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即農歷的十二月,臘月初八簡稱“臘八”,在這之前的七天,是沒有這種簡稱的,換言之,民間沒有“臘一”“臘二”直至“臘七”等說法。進入臘月初八,意味著天氣進入最寒冷季節了,所以為了加強營養,提高人體的抗寒能力,古人養成并延續下了吃“臘八粥”傳統習俗。當天,人們至少用8種以上的糧食熬煮成粥,吃下一碗熱騰騰的臘八粥后,多股糧食精華在人體內共同發力,既填飽了肚子,又增加了人體抗寒防寒和保暖增溫的能力。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其寒冷程度要比之前的“小寒”高一個檔次,可以說是達到了極度寒冷的地步,其時間節點一般是在陽歷第二年1月的20號、21號之間。這段日子如果從“冬至”節氣開始“數九”,也應是進入“三九”“四九”了。民間有“三九四九,凍死老狗”說法,也有的地方也稱“三九四九,凍破石頭”的??傊磉_的是寒冷至極、無以復加了。
“臘八”與“大寒”是自然界的兩支冷戰力量最強的寒冷大軍,如果它們結伴出行,將預示著“寒冷的平方”出現了,所以民間有“臘八遇大寒,牛馬不得安”的說法。意在提醒人們,在極度寒冷的天氣面前,尤其是在冰天雪地到來時,牛馬羊豬的草飼料儲備要充足,以確保牛馬羊豬們能夠安全越冬。
2021年的1月20日,“臘八”與“大寒”在庚子年的舞臺上相會。奇怪的是,這兩支寒冷大軍并沒有給長江下游地區造成更大的寒意。天空依然是陽光明媚,氣溫維持在零度以上,白天最高溫度達到了15度左右,我們南京更是處于一派祥和溫暖的氛圍中。從媒體上看,“新冠肺炎”病毒仍在全球肆虐,國內呈“多點散發”狀,其中以河北、遼寧等地最為告急。據說這種病毒不怕寒冷,就怕高溫。老天爺也仿佛知道了這一點,所以今年縱然兩支冷戰部隊聯合行動,也不按常理出牌了,反而要將今年大寒以后的溫度再提高一點,讓人類的生存環境離病毒再遠一點吧?
民諺有“過了臘八就是年”說法,告訴我們,進入“臘八”后,就意味著快要“過年”了,人們要開始置辦年貨了。市場上的物價明顯開始上漲,小時候就聽父親說過:“進入臘月門,黃土也要貴三分”,我們的心理早已有了準備。“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是深深地埋在我們民族記憶中的印記,外出務工人員自“臘八”節后,也開始計劃著返鄉的行程了。
由于受“新冠”疫情影響,為了防止疫情大面積“反彈”現象出現,政府提倡人們就地過春節。如果要到異地過春節,需向當地政府提供7天核酸檢測報告;對于疫情的中、高風險地區,提倡人們盡量不進不出;對于境外回歸人員,更需要14天集中隔離和14天居家隔離??偠灾?,牛年春節與鼠年春節相比,將是一個更加純粹的隔空互拜的春節。
但我堅信,2021年“牛年”這一年,人們的怨嘆聲會更少更小了。一是經過近一年與“新冠”的戰斗,人們都有了強大的心理準備,有點適應了;二是老牛總比老鼠可愛吧,老牛是寶,老鼠是害。牛年又稱“辛丑年”,同理要比2020年的鼠年“庚子年”日子好過得多。因為人們只是記住了歷史上有“庚子賠款”一事,不一定知道還有“辛丑條約”;人們會把上百年前的“庚子年”災異現象收集起來進行渲染,以進一步強調“庚子年”就應該是災年,但對“辛丑年”是不會這么做的。
把自然災異現象與人文現象進行比況掛鉤,是我們民族進行心理自我輸導的一種習慣性思維,縱然是步入科技發達的時代,這種深層次的記憶與習慣性思維,其存在的空間永遠是龐大的,同時也是值得我們尊重的。
窗外,還在繼續下著小雨。這是昨天夜里“臘八”與“大寒”兩極碰撞后誕生的小雨,大地上的草木給雨水清洗得更精神更富有生氣了,帶給人們的是春雨般的感覺,人們仿佛已經來到了春天,所謂“物極必反”,冷到極致即為暖,大自然也給予了證明。有道是:
寒冬臘月雪應飛,
細雨微風似春歸。
江南不比塞北寒,
新冠肆虐影難追。
燕趙悲歌成古音,
遼沈戰役捷報隨。
白衣化甲未下鞍,
各自為陣好打擂!
束有春 2021年1月21日于金陵四合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