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時報訊(記者 鄧雯婷)12月20日上午,南京市棲霞區人民法院召開“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工作及典型案例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棲霞區法院棲霞法庭庭長張燕介紹了“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工作基本情況。近年來,棲霞法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依托“心寧棲和”司法品牌和“丹楓桃園工作室”調解平臺,通過“融合法庭”建設,推動有效整合各方資源力量,實現更多矛盾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據介紹,棲霞法庭現在3名員額法官,2024年1月至11月,新收各類民事案件2336件,結案2172件,結案率達92.94%,調解撤訴率達62.34%,平均審理天數自去年59.18天降至今年53.36天,法庭有效指導糾紛訴前化解糾紛達249起。
棲霞法庭副庭長杜宏亮在發布會上從三個方面總結了特色亮點工作:首先是加強融合法庭建設,主動融合基層治理。強化部門協同,聯動應對;織密基層網絡,靠前應對;做強解紛平臺,專業應對。其次是優化審判資源配置,高效便捷服務訴訟。“訴前調解+速裁快審”無縫銜接;“職能整合+科技支撐”高效運作;“巡回審判+示范訴訟”深化指引。同時,加強判后職能延伸,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堵塞漏洞、完善管理;系統宣講,全面保護;創新形式,提升體驗。張燕還發布了兩起“楓橋式人民法庭”工作的典型案例。
張燕表示,棲霞法庭將繼續樹牢大局意識、全局觀念,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司法助力。學習借鑒好經驗好做法,堅決扛起“楓橋經驗”實踐者的使命擔當,為新時代“楓橋經驗”注入更多的法院元素,努力提供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基層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