些才是玉雕應(yīng)該呈現(xiàn)出來的風貌。

        著書立說

        傳統(tǒng)不是守護灰燼,而是傳遞火焰。蔣喜不僅是一位玉雕大師,還是玉文化的研究者與傳播者。

        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中國玉雕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若干個高峰,如紅山玉文化、良渚玉文化、殷墟玉文化等。但在蔣喜看來,高古玉更有特色:高古玉作為中國玉文化的精髓和源頭,是中國古代文化的化身,更是東方美的象征,深受文人雅士所鐘愛。從藝術(shù)風格來講,那段時期最典型的藝術(shù)特點就是大氣磅礴,極具視覺震撼力;在精神層面上,此階段的玉雕所體現(xiàn)的溝通天地的“精神道具”,以及更多人文情懷的風貌,和唐以后逐漸走向世俗化、體現(xiàn)現(xiàn)世之美的玉雕完全不同。可以說,高古玉所彰顯出的深厚思想和人文精神,是后來歷朝歷代都未曾達到過的。

        蔣喜努力閱讀各類文史資料,逐漸將古玉內(nèi)在精神表現(xiàn)在自己的作品中,嘗試設(shè)計,探索自己的風格,不斷突破和創(chuàng)新。他幾乎跑遍了全國的玉器市場,看各地最好的博物館收藏,拜訪業(yè)內(nèi)高人。為開蘇州博物館“蘇藝天工”展覽之首,讓更多的玉器愛好者了解蘇州玉雕的文化魅力,他捐出自己的作品《氣》和《美石三寶》。

        為備述蘇州古今玉器發(fā)展歷史軌跡,他出版著作《美石者》,細致論述了蘇州玉雕的特點和自己幾十年的琢玉成果和治玉經(jīng)驗,可以說是蘇州玉雕界第一個將自己的玉雕心得以書面形式與眾分享的人,完成了從制作實踐到制作理論的一次飛躍。

        為供從業(yè)人員從根本上學習和了解太湖玉石文化,他從收藏的數(shù)萬件太湖石器中遴選了200件具代表性的涵蓋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馬橋文化、吳越文化等整個太湖流域古文化的序列的精品,對之進行充分圖文介紹,出版了《太湖沉寶》……書成那日,他獨坐湖畔。暮色里,湖水泛著和書頁相同的鉛青色。風吹過,水面皺起細紋,恰似那些玉器上蝕刻的千年紋路。蔣喜忽然明白,自己打撈的從來不是玉,而是時間本身,沉在湖底的,分明是未及風干的眼淚。

        如何在學習不同風格的古代玉器的基礎(chǔ)上,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蔣喜說,秘訣就是兩個字------感悟。將玉器作為一種媒介,瞬間穿越時空同古人連線,這是一個令他十分享受的過程。“研究古玉,不是要模仿它的‘形’,而是要感悟它的‘神’。感受古玉的氣息和氣場,讓這種氣息潛移默化地影響你。當然,還得有必要的精神和知識儲備,我們才有機會把握它、了解它、領(lǐng)悟它乃至超越它。”

        2015年11月20日—12月20日,“蘇藝天工”之蔣喜玉雕展是蘇州博物館為當代玉雕大師舉辦的首個玉雕個展,標志著官方對當代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藝術(shù)價值的認可。每一件作品無不讓觀者駐足良久,贊不絕口。暮秋的斜陽漫過貝聿銘筆下的粉墻,蘇州博物館的玻璃穹頂下,蔣喜的玉雕靜臥于絲絨光影中,恍若采擷了千年太湖的月色,凝成羊脂白里游動的云紋。作品《玄璜》古拙里迸出星辰,龍形璜左右頭部上的鼻、額、耳、嘴、眼及前肢都是用若干個云紋組合而成的。遍布全身的云紋又巧妙地組合成了抽象概括的小龍體。璜體的倒梯形輪廓用“游絲毛雕”刀法。

        作品薄胎茶器剔透如蟬翼,見煙水江南在玉璧間蕩漾。作品龍鳳對牌陰陽相叩的剎那,戰(zhàn)國玉人的禱祝與當代刀鋒的呼吸重疊。暮色浸透展廊時,那些曾被深埋昆侖山的精魂,此刻正與拙政園的竹影私語,離館時回望,白玉泛起的微光恰似霜降后第一縷月華,泊在姑蘇的眉心。

        四十年玉雕修行之路,蔣喜一直在路上孜孜尋覓。身為一個匠人,他是如此專注,一生從一事。

        遍訪世界各國文明

        在上古,玉是一種通天感地的媒介。玉雕并不僅僅只代表著財富,它還是一種文化語言和精神的象征,凝聚著國人數(shù)千年的文化記憶。為朝圣“玉之源頭”,他曾二上昆侖。

        為了開闊眼界,學習西方美學精神,他前往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和文化古跡,現(xiàn)場感受來自不同地區(qū)的文化藝術(shù)特色與魅力。日本、加拿大、美國、俄羅斯……蔣喜對于蘇州玉雕的“尋美之路”遍布世界,在國際眾多與美學相關(guān)的活動上,都有他積極參與認真學習的身影。蔣喜的足跡,是刻刀劃過地球的痕跡。

        位于日本奈良東大寺的寶庫,保留了迄今為止種類最豐富、最全面且最有價值的唐朝藝術(shù)品。正倉院總共收藏文物九千余件,其中有四百多件是盛唐時期從中國漂洋過海到達日本的藝術(shù)珍品,即便是日本本土的藏品,也帶有濃郁的唐代風格,從某種意義上說,正倉院是一座盛唐風物的藝術(shù)寶庫。日本正倉院收藏的唐代紺玉帶上,陰刻工藝已出現(xiàn)微妙變異。受佛教“蒔繪”工藝影響,線條開始帶有細微的波浪形顫動,如同毛筆的飛白。這種變化在蔣喜看來恰似文明的呼吸。

        在埃及盧克索神廟的晨光里,他蹲下身,指尖撫過方尖碑上的象形文字。那些被風沙磨鈍的棱角,與良渚玉琮的線條遙相呼應(yīng)——原來人類最初的信仰,都習慣把禱詞刻進石頭的永恒。正午的尼羅河泛著青金石的光澤,他突然想起蘇州工“水路分明”的訓誡:水與岸的界限,恰如陰線與陽線的博弈,而文明,永遠在混沌中尋找那道金線。

        威尼斯玻璃作坊的火焰舔舐著鈷料時,他看見一簇流動的碧玉。穆拉諾島的老匠人用鐵管吹塑星辰,這讓他記起戰(zhàn)漢玉璧上的谷紋——東方人用砣輪碾磨星斗,西方人用烈焰捕捉銀河。在圣馬可廣場的鴿群飛起的剎那,拜占庭馬賽克與乾隆工痕都斯坦玉器,突然在他視網(wǎng)膜上疊印成同一片碎金。

        京都苔寺的雨季,他跪坐在《源氏物語》描繪過的青苔庭院。一滴雨懸在楓葉尖,將墜未墜的模樣,像極了俏色玉雕里那抹不肯屈從的皮色。茶杓上“非對稱”的竹節(jié),與漢代玉握豬“漢八刀”的殘拙,在茶筅攪動的漩渦里達成默契。

        當他在大英博物館凝視埃爾金大理石像的空洞眼眶時,手中的和田籽玉突然發(fā)燙。帕特農(nóng)神廟的褶皺與紅山玉龍的蜷曲,同時在他掌心紋路里復活。歸航飛機穿越北極光時,他摩挲著隨身攜帶的未完工玉蟬——這枚來自昆侖山的精靈,終將帶著亞述浮雕的力度、印度細密畫的絢爛、瑪雅玉面具的神秘,在吳門煙水里完成最后一次蛻殼。

        浮世須臾,在玉雕千年歷史的生命之海里,蔣喜謙遜地說他不過是短暫浮現(xiàn)的一朵輕浪。有人說“一個無時無刻不為藝術(shù)而生活的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藝術(shù)家。”這一生,他只為一事而歡喜,寒暑無改,風雨不顧。他切實體悟到,美時時刻刻,無處不在,靈感由此源源不止。所有文明的鋒刃,終將在他玉雕的留白處歸鞘。

        游絲毛雕:玉器上的千年心跳

        在蘇州博物館的庫房里,蔣喜曾屏息凝視過一枚西漢玉璧。直徑不足三寸的玉面上,盤旋著細若蚊足的陰刻線,這些被古人稱為游絲毛雕的紋路,在射燈下泛著蛛絲般的銀光。當他的目光追索其中一道蜿蜒0.3毫米的刻痕時,突然意識到自己正在見證兩千年前的某個瞬間——那位無名匠人手腕微顫時,砣具在玉髓表面留下的永恒心電圖。

        游絲毛雕特指漢代玉器上那些細若游絲、婉轉(zhuǎn)流暢的陰刻線條。這些比頭發(fā)絲還細的刻痕(通常0.1-0.3毫米寬),往往以連續(xù)不斷的“鐵線描”構(gòu)成云紋、獸面或幾何圖案。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漢代玉辟邪上,一道長達12厘米的游絲線竟無一處斷筆,如同用極細的鋼筆在玉石上寫下的狂草。

        游絲毛雕具有“細、綿、長、飄、勁”5個特點。此技法多見于小件器物之上,線條柔和圓熟,精細纖長,線痕似斷似續(xù),若隱若現(xiàn),猶如游絲,剛?cè)岵上h代之后就失傳了。因為對玉工的基本功要求特別高。“游絲毛雕”看似是一條條線,其實是一串串細密的點,線條的走向和點與點間的距離無法用其他的手段調(diào)整和彌補。所以說,“游絲毛雕”之難,主要就難在它的“一刀定終身”。

        當時的匠人徒手執(zhí)握堅硬鋒銳的金剛石、水晶或燧石質(zhì)地的工具,蘸上潮濕解玉砂反復推磨制作、刻畫而成的。而后仿之作往往無古工之神韻,線條隨性,呈直平線狀,且陰刻直線在放大鏡下呈寬度一致、深淺一致的復制形狀。

        現(xiàn)代考古顯微技術(shù)揭開了部分奧秘:戰(zhàn)國至漢代的游絲毛雕存在明顯的起落筆特征——線條首尾細中間粗,且轉(zhuǎn)折處可見細微的砣具旋轉(zhuǎn)痕跡。這證明當時已存在類似現(xiàn)代車床的旋砣裝置,匠人可能腳踏傳動帶,雙手持玉在高速旋轉(zhuǎn)的砣輪上書寫。大英博物館藏的東漢玉劍璏上,游絲線條竟能隨玉料硬度變化自動調(diào)整深淺——在透閃石晶體結(jié)構(gòu)致密處變細變淺,在疏松處自然加粗加深,仿佛具有生命。這種“人玉合一”的境界,連現(xiàn)代數(shù)控機床也難以完全復刻。

        蔣喜突然頓悟:真正的游絲毛雕是古代匠人將呼吸節(jié)奏、心跳頻率與砣具轉(zhuǎn)速達成神秘共振的產(chǎn)物。就像他在醍醐寺看到的晨霧,既是有形的水滴,又是無形的禪意。蔣喜感到,擷拾古老技藝的過程,并不僅僅是在“技”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感覺自己與古代玉工的精神境界建立了某種關(guān)聯(lián)。在這個過程中,人要靜思、靜心、靜音、靜光,連呼吸都要均勻再均勻。鉈在轉(zhuǎn),點在連,意念中的“點”到了哪兒,手上的“點”就要到哪兒。只有這樣,才能游刃有余,妙筆生輝,在每個轉(zhuǎn)折處保留著呼吸般的顫動。

        龍鳳玉對牌

        一盞孤燈,一把旋車,玉屑如雪般飛濺。

        玉屑紛紛落下,像極了人間那些未及開口便已消散的情話。蔣喜的刻刀游走于玉上,如風拂過水面,留下漣漪般的紋路。玉牌上的紋路漸漸顯形,是糾纏的藤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卻始終留著一條細若游絲的縫隙。他雕的是一對龍鳳玉對牌,一陰一陽,合則為一,分則為二。

        此物最是纏綿:龍紋剛勁矯健,鳳影翩然柔婉。玉質(zhì)瑩潤,光一照,便透出溫軟的青白,仿佛月光浸透的紗。兩塊玉牌若即若離,合攏時嚴絲合縫,分開時,邊緣仍殘留著對方的輪廓。玉牌相碰時,叮然一響,似情人的低語。蔣喜說,玉是有記憶的,分開再久,也會認得彼此。

      《龍鳳玉對牌系列·春色滿園》新疆和田白玉子料

      7.6cm×3.2cm×0.9cm 54.7g/7.5cm×3.2cm×0.9cm 54.1g

      利用皮色巧雕屋檐,好似茅草覆檐,窗外乳燕雙飛,正所謂乳燕銜泥滿園春,于方寸間描畫一派田園風光,意境恬然,技法高妙。

        2008年,北京奧運會召開。多種因素之下,玉雕行情一路向好。君子無故,玉不去身。蔣喜的玉對牌系列應(yīng)運而生,每對都采用同一塊玉料,打造中國式的愛情信物,成為當代玉雕史上一種全新的玉雕形制。蔣喜為龍鳳玉對牌系列作品賦予了時尚化的語言表達方式,融匯傳統(tǒng)儒家、道家的哲學,多文化元素的組合為古老的蘇州玉雕技藝增添了全新的設(shè)計語言,碰撞出穿越古今的藝術(shù)火花。

        2019年11月14日——11月19日,在北京參加2019中國國際珠寶展,展會期間蔣喜開展“龍鳳玉對牌的師古與創(chuàng)新”主題分享會。

        經(jīng)歷時間的洗禮和歲月的摩挲,佩戴的玉石會散發(fā)出更加溫潤細膩的光澤。這點也恰好與有情人一生的愛情過程高度契合,從開始的激情到歲月靜好的相濡以沫。2023年8月25日,《消費日報》進行了“蘇州玉雕七夕見喜,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蔣喜以玉傳情打造中國式浪漫”的報道。“龍鳳天配對,你我永相隨。”蔣喜大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以玉傳情”是最符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愛情表達方式。

        玉不會老去,只是漸漸沁入歲月的痕。而那些成雙的對牌,在世人掌心流轉(zhuǎn)時,總映著相似的影子——愛,原是兩塊玉的相逢,既怕磕碰,又怕分離。

        碩果累累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蔣喜的刻刀下,時間有了形狀。第一次獲“天工”、“藝博杯”、“子岡杯”、“百花玉緣杯”等獎項,第一次被蘇州工藝美院聘請為名譽教授,被中國地質(zhì)大學珠寶學院聘請為首飾傳統(tǒng)工藝的保護與發(fā)展研究所顧問,并受邀加入蘇州政協(xié),第一次以“蘇邦玉雕”為主題舉辦個人全國巡展……蔣喜的生命之河一次又一次與蘇邦玉雕無限貼近、重合、融匯。他的玉雕作品在《文物世界》、《收藏家》、《藍田山房》等專業(yè)雜志展現(xiàn),并被海內(nèi)外玉器收藏家收藏。2019年11月30日,蔣喜參加【中華名人錄】2019優(yōu)越華人頒獎典禮,榮獲中華名人錄2019全球優(yōu)越成就獎。

        2020年9月29日,蔣喜出席蘇州博物館“黃金為尚特展開幕暨捐贈活動”,捐贈了174件史前及先秦時期石器給蘇州博物館作為館藏。2024年7月-11月,蔣喜美石坊玉雕工作室在寒山寺和合美術(shù)館舉辦“和合玉緣”——蘇州蔣喜美石坊龍鳳玉對牌作品展,展后蔣喜捐贈了21件史前太湖流域石器給寒山寺和合美術(shù)館。

        步入花甲之年的蔣喜,依然保持著每天工作八小時的習慣。他的工作室簡樸如初,案頭永遠放著幾塊未雕的璞玉。“每塊玉都在等待它的緣分,”撫摸著手中的玉石,他的眼神依然如少年時那般熱忱。

        如今的他,像一尊被歲月盤熟的羊脂玉,溫潤內(nèi)斂,卻自有光華。當年輕的玉匠們簇擁求教時,蔣喜說:我們蘇州的玉雕師有數(shù)萬人,但幾乎沒有兩個人在琢玉時的想法完全一致。每個人的修養(yǎng)和積淀不一樣,他在創(chuàng)作中的側(cè)重也不同。四十載光陰沉淀,蔣喜的玉雕早已超越技藝的范疇,成為流動的史詩。那些曾被視作頑石的璞玉,在他的手中蘇醒,化作空靈。每一件作品,都是他與天地、與歷史的一場私語,刀鋒過處,玉屑紛飛如雪,而靈魂的紋路漸次清晰。宗師之名,不過是旁人附加的標簽,而他的世界,始終只有玉與心的對談——簡單,卻深不見底。

        他堅持“以古為師,但不泥古”的教學理念,強調(diào)心手合一,要求學生們既要掌握傳統(tǒng)技法,又要具備創(chuàng)新思維。蔣喜帶學生的方式別具一格。學生要先學三個月理論,包括玉文化史、礦物學知識等。“不懂玉的文化,就雕不出有靈魂的作品。”還要經(jīng)歷漫長的觀玉階段——每天靜坐觀察玉石數(shù)小時,培養(yǎng)與石的對話能力。“玉雕講究相玉,要懂得看料子的氣脈。”他說:“刀筆易得,玉魂難求;規(guī)矩可學,癡心難偷。”他總是對學生說,一定要多角度不斷地發(fā)掘出蘇州玉雕之美,并為其不斷賦予新的藝術(shù)理念與創(chuàng)意。

        為玉文化的傳承而自加壓力,蔣喜為玉美學的傳播而兢獻綿薄。近年來,他將更多精力投入到玉文化研究中。在藝術(shù)修養(yǎng)和專業(yè)理論水平方面,蔣喜不斷地上升到新高度,出版?zhèn)€人專著《美石者》、《太湖沉寶》,闡述對千年玉文化的認識,匯集對古今玉石雕刻的切割、整形、鉆孔、雕琢、拋光等工藝在傳承、創(chuàng)新、發(fā)展上的研究成果,獲國家級專業(yè)獎項若干。他發(fā)起的“非遺進校園”活動,讓更多年輕人了解玉文化。蘇州玉雕作為吳文化的重要載體,此類進校園活動已成為非遺活態(tài)傳承的典型案例。2021年7月10日,蔣喜參與拍攝的,由蘇州廣播電視臺出品、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攝制的記錄電影《天工蘇作》在全國影院上映。

        2021年10月19日——21日蔣喜作為授課專家參加“山東省工藝美術(shù)大師傳承與創(chuàng)新培訓班(第三期)”為與會山東省工藝美術(shù)大師講授《師古而不泥古——貴在創(chuàng)新》課程講座。談到對于玉雕文化歷史的理解,蔣喜講到:“我認為一個玉雕藝人不僅要讀懂古玉上的歷史痕跡與文化信息,還要恰當?shù)厥褂眠@些信息,并用創(chuàng)新的方式將其闡釋出來。現(xiàn)在玉雕作品不能簡單地對古玉的標識進行解構(gòu)或重構(gòu),而應(yīng)在這一過程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包括對歷史的理解,對文化的理解,成為一種演繹、一次升華。比如商周時期玉琮內(nèi)圓外方,代表天圓地方,擁有濃郁的神秘宗教色彩,同時也是禮器,既有素面雕刻,也有雕刻瑞獸等,對后世玉器的雕刻具有重要影響。刻意求古,不如無古,在玉雕技藝中要傳承中國文化。”

        2024年10月,蔣喜赴拉丁美洲中美洲,應(yīng)波哥大大學之邀,為在校師生分享《美玉初探》講座,將悠久的中華美玉文化帶到拉美文化的土地上,開闊了當?shù)貛熒囊曇埃斋@了良好的文化交流反響。“玉雕是一門遺憾的藝術(shù),”蔣喜說,“你永遠覺得下一件會更好。”這種永不止步的追求,正是非遺傳承最可貴的精神。傳承不是簡單的手藝傳授,更重要的是文化精神的延續(xù)。

        四十載琢玉生涯,蔣喜從青蔥少年到白發(fā)大師,變的是歲月,不變的是對玉的癡心。他的作品被故宮博物院、大英博物館等機構(gòu)收藏。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的稱號、國際藝術(shù)展的金獎、故宮博物院的永久收藏……這些冠冕于他而言,不過是琢玉路上偶然拾起的露珠,而真正的豐盈,藏在那方寸之間的宇宙里。

        在他的影響下,蘇州玉雕這門古老技藝煥發(fā)出新的生機,如同他手中那些溫潤的玉石,歷經(jīng)時光打磨,愈發(fā)璀璨奪目。一生琢一玉,一玉傳千年。他不僅復興了古代玉雕技藝,更賦予其現(xiàn)代生命力,使蘇州玉雕成為國家級非遺的典范。他的成就,不僅是個人藝術(shù)的巔峰,更是中國傳統(tǒng)工藝在當代延續(xù)的重要見證。

        薪火相傳

        我站在東方之門的腳下,仰望著三百零一米高的高樓,玻璃幕墻反射著夕陽最后的余暉,整座建筑仿佛被鍍上了一層流動的金箔。從正面看是一個巨大的門形框架,象征蘇州作為門戶的開放姿態(tài)。這也是一種園林框景手法:通過建筑的空洞“借景”天空或湖面,模仿園林中“門洞窺景”的雅趣。門洞高寬比接近傳統(tǒng)蘇州園林中的月洞門比例,將古典美學融入現(xiàn)代摩天樓。

        我來此是為了見一個人——蔣琳,她是融合東西方工藝的金鑲玉設(shè)計師,也是蔣喜的愛女。

        “您在看門洞里的云嗎?”一個清潤的女聲從身后傳來。蔣琳親自來接我了。轉(zhuǎn)身時,我首先注意到的不是她的面容,而是她頸間那塊溫潤的白玉。那是一塊上好的和田羊脂玉,雕著精細的纏枝蓮紋,在暮色中泛著柔和的光暈,仿佛自帶一層薄霧。順著玉牌往上看,才見到一張不施粉黛的鵝蛋臉,眉如遠山,眼若秋水。

      《望天吼》新疆和田白玉子料 13.9cm×8.5cm×5.0cm 609g

        電梯以每秒八米的超高速攀升。工作室簡潔又舒適。一張寬大的工作臺占據(jù)中央,上面散落著各種雕刀和幾塊未完成的玉料。靠窗處擺著一組明式圈椅,旁邊的小幾上放著一套青瓷茶具。

        蔣琳出生于1989年,自小便深受父親蔣喜的影響,對傳統(tǒng)工藝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其本科畢業(yè)于英國謝菲爾德哈雷姆大學,獲得珠寶設(shè)計與制作專業(yè)學士學位,并繼續(xù)在伯明翰城市大學深造。畢業(yè)后任職于蘇州工藝美術(shù)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她的國際化視野,使她在首飾設(shè)計領(lǐng)域具備了獨到的設(shè)計思維,為她的教學和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靈感。

        受家庭熏陶,她逐漸形成了將傳統(tǒng)工藝與現(xiàn)代設(shè)計相結(jié)合的創(chuàng)作理念,秉持傳承與創(chuàng)新并重的設(shè)計思維,不斷探索工藝的現(xiàn)代化表達。她致力于融合東西方工藝與設(shè)計,借助和田玉獨一無二的材質(zhì)優(yōu)勢與文化美學,搭配新工藝與材料,創(chuàng)新地呈現(xiàn)出具有時代感的珠寶藝術(shù),深受市場和客戶的喜愛。

        蔣琳的設(shè)計作品屢獲殊榮,包括一項國家級銀獎以及數(shù)十項省級特金獎和金獎。她曾榮獲藝融杯江蘇藝術(shù)大賽優(yōu)秀指導教師獎,她的學生作品在全國職業(yè)院校藝術(shù)設(shè)計優(yōu)秀作品展中獲得省級一等獎。

        她走到落地窗前,手指輕觸玻璃:“您看,從這里往北能看到整個姑蘇古城,西望見太湖。”她的聲音帶著某種虔誠,“這里最能代表今日蘇州的氣質(zhì):既扎根于兩千五百年的文化厚土,又向著未來伸展枝葉。”我向外望去,蘇州古城像一幅徐徐展開的工筆畫。平江路的老宅黑瓦連綿,拙政園的亭臺樓閣隱約可見,而近處則是工業(yè)園區(qū)林立的現(xiàn)代化建筑。這種奇妙的并置,恰似蔣琳身上那種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交融的氣質(zhì)。

        她說:“東方之門底部的拱形入口、中部的鏤空連廊,甚至玻璃幕墻的分割線條,均形成層層嵌套的門的視覺層次。不但連接古城與工業(yè)園區(qū),也隱喻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穿越之門’。每一代玉雕人都是在先人的門洞中,開出自己的小門。”我也仿佛看見一條細線,穿過兩千年的時光,將漢代玉工的刻刀與當代設(shè)計師的鼠標連接在一起。

        她拿來一個錦盒,打開是一塊巴掌大的白玉坯,上面用朱砂畫著精細的紋樣。“這是新設(shè)計的'園林系列,把留園的漏窗紋樣重新解構(gòu)。”我注意到她說到技術(shù)細節(jié)時,眼中閃爍著與溫婉外表不符的銳利光芒。這讓我想起她父親在一次采訪中的話:“琳琳骨子里有祖輩的倔勁。”然后,她還向我展示了很多她的金鑲玉作品。

        金鑲玉,向來是古舊的東西。老匠人們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捧著祖?zhèn)鞯囊?guī)矩,將金子屈就于玉的莊嚴之下,不敢有半分逾矩。然而蔣琳的金鑲玉,卻讓我看見了一種新的可能——金子不再只是陪襯,玉也不再端坐神壇。二者竟如一對年輕的戀人,在光與影的交界處跳著現(xiàn)代的舞步。

        她的金子是會流動的。有時化作一縷纖細的藤蔓,纏繞在羊脂玉的頸項間;有時又突然奔放起來,在墨玉的表面潑灑出幾何的狂想。那金子不是鑲嵌,倒像是從玉的肌理中自然生長出來的,帶著生命的熱度。而玉呢?玉也不再是板著臉的老學究了。它容許金子在自己身上開鑿出時尚的溝壑,甚至甘愿被切割成出人意料的形狀,只為與那耀眼的金屬達成一種危險的平衡。

        最妙的是那些細節(jié)。一枚翡翠戒指上,金線勾勒出莫比烏斯環(huán)的意象;白玉吊墜中,黃金如流星雨般斜斜劃過。這是屬于東方的浪漫,卻說著全世界的語言。古舊的技藝在她手中忽然年輕了,年輕得幾乎有些放肆,卻又因那份與生俱來的優(yōu)雅而不至輕浮。金與玉,一個熾熱,一個溫涼;一個張揚,一個含蓄。千年來它們相敬如賓,卻在蔣琳的指間,第一次化為一體。

        暮色像一滴墨汁落入清水,在金雞湖面緩緩暈開。暮色漸濃,東方之門的燈光次第亮起。從落地窗向外俯瞰,金雞湖成了一面黑綢,倒映著城市的萬家燈火。蔣琳送我至電梯口。離開蔣家的工作室后,我無意間回望,東方之門通體透亮,宛如一塊巨大的玉雕矗立在天地之間。我突然明白蔣家選擇這里的原因——在這座連接天地的門戶中,古老的玉魂找到了新的棲息之所。

        中華民族有著數(shù)千年尊玉、敬玉、愛玉的理念,玉石也被賦予了仁、義、智、勇、潔五種美好的品德,在民間自古就有以玉定情、寶玉傳家的習俗。玉石的純潔與溫潤,在傳統(tǒng)文化中被視為至高的道德標準。玉石的溫潤內(nèi)斂也與中國人的情感表達方式如出一轍,人們賦予玉石優(yōu)美的品德,玉石也折射出中國人對于愛情和家庭的責任與情懷。

        當玉屑在光陰中簌簌落下,蔣喜與蔣琳父女的刻刀卻從未停歇——他們以昆侖之魄為紙,以吳越之風為墨,在和田玉的肌理間寫下半部華夏文明的史詩。蔣喜的刀是商周青銅的余韻,每一道游絲毛雕都在與紅山文化的祖靈對話;蔣琳的刀是敦煌飛天的衣袂,將當代女性的柔韌刻進漢八刀的骨骼。這對玉雕世家的傳承,早已超越技藝的授受,而是將玉的五德化作千年未絕的脈動:父親鑿開混沌的玉門,女兒在裂隙里種出繁花。

        如今他們的作品里那些凝固的月光與流動的山水,終將成為時間洪流中的航標。當后人撫摸這些溫潤的玉痕時,觸碰的不僅是姑蘇城外寒山寺的鐘聲,更是一個民族用最堅硬的物質(zhì),鐫刻的最柔軟的永恒。

        (作者系蘇州市高新區(qū)作協(xié)會員,江蘇省作協(xié)會員)

      標簽:
      責編:張睿恬

      服務(wù)熱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无码乱人伦| 亚洲综合在线成人一区| 青青操免费在线视频| 性感美女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精品 | 全彩成人18h漫画在线|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五月天婷| 波多野结衣57分钟办公室|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AV| 最新jizz欧美| 女欢女爱第一季|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农村| 欧美成人家庭影院| 免费看欧美成人性色生活片| 韩国无遮挡吃奶床戏| 国产精品密入口导航游戏| 一区二区三区电影网| 日本免费人成视频播放| 公交车后车座的疯狂运| 高级秘密俱乐部的娇妻| 国产精品爽黄69天堂a| 久久久久久久性潮| 狠狠穞老司机的福67194 | 久久一区不卡中文字幕| 欧美18videosex性欧美乱任| 人妻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了| 久久久久999| 在线观看成人网站| 久久免费福利视频| 欧美大香线蕉线伊人久久| 伊人久久精品线影院| 老板轻点好痛好涨嗯啊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中国体育生gary飞机|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 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 穿透明白衬衫喷奶水在线播放| 国产乡下三级全黄三级bd|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人体模特| 国产精品高清2021在线| av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在| 手机在线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