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景祥先生為湖南科技大學藝術學院首任院長,教授,著名畫家,湖南桃江人。畫家年逾古稀,滋蘭九畹,樹蕙百畝,熱愛時代,熱愛國家民族,具有殉道精神,為弘揚優秀傳統與紅色文化殫精竭慮,為毛澤東主席、齊白石大師故鄉藝術事業之發展繁榮貢獻良多。曾景祥為集學術、教育、科研、創作于一身之著名學者、藝術家。畫家受白石大師之影響甚深,追求詩書畫之整體推進。畫家幼年喪父,備歷艱難,而性格陽光,意志堅毅,為弘揚優秀文化傳統辛勤耕耘半個多世紀。
曾景祥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畫展獲得成功,得到學術界、藝術界名流方家之高度評價。在白石紀念館之藝術展乃畫家回鄉匯報展出,又增有近期所創精品數幅。展品為72幅花鳥精品,工寫均臻高致。古人云:“年過五十不事工”,而畫家敢于攀登,敢于超越,獨抒性靈,英華外發,展品中有多幅為古稀之年所創巨幅工筆。藝品鮮明個性、清雅詩意與強烈時代感臻至有機統一。語言簡約,技法精湛,風格高華,讀來啟人天目,愉意暢神。
紙本水墨,《遠征》213㎝×126㎝,曾景祥,2017年
曾景祥之創作,蕩漾一股清氣逸氣,清新自然,清雅飄逸。可讀出堅毅陽光之性格,昂揚奮進之時代精神。此種清新來自豐富語言,精湛技法,讓人油然而思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之審美追求,席勒“藝術無非是自然之光”之美學理想。清新并非淺薄,而朗現形象鮮活、情感飽和、旨趣幽邃之特征。華夏藝術之高境乃詩意哲思之表達,畫品意象與詩歌比興相表里,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盡而意無窮,方為高致。林凡論畫,提出“意工”之美學觀點,“意工”者,意境清雅圓融、瑰奇高華之謂也。繪畫乃尚技之藝術,無精湛之技法便無藝術含金量可言,精于技而又不可留于技,繪畫以物化形式折射時代、傳承文化、抒發情感,表達思想,無技無美,無詩無境,藝道統一,方見高韻。曾景祥之創作踵武前賢,朝此目標不懈攀登,藝境新美。藝術之高境寫心寫情,寫意寫志,為幽雅詩意與豐富理趣之表達。曾景祥懂詩嗜詩能詩,對中外哲學多有研究,所獲國家級科研成果為其淵深學養、審美目光之體現。曾景祥為有思想之藝術家。
曹植云:“有南威之容方可議于淑媛,有龍淵之利方可議于割斷”,此乃強調知行合一、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之意也。曾景祥半個多世紀艱辛求索,能將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化為手中之竹,其殉道精神令人心折。從其荷花梅萼、月季棕櫚、蜜蜂蝴蝶、黃鶯杜鵑等靈禽佳卉中讀出對生活之思考,對時代之謳歌,對哲思之領悟,對崇高之憧憬。
曾景祥之創作體現典型化之原則,選材平凡,視角獨特,構圖概括,語言簡約,色調淡雅,諸種元素和諧統一,拓展出廣闊之思維空間。從數朵荷花中可讀出堅毅雄強,從幾瓣玉蘭中可讀出靈秀高華,從靈羽奮飛鳴囀中可感知畫家對時代春光之眷戀,對美之陶醉,對熱土之摯愛。曾景祥之創作,意境圓融、風格多元,著意追求尚本色、尚詩意、尚性靈、尚崇高之美學理想。
紙本水墨,《報春》,68㎝×136㎝,曾景祥,2021年
藝道幽渺,高境難臻,曾景祥謙和儒雅,登高自卑,強調必須沿著白石大師開辟之道路不懈攀登,前賢為萬仞高峰,逼近不易,超越極難。藝術家貴在審視自我,不斷超越,百折不撓,奮然前行。為藝重在過程,重在堅守。白石大師論藝,多次引用王安石詩句云:“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信然!“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乃創新求美之不二法門。情至不能已,氤氳化為詩,品賞瑤章,感此而賦:
之一
故園放牧種桑麻,滴水洞中沐彩霞。
殉道艱辛逾半紀,織成云錦映春花。
之二
不薄西方愛東方,對話前賢歲月長。
融貫中西開妙境,瀟湘煙月入瑤章。
之三
耕煙種玉汗流多,織網誰為一目羅?
靈鳥芳菲皆有我,不施粉黛唱菱歌。
之四
寫意寫心詩境臻,清醇簡約韻何新。
靈鶯啼囀紅荷舉,汗血勤澆化此身。
之五
桃花江畔醉清吟,星斗塘邊悟素心。
試問靈源何處覓,山崖水渚苦搜尋。
“滴水洞”為韶山風景區重要景點,留有毛澤東主席足跡。
“星斗塘”為白石大師故居名。
(蔣力余,作者系湘潭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