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掛春聯太好了,紅紅火火,看得人心里暖暖的。”作為本次活動春聯書寫者之一的江蘇省書法院院長李嘯這幾天走在路上,常被市民的對話感動著。
春聯最早的原型是桃符,古代人貼在門戶上,有辟邪趨吉、除舊布新之意,經過演化就變成了春聯。“而這次活動,讓春聯從家庭延伸到了公共空間。我聽到很多人說,看到地鐵里掛了春聯之后,走進地鐵站都有回家過年的感覺,這實現了一種文化精神的回歸。”李嘯說,“在這一點上,我覺得這樣的策劃創意在全國層面上都有示范意義。”
“省書法院請了全省100多位書法名家參與楹聯的書寫,為活動增色添彩,通過書法將楹聯的展示上升到藝術審美的境界。”李嘯告訴記者,在他親自與書法家們對接的過程中,每一位書法家都非常熱情地參與到活動中,這正體現了江蘇書法家的藝術情懷和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李嘯對此次活動中首創的10號線“金陵四老書法專列”印象深刻,“希望我們既有高大上的陳設在展廳的書法展,也有這種接地氣的、貼近百姓的活動,從而讓更多人能走進求雨山,了解金陵四老,了解書法藝術,進一步提升南京書法文化的知譽度。”
“楹聯、書法、版畫,整個藝術空間里又有畫又有字,書畫同源、交相輝映,呈現出一種珠聯璧合的藝術景象,真正成為了一道流動的風景。”李嘯最后說,希望南京市民能坐上通往春天的地鐵,一起感受吉祥美好的明天。
(江南時報記者 錢海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