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節日,它實際是寄托著人們的一種信仰。掃墓祭祀、緬懷先人,自古至今就是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苯K省楹聯研究會名譽副會長、南京六朝春書畫院高級畫師谷萬祥表示,在這一重大節日,楹聯創作者們拿起手中的筆,創作緬懷烈士、祭奠英靈的作品,具有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深刻意義。
“誰拋熱血頭顱,樹起豐碑召信仰;我沐清明花雨,長成翠柏護忠魂。”谷萬祥為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精心創作了一副形對意聯“流水對”,讀起來氣勢磅礴。上聯以問句起筆,“誰”包括了知名的和不知名的所有先烈們,高聳的烈士紀念碑召喚昭示著后人永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下聯用答句方式表現,“我”代表著千千萬萬的人民群眾,將學習雨花英烈的精神和氣節,像山崗上青翠欲滴的蒼松翠柏,始終守護著他們的忠魂。
谷萬祥告訴江南時報記者,優秀的楹聯創作要動之以“情”,“感動讀者先感動自己,要把自我融化進楹聯作品中?!蓖ㄟ^楹聯寄托哀思,盡可能用形象說話,融入真摯情感與創新手法,形成“化悲痛為力量”的震撼效果。
谷萬祥認為,楹聯是中華民族獨特的傳統文化,唯用漢字才可以撰寫楹聯;楹聯文化的水準,很大程度上體現著人們的物質文化精神生活的水平。“相信本次大家創作的這些楹聯,對于新時代人們祭奠、緬懷、回顧、重溫、喚醒、激勵……對堅定信仰將起到重要作用。”
(江南時報記者 姬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