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現任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文獻整理研究所所長。兼任國家留學基金委“外國學者中華文化研究獎學金”指導教授,中國韻文學會會長,全球漢詩總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中央電視臺“詩詞大會”總顧問、小樓聽雨詩刊顧問、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特聘教授等。曾應邀在美國耶魯、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講學。
桂林兩江四湖工程碑銘
乾坤清氣,造物者所慳,不輕與人,而桂林得之獨多。
群岑拔地爭出,如萬杵舂天,如千騎赴敵,如池蓮泫露而含苞欲放,如林筍得雨而解籜怒長:此其山之清且峻也。
漓江飄然一帶,委蛇三百馀里,嵐光云影,靜臥其中。荇草參差,若蕩漾于空際;游魚容與,若穿翔于巘隙:此其水之清以明也。
至新桃坼艷,猶春煙之洇曙;老桂搖馨,猶秋瀣之溶月;覆榕蔭暑,猶鵬翼之翳日;叢篁篩雪,猶鳳尾之舞風:此又其四時花木之清而麗、而幽也。
人間有境清奇若此,即神仙世界亦所不逮。昔陳毅元帥詩曰“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良有以也。
顧惟神仙例得餐霞餌景,而人則不免煙火食;神仙例得洞棲巖宿,而人則必恃廬室居。既承平日久,邑人樂業,生息蕃衍,戶口為溢;況盛名播遠,客來恐后,潮涌汐漫,無時或已?于是高樓廣廈,蕈生不窮,鱗櫛其密,遏止為艱,而城中人與樓外清峻之山胥相隔矣。棄物廢液,未及汛除,湖塘污染,根治匪易,而城中人與郭外清明之水胥相失矣。是則乾坤清氣,桂林得之獨多者,率見諸野,至其市阛,較他邑實無以異;而元帥所愿作之“桂林人”,亦惟郊居者乃克當,城區蕓蕓之眾反不得與焉。
吁,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兼美之難,其如是乎?重彼輕此,前羊已失,補牢之急,刻不容緩矣。
所幸頃年國中上下,見已及此。當軸諸公,迭垂明訓;有識多士,屢進諍言。而市府執事者亦皆一時清選,賢而且能,仰承鈞旨,俯同輿情,凡千秋萬代澤被子孫之政,無不殫精竭慮,雷厲而風行。其于城市改造及環境治理,每能出遠謀于深思,騁干才以務實,運如椽之筆,作大塊文章。夫所謂“兩江四湖工程”,其尤著者也。
工程始自一九九九年某月,竣以二〇〇一年某月。三數年間,計開鑿引漓入城溝渠若干里,疏浚木龍湖古水道若干萬畝,清除榕、杉、桂三湖之淤若干萬方,埋設地下截污管線若干條。自此城市廢水,咸有所歸,集中處理,不復為害。而瀏瀏漓江,析派入邑,貫串四湖,分道以出,或自杉湖還注于漓,或自榕湖下瀉桃江。則環城水系,血脈通暢;市區陂澤,滌濁返澄。居人不勞行遠,而清漓活水自至門前,盡可捧而盥,涉而湔,泳而浴矣。
又拆遷機關、學校、企業、民居之當山鄰水者若干所,夷毀樓觀屋宇之障目隘視者若干棟。則四望諸峰,不脛而來,爽氣撲面,復與人親,幾可呼而喏,揖而語,唱而答矣。
又循環城水道廣辟園林,新葺亭軒廊榭以點綴之,增植花果竹木以掩映之,仿構中外各色名橋橫跨水上以連通之。
又造本邑歷代賢良英烈之像矗立其間,以砥礪世人之品節;鐫刻古今題詠桂林之詩文詞賦散嵌其間,以澡雪讀者之精神;修繕遺存古跡,創建懷古街市,以依稀兩千年歷史文化名城之風韻。則此曩昔觀光者聊借三宿之逆旅,今乃一變而為粵西勝游之壯觀。以視百里漓江風光帶,有若碧玉翡翠之懸墜于美人項下,而非其頸間之贅癭矣。
游人于此,可晏然坐,可悠然行;可砰然棋,可鏗然箏;可恬然聽蕉葉雨,可欣然賞荷蓋風;可怡然受襲裾之花氣,可悅然收縈耳之鳥鳴;可快然扺掌論天下事,可綣然駢肩訴兒女情。更可翩然夜泛,一舸巡城,看萬家燈火之在水,若信手可掇之繁星。直使江南姑蘇之郡,不得專美于“東方威尼斯”之名。陳毅元帥倘復生于今日,吾知其必曰“尤愿作二十一世紀之桂林人”矣。蓋今之桂林,更以文化品位之清而高、園林藝術之清而雅勝,奚啻山之清且峻、水之清以明、四時花木之清而麗而幽也已哉。
嗚呼!如此江山,如此城邑,如此工程,如此業績,可得而不碑乎?可得而不銘乎?故為之碑,復系以銘。銘曰:
變遷陵谷,更遞桑海。天錫桂林,一何慷慨!
漓醇如酒,山秀可餐。美甲天下,孰與比攀?
天錫之吉,桂人善惜。矻矻胼胝,日新其邑。
妃彼山水,聯珠合璧。天工人巧,至于此極!
得之于天,莫可云何。成之于人,可頌可歌。
兩江四湖,永掬清波。口碑勝石,百世不磨!
祭孔廟文
維公元一千九百九十二年九月十九日,出席南京金秋國際儒學研討會之全體同仁,謹以清酌之奠敬祭于大成至圣先師孔子之靈:
大哉中華,雄于東方。文明治國,禮樂興邦。
邦國有彥,孰稱其特?惟吾夫子,太上立德。
德之要旨,仁者愛人。子所不語,怪力亂神。
不語神怪,即尚實樸。荀論制天,是倡科學。
不語力亂,即反戰爭。孟辨義利,是倡和平。
和平科學,吾儕所事。人類之愛,莫此為至。
至愛之烈,如日方中。化成天下,君子德風。
風行水上,有文曰渙。宇宙日新,光華燦燦。
燦則有自,推其所沿。思吾夫子,奠茲靈前。
靈前肅穆,式瞻式仰。舉觥再拜,伏惟尚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