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畫家湯達的畫展“逍遙游”在南京拉開帷幕。距離上一次畫展時隔四年之久,湯達先生帶著他的“全魚宴”,在榴蓮國際藝術空間里帶著廣大藝術愛好者,“暢游”進藝術的海洋。本次展覽以魚為主要創作主題,兼帶山水、書法等共展出了作品350余件,展期為6月26日——7月10日。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房梁上懸掛的各種形態的“魚”像一個龐大的魚群,在這一個不算大,卻十分精致的藝術空間里浩浩蕩蕩、自由自在的遨游著。如果有誰看上了哪條“魚”,則需要拿著長長的漁網從高處“打撈”下來。這是展覽策劃團隊無意中打造的一個趣味互動形式。
“最初我們只是想到將作品懸掛起來做出魚群的展示效果,后來有人提出掛這么高,如果遇到有買家想購買該怎么取下來呢?就想到了既然是‘魚’,就索性買個漁網來‘撈’吧!”策展人嚴肅告訴記者。這樣意外打造出的展覽形式,竟成為了展覽現場的樂趣。
對于這樣的策劃,藝術家湯達原本是排斥的,他認為,這很容易讓人覺得是在玩噱頭。但轉念一想,對于作品而言,無論是從創作還是技法來說,都依然遵守了傳統藝術該有的原則,通過其他形式給展覽增加一些趣味性,這也是一種行為藝術,才認可了這樣的策展形式。
十幾年來,湯達畫的魚成為了他的一種精神象征。這也是他第一次完全的以魚的主題做展覽,這樣的主題展在藝術界也稱得上獨樹一幟。
《仙人騎魚》 60cm×180cm
《仙魚圖》16cm×90cm
《仙魚圖》 62cm×246cm
“2006年,我正經歷人生的低谷期。有一天去菜市場買菜,想買條魚吃,又覺得有些貴,于是有個念頭在心里一閃而過,什么時候我畫的魚能換真魚吃?我便開始研究畫魚,誰知這一畫竟畫了十七年。”湯達笑著回憶說。不想這樣一個再平凡不過的生活經歷,竟成就了他今后藝術創作道路的另一番天地。
當然,畫魚不僅僅是因為這一件事。在介紹展覽的策劃思路時,湯達告訴記者,這次的選題與《莊子》密切相關。眾所周知,《莊子》里提到過三條魚,分別為鯤、儵、鮒,它們也分別象征著“不為物所累”、“不為他人的評價所累”,以及在遇到苦難時同類間相互幫扶的互助三種精神。
這三種精神也是湯達的一種生活追求,加之自己多年來仍然鐘情于山水畫的創作,中國寫意畫代表人物八大山人的代表精神象征就是魚,而魚對于廣大老百姓來說也是一種財富的象征,種種因素典故,才促成了這樣一場關于魚的展覽。
《仙魚穿石圖》62cm×124cm
《九龍圖》48cm×180cm
《紅魚圖》 117cm×53cm
除了展覽形式的亮點,湯達還首次嘗試了與電商平臺合作。
“這次展覽是我第一次去嘗試與電商合作,本來非常矛盾,但后來覺得,時代在發展,我們做傳統藝術的,也應當去嘗試一些新的思路。這對我來說是一種新的挑戰,也會是一種正面的促進,但前提是畫家本人需要做好對作品質量的把控,不能淪為純粹的商業模式。”湯達說。
現代人有新的生活環境和新的思想,時代讓人們無法回到傳統歷史文化的氛圍中,但作為一個當今時代的藝術家,應當在充分學習好傳統知識和思想的同時,消解掉傳統與創新的界限,并將其很好的融合起來,這是湯達認為的藝術創作之道。
“當然,現在我畫的魚拿到菜市場里肯定也還是換不來一條真魚的!”湯達打趣說到。但他多年來的創作研習過程,換來了具有代表性的藝術成就,換來了他如“子非魚,焉知魚之樂”般,逍遙暢游在藝術河流里的自在樂趣。
山水作品 69cm×47cm
山水作品 97cm×45cm
湯 達
號大野
古蜀筠州人
今宜賓筠連
生肖野馬
星座天秤
水墨素人
自由畫家
詩歌乃古風派
時代之穿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