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時報訊 面對復雜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南京市建鄴區民政局迅速響應、充分動員、主動靠前、全面下沉,累計派出230人次參與核酸檢測,并下沉支援社區防疫,同時統一統籌協調全區各社會組織參與社區防疫,為力爭盡早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專業社工力量。
爭當守護家園的“急先鋒”
建鄴區各社會組織遍布各個社區,他們扎根基層,服務基層,也成為此次疫情防控的“急先鋒”。建鄴區民政局第一時間動員部署,統籌協調社會組織廣大社工發揮專業優勢,就地就近參與疫情防控。
3月17日,南京市通知規模性核酸檢測的第一天,氣溫驟降,風大雨急,建鄴區?;菥蛹茵B老服務中心熬制了生姜紅棗茶送到各檢測點,為持續忙碌的防疫人員保駕護航。社工郭小迅、李偉、林麗等與時間銀行志愿者組成服務小分隊,立即參與到全員核酸志愿服務中,登記信息、指導網上注冊、維持現場秩序、電話摸排,成為社區的得力助手。
尚滿天居家養老中心、迅捷、?;?、九如城居家養老中心的社工第一時間對獨居、高齡、空巢的老人逐一摸排,提供上門送餐、物資配送等服務,為慢性病老人代購藥品,確保老人的生活不受疫情影響。
南京星火益發展中心社工和志愿者協助桃園居社區工作人員檢測體溫、檢查健康碼、維持現場秩序,耐心細致地解答群眾各種問題,幫助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現場操作,同時發揮新媒體團隊的作用,編寫抗疫好人好事微信推送,弘揚正能量。
明倫少年公益服務中心自3月14日起,動員機構社工、志愿者30多人次參與到建鄴區沙洲街道、南苑街道疫情防控中。志愿者們挨家挨戶上門排查,登記信息;風里雨里堅守在核酸檢測現場,協助錄入信息;協助做好流調,確認居民核酸及返寧情況。
志愿精神澎湃在抗疫一線
建鄴區志愿者總站負責人陳慶年介紹,關鍵時刻,建鄴區貝殼南京志愿服務隊、建鄴區辣時花開生活社志愿服務隊、明倫公益志愿服務隊等志愿服務隊積極響應建鄴“益路聯盟”志愿服務總站的號召,第一時間集結起200多名志愿者投身到疫情防控一線。
他們分赴多個采樣點及點位進行核酸采樣指引,協助錄入信息,配合社區挨家挨戶上門排查。大雨中,志愿者手凍僵了,鞋襪也濕了,但他們仍堅持服務,為轄區居民撐起安全之傘。據悉,雨薇志愿服務隊、中建鐵投等25家單位組織保障了21個社區以及建鄴區國際博覽中心采樣點,還組織物資258箱支援社區防疫。
建鄴區現代社區研究院社工常黛屏介紹,研究院所有社工都已派駐一線,配合各項目點上的防疫,工作間隙大家還把各個點上的感人事跡加以整理,宣傳全社會參與抗疫的巨大合力。
“抗疫一線,志愿者就是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逸懷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社工韓立霞和趙艷只要接到任務就立即趕往現場,哪里需要去哪里,她們先后參加了南苑街道興達社區、話園社區的核酸檢測點位的信息錄入,協助門崗對進出人員進行驗碼測溫。
正在建鄴“一家親”社會組織實習的南京財經大學大四學生張健軍和李航峰主動請纓,下沉到興隆街道香山路社區,配合大數據排查。
青年志愿者韓天宇白天有自己的工作,但得知雙閘街道吳侯社區急需志愿者開展疫情大數據核查任務后,小韓二話不說,忙完工作就馬不停蹄趕到社區,開啟夜班堅守模式,用行動傳播志愿者的正能量,充分展示新時代青年志愿者的責任與擔當。
嚴守擰緊社區防疫“安全閥”
建鄴巾幗創客家公益服務中心社工汪子軻配合茶亭社區做好居民志愿者動員,社工和居民志愿者白天按照網格化地毯式逐戶摸排社區部分樓棟,準確了解居民身體狀況,晚上通過電話聯系,做到下發名單回寧人員100%摸清、旅居人員100%核對,并統計報表、梳理信息,反饋錄入,配合社區布置核酸檢測點,維護檢測“一米線”秩序。
突發疫情讓莫愁殘疾人康復托養中心停止了鳳棲苑社區線下殘疾人服務,社工通過微信群向會員們發送疫情防控知識,摸排會員每日健康狀況,鼓勵他們積極參加核酸檢測、增強自我防范意識和防護能力,做好心理疏導等工作。同時,該中心還開展豐富多彩的“停課不停教,康復不延期”活動。社工發送簡單康復、日常鍛煉、手工制作等小視頻,正確引導會員調整心態、放松自己,在抵抗疫情的同時兼顧康復訓練。
莫愁湖社工站副站長張衛負責全街道疫情防控數據核查,在莫愁湖社會組織聯合會社工王新宇的協助下,每天及時將信息上報給上級部門。社工站駐點社工陸國萍、趙東曙實時統計一線信息,做好先進事跡報道,并參與分發防疫物品。陸國萍還主動下沉到茶亭社區,配合社區防疫數據核查。
南京市建鄴區群心社會工作發展中心社工楊秀英成立幸福莫愁防疫先鋒隊,11名隊員承擔社區內所有沿街門店、物業疫情的防控宣傳督導。南京達仁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社工壽爽在文體社區協助核查防疫數據,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每日為居民提供便民服務、防疫咨詢。
建鄴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轄區社會組織聽從政府指揮,主動請戰,社工站發揮專業優勢,動員社會組織社工和志愿者參與抗疫,形成了社區、社會組織、社工、社區志愿者和社會慈善資源“五社聯動”的合力,充分顯示了社會組織的公益性、專業性、協調性。社會組織社工和志愿者協助社區筑起了抗擊疫情的銅墻鐵壁,減輕了社區的防疫壓力,共同守護居民群眾的安全和健康。
通訊員 劉昀
江南時報全媒體記者 殷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