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為先引共鳴 翰墨巧思醞“佳釀”
“駕鐵龍以訪秦淮河畔,每與湖光長接軌;邀玉兔來看煙雨江南,莫愁春色不奔程!”轉眼間,癸卯兔年即將到來,由江南時報社、江蘇省楹聯研究會、江蘇省書法院、南京地鐵集團有限公司攜手主辦的“2023南京地鐵掛春聯”活動已進入楹聯初評階段。在楹聯征集最后一天,楹聯愛好者李可盛投遞了書寫莫愁湖站、夫子廟站等站點的楹聯。“我對這幾個站特別有感覺,從構思到創作出來,是一種享受。”他說道。
“南京是個很有魅力、活力的城市,既有六朝古都的古色古香,又有新城市的發達和進步,市民也很友好。”李可盛表示,他希望通過楹聯給南京市民送去新年的期盼和祝福。明年是兔年,李可盛便在創作中加入兔元素,他先將地鐵視為一條鐵龍,和玉兔形成工對,再用“接軌”和“奔程”來代表地鐵的特性,并把“莫愁”二字自然地嵌入聯中,與“莫愁湖”地鐵站呼應,讓下聯結句飽含繼往開來、奔向未來的寄望。
李可盛從2013年開始創作楹聯,至今已有幾千余副作品,有些作品還在學校、風景區樓臺亭榭等地懸掛。“一副好楹聯最重要的是意境為先,然后是文采,如果是要懸掛出來的,最基本的是要讓大眾都看得明白,能和作者產生共鳴,且弘揚正能量。”李可盛向記者說道。
他認為此次在南京地鐵站懸掛春聯,既能增加地鐵的文化氣息,又能給予市民濃厚的年味和節日氣氛,是個很好的構想。對其而言,參加此次活動既能提升寫作能力,也能進一步加強對南京這座美麗城市的認知。他特別希望今后類似的活動能夠多一點,通過宣傳讓楹聯文化家喻戶曉,把國粹不斷發揚光大。
中華詩詞論壇云南分論壇創始人鄭萬才也是搭乘此次征聯“末班車”的創作者之一。他不僅自己參加此次活動,還動員了微信群里的不少文友參加。
因為曾經到過中華門留下深刻印象,所以此次參賽鄭萬才便創作了楹聯——《題中華門站》:“兔管繪中華,不愧佳篇,一川白雪出塵外;金陵圓好夢,實為盛世,萬戶陽春在眼前。”鄭萬才坦言寫這副聯可謂是“搜腸刮肚、煞費苦心”,他向記者介紹,楹聯中的兔管是毛筆別稱,今年是兔年春節,所以融入生肖。《白雪》《陽春》都是詞牌名,借春來寫春聯,嵌入詞牌,意趣盎然。
“好的楹聯讓讀者看到應該感覺如飲佳釀。”鄭萬才表示,一副好的楹聯作品和好的詩詞一樣,是需要有意境的。楹聯不僅是文學的高度濃縮,還要有其對稱的美,因此句式的選擇以及音律的安排至關重要。此外還要實用、切題,讓人讀后產生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振。
(江南時報記者 張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