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時報訊 “為群眾辦實事,就是要堅持人民至上,件件辦在實處、幫在實處,讓人民群眾感受到人民保險的央企擔當,感受到人民保險的愛民情懷,感受到人民保險的特有溫度,”“7?8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期間,中國人保集團江蘇區域工委書記、人保財險總裁助理兼江蘇省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夏玉揚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夏玉揚率隊深入受災企業指導企業恢復生產,解難題辦實事】
一直以來,作為一家成立于1949年的國有金融央企,江蘇人保財險始終牢記“人民保險、服務人民”的莊嚴使命,從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到改善民生質量,服務保障了地方經濟的方方面面,形成了日臻完善的保險保障體系,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特別是在十三五期間,江蘇人保財險累計承擔社會風險保障總量500萬億元,擔起了行業60.8%的風險總額,超過全省GDP的近10倍,平滑大災損失,賠款總額1095億元,為江蘇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特別重大的單次災害事故有:2016年“6?23鹽城阜寧特大龍卷風災害”賠款9.35億元;2017年暴雨洪澇災害賠款1.74億元;2018年雪災和溫比亞臺風賠款6億元;2019年鹽城響水爆炸賠款2.75億元;2021年的“4?30颶風災害”總賠款又突破了3億元……
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江蘇人保財險作出重大貢獻。重大工程首當其中,公司先后保障了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徐州地鐵等重要工程建設;重點項目不遺余力,承接了南通石油平臺、南京三橋、南京南站、第八屆花博會等重大項目保險;重要企業緊密合作,承保了江蘇國信集團、江蘇蘇寧集團、太古可樂、海力士、江蘇移動、南鋼、徐塘電廠等省內重點企業;重大投資支援江蘇,通過引入人保集團投資資金,近三年累計為蘇州軌道交通、蘇州高新城市發展基金項目、南京江北新區建設、宿遷棚改項目等提供140億元投資。
【暴雨來襲,人保人總是心系人民沖鋒在前】
全面參與社會治理,江蘇人保財險貢獻重要力量。公司通過創新商業模式,將單純的風險保障向風險減量管理升級,服務安全生產和交通安全。公司積極推進警保聯動兩站兩員建設,實現與地方政府部門共建共治、共享共贏,全省共建成農村交管服務站200多個,農村交通安全勸導站1000余個,13家市分公司實現鄉鎮全覆蓋。創新“保險+”內涵,提升社會治理能力打造“保險+環評+風控+志愿者+公益”等多種融合模式,促進社會安定。推進江蘇風險減量管理平臺“1+N”模式建設,在全省層面成立風險減量管理中心,為社會減災,為財富保值,共減少災害事故損失近6億元。
完善全民健康體系,江蘇人保財險貢獻重要智慧。公司完善社保一體化經營體系,以社保業務規劃為指導,以項目管理為抓手,進一步鞏固公司在社保領域的領先地位,形成了“基本醫保經辦+大病保險+扶貧醫療救助+長期護理保險+補充工傷保險+各類補充醫療保險”等多形式的社保業務保障體系。5年來,公司共服務全省6000多萬參保群眾。緊抓健康中國“2030”政策機遇,跨越式推動“人人安康”“歲歲安康”等個人健康險業務,承保人數突破人20萬人次。勇闖“惠民保”紅海,助力醫保制度體系完善,先后在連云港、鹽城、徐州、宿遷、鎮江、蘇州等地發布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保障方案,1年多時間里,投保人數近300萬人次。
【金獎銀獎,不如客戶的夸獎】
助力國家脫貧攻堅,江蘇人保財險貢獻重要成果。公司緊緊圍繞國家脫貧攻堅戰略,形成“兩保、兩貸、一投”整體扶貧工作一攬子方案,從保險保障、支農融資、投資扶貧等多個方面為貧困人群兜底保障、為貧困地區開發保駕護航,向江蘇慈善總會捐贈300萬元,專項用于江蘇六大片區的慈善醫療精準扶貧工作。公司與政府聯辦的“扶貧100”保險項目,獲得全國保險行業扶貧產品創新獎。公司派出原泗洪縣支公司副經理楊海玲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是人保集團、江蘇保險業唯一的一名獲獎個人代表。
積極支持鄉村振興,江蘇人保財險展現央企情懷。公司著力增強支農、惠農功能,先后開辦了以小麥、水稻、玉米為主的三大主糧種植保險,以能繁母豬、育肥豬為主的養殖保險,以各種高效農業為主的高效富農險種140個。公司在網點建設、人力配置、裝備配備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投入,目前村級三農保險服務點指導員11000多人、鄉鎮三農保險服務站960多人、公司農業保險專職人員1100多人,服務觸角延伸到全省鄉村。公司積極推廣江蘇省財政支持的“農業保險貸”、推動國務院特批的“險資直投”等支農支小項目6億元,助力鄉村振興,“農業保險貸”產品,榮獲江蘇省十大金融創新獎,有力地服務支持了鄉村振興。
風雨百年、青史可鑒,新的征程、前景無限。當前,江蘇人保財險廣大干部員工正在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提升奮斗本領、保持奮斗姿態、爭創卓越成就。大家表示,一定把“人民保險、服務人民”的初心守得更好,努力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人民保險邁入發展新階段,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通訊員:鄧永祥、曹炳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