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時報訊 以“情指行”一體化作戰體系為牽引,進一步深化機制改革、完善制度體系、整合力量資源……江蘇省睢寧縣公安局嚴格按照“市縣主戰、派出所主防”職能要求,率先探索建立起科學高效的現代化警務實戰體系,有力維護了全縣社會治安大局持續平安穩定。截至目前,全縣有效警情、刑事案件立案數同比分別下降12.3%、23.7%,社會治安滿意度達到98.6%。
高位謀劃,打造一體化實戰中樞
為進一步打破警種部門壁壘,重構實戰化職能體系,睢寧縣公安局高標準建設“情指行”一體化作戰中心,制定出臺《關于以“情指行”一體化實戰體系為牽引全面貫徹落實“市縣主戰、派出所主防”要求的實施方案(試行)》,細化“主戰、主防”職能清單,重點打造以一體化實戰平臺為牽引,以融合偵查中心、基礎管控中心等實戰化中心為工作載體,以巡邏防控專班、案件偵破專班等八個實戰專班為行動力量的“一平臺+三中心+八專班”警務運行機制,推動全局整體指揮架構扁平化、智能化、合成化。
“我們以巡特警、交警、城區派出所及機關單位作為主體,加大夜間巡防力度,建立了分時段、分區域、有重點的新型立體化巡防體系,全縣夜間違法犯罪警情下降近三成。”巡特警大隊副大隊長陳兵介紹。
同時,睢寧縣公安局積極打造大閉環監督體系,自主研發“警捷辦”平臺,與“速來辦”平臺、“12345”熱線等直接對接,抓好“快速辦”“督促辦”“重點辦”“深入辦”四大環節,各類工單辦結率、滿意率分別達到98.3%、98.9%。
減負挖潛,推進基層警務提質增效
針對一線派出所民警長期處于超負荷運行局面,睢寧縣公安局研究制定《執法辦案管理實施細則》以及派出所主防任務清單,改革派出所執法辦案勤務模式,明確派出所承擔4個方面47項主防任務,進一步厘清派出所與警種間職責界限,真正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管控治安要素和防轄區發案、防安全事故等管理防范上來。
此外,睢寧縣公安局充分調動起社區、樓巷長、網格員等社會資源力量,構建“黨建聯盟”,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共建共享。在城區成立平安義警工作站,目前已招募2萬余人,充分發揮居民自治作用,緩解基層警力不足壓力。
“以前一名社區民警最多時竟承擔近80項職責,現在職責清晰,各司其職,執法效率提高了,群眾滿意度也上去了。”睢寧縣公安局睢城派出所所長劉斌介紹。
大力推動基層警務融合發展改革。睢寧縣公安局在城區施行“兩隊一室”警務模式,在鄉鎮實施“三位一體”融合發展新模式,在官山檢查站打造“四站合一”省際防控陣地,通過黨建引領,將警力混編成組,共同開展相關勤務。李集派出所作為最早實施“三位一體”的派出所,近三年數據顯示,轄區違法犯罪警情、刑事案件、交通違法警情、火災警情均同比下降兩成以上,破案率同比上升42.7%,農村道路交通秩序和轄區社會治安狀況明顯改善。
據了解,早在2021年3月,睢寧縣公安局即聯合檢、法、司三家單位成立刑事案件速裁中心,突破原有訴訟思維,打造對所涉罪行可能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充分,被告人認罪認罰的輕微刑事案件進行快速審理的全新審理模式。
“最大限度杜絕民警辦案久拖不決、壓案不查等執法問題,并實行辦案積分制及執法錯誤計分制度,促進民警‘多辦案、快辦案、辦好案’,運行以來,通過‘刑事速裁’公訴成功人數占同期總公訴數的六成以上。”公訴專班負責人劉克介紹。
智慧賦能,大數據深度融合應用
目前,睢寧縣公安局民警已全部配備移動警務通,基層一線民警還配備4G、5G執法單兵設備,一線執勤車輛配備移動圖傳設備,直接賦能接處警、執法辦案、社區警務、單位管理等日常警務工作。
睢寧縣公安局持續深化智慧技防建設,科學運用結構化相機、電子圍欄等智能感知設備,打造“人、車、物、證、碼”多維感知體系,為社會治理的基礎信息采集、偵查破案、治安管理和服務群眾提供有力保障,真正做到“人過留影、車過留痕”的“全時段、全方位、無盲點”管控。據統計,全縣已聯網公安自建監控11200余路,匯聚社會面視頻27620余路。同時,積極探索開展無人機在警務活動中的實戰應用,已完成全縣221平方公里的三維地理信息采集和建模任務,覆蓋縣城主城區和各鄉鎮主要鎮街區。目前,具有無人機21套,無人機方艙6套,各類掛載設備28套,無人機飛手28名。
“我們的無人機已經對轄區12個社區進行測繪工作,實現轄區全覆蓋。”睢河派出所社區民警王琦利用無人機技術,對仝場社區情況進行定期更新完善。仝場社區是典型的城中村,共有5個大型居住區,總戶數4700余戶,常住人口1.2萬余人。“以前要想跑遍整個社區至少得花2到3天的時間,現在想了解社區基本情況,通過警用三維地理系統,在電腦上就能清楚掌握情況,簡單便捷,節省大量時間精力,極大提高基層社區工作效率。”
此外,睢寧縣公安局廣泛開展“智慧安防小區”工程建設,打造社區智能警務。通過在封閉小區安裝智能門禁、車輛道閘、智能化監控等設備,實現信息采集、自動識別、自主登記、智能服務等功能,“全時段、全方位、無盲點”進行小區管控。目前已建成“智慧安防小區”414個,惠及居民20余萬,小區侵財類案件發案降幅超三成。
劉蘇建 龔秋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