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魏艷鳴看來,楹聯是中華傳統文化,將楹聯與書法相結合,使文化更加立體和豐富,老百姓也更加喜聞樂見,從宣傳楹聯文化和書法文化來說,產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將二者融入到傳統節日中,追懷先烈,寄托哀思,家國情懷得到充分彰顯。
清明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兼具人文和自然兩大內涵。周游表示,近幾年省楹聯研究會將中華優秀楹聯文化融入“我們的節日”活動中,進一步增強了文化自信自強和文化惠民成效,提升了人民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4月的首個周末,南通如皋謝女士外出踏青時,專門采摘了一些柳樹嫩葉,用來做楊柳攤餅。吃楊柳攤餅消災遠禍,這是她打小記在心里的一個清明習俗。2017年春節前夕,中辦、國辦出臺《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 ,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專題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將“清明時節雨紛紛”動人詩韻鐫刻心田,將家族先輩、社會先賢、革命烈士的奮斗情懷融入血脈,在綠色自然、錦繡山河的懷抱中,我們必將邁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堅實步伐,點亮美好未來。
在魏艷鳴看來,楹聯是中華傳統文化,將楹聯與書法相結合,使文化更加立體和豐富,老百姓也更加喜聞樂見,從宣傳楹聯文化和書法文化來說,產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將二者融入到傳統節日中,追懷先烈,寄托哀思,家國情懷得到充分彰顯。[詳細]
清明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兼具人文和自然兩大內涵。周游表示,近幾年省楹聯研究會將中華優秀楹聯文化融入“我們的節日”活動中,進一步增強了文化自信自強和文化惠民成效,提升了人民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詳細]
4月的首個周末,南通如皋謝女士外出踏青時,專門采摘了一些柳樹嫩葉,用來做楊柳攤餅。吃楊柳攤餅消災遠禍,這是她打小記在心里的一個清明習俗。2017年春節前夕,中辦、國辦出臺《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 ,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專題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將“清明時節雨紛紛”動人詩韻鐫刻心田,將家族先輩、社會先賢、革命烈士的奮斗情懷融入血脈,在綠色自然、錦繡山河的懷抱中,我們必將邁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堅實步伐,點亮美好未來。[詳細]
1939年1月1日《新華日報》華北版在山西沁縣后溝村正式創刊,何云作為華北版的社長兼總編輯,帶領報館人員在4年零9個月中,出版報紙846期,曾先后經歷了大約9次反“掃蕩”戰斗、 8次搬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