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愛,只為中國。”這是來自18歲的烈士陳祥榕日記里的文字。
“我怕下筆太重,驚擾了烈士的英魂,又怕下筆太輕,描不出他們驚天動地的往昔……”這是共青團中央發布安徽阜陽10名大學生用3個多小時為155名烈士墓碑描金的微博視頻所配的文字。
青松伴忠骨,紅楓映丹心。又到一年清明,日暖風煦,翠柏凝春,更加顯得郁郁蔥蔥。我又想起了在2020年6月,加勒萬河谷邊境線上為守衛祖國西部邊陲而犧牲的4名烈士,轉眼近3年的時間了,自烈士犧牲后,年年有無數群眾自發前往英雄的烈士陵園祭奠英雄,用各種方式表達著對英雄的愛。來自河南漯河市黑龍潭鎮土城王村的烈士王焯冉安葬在其家鄉河南漯河市烈士陵園,陵園內翠柏蒼松,莊嚴肅穆,烈士的墓碑旁邊放滿了鮮花,昭示著這位1996年出生的英烈為國捐軀,生命定格在2020年的光輝一生,墓碑上一顆紅色五角星格外醒目。
2021年的初春時節,2月22日,來自西藏電視臺的劉瀟,通過網絡在網上一家花店內下了一單11支的玫瑰,送花目的地是英雄王焯冉的墓碑處。花店店主主動聯系到劉瀟,店主詢問是否選錯了花型,為什么是玫瑰而不是菊花?劉瀟說,24歲就犧牲了,肯定還沒有收過過姑娘送的花,她想用這樣特殊的方式祭奠,來彌補英烈的遺憾。花店老板以最快的方式為烈士長眠處送上了一束11支玫瑰,這是一份來自西藏姑娘對英雄的愛,當看到這樣的一個信息時,我熱淚盈眶,淚流滿面……
幾年前,我曾赴漯河市征接新兵,接回過一批新兵到南京服役。當我第一次看到公布的4名犧牲的烈士中,王焯冉英雄的家鄉正是我曾征接目的地時,替英雄因那么年輕而失去生命惋惜的同時,也替英雄驕傲。英雄王焯冉沒有為他的家鄉漯河丟臉,用鮮血和年輕的生命,書寫著新時期最可愛的人的樣子,書寫著新一代戍邊軍人的忠誠,書寫著90后新一代中國的希望。
2020年6月,在加勒萬河谷邊境線上,外軍公然違背與我方達成的共識,悍然越級挑釁,按照處理邊境事件的慣例,和雙方之前達成的約定,團長祁發寶本著談判解決問題的誠意,僅帶領幾名官兵前出交涉,卻遭到對方蓄謀暴力攻擊,祁發寶組織官兵一邊喊話,一邊占據有利地形,與數倍于己的外軍展開殊死搏斗,增援隊伍及時趕到,官兵們奮不顧身,英勇戰斗。一舉將來犯者擊潰驅離,外軍潰不成軍,抱頭鼠竄,丟下大量越線和傷亡人員,付出了慘重代價。在前出交涉和激烈斗爭中,團長祁發寶身先士卒,身負重傷,營長陳紅軍,戰士陳祥榕突入重圍營救,奮力反擊,英勇犧牲,戰士肖思遠,突圍后義無反顧返回營救戰友,戰斗至生命最后一刻,戰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拼命救助被沖散的戰友脫險,自己卻淹沒在冰河之中……這些英雄邊防官兵,把年輕的生命留在了喀喇昆侖高原,把青春和熱血獻給了祖國和人民,筑起了巍峨界碑。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負重前行。有人團圓,是因為有人守護團圓,祖國很大,但是沒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一代代邊防軍人赤膽忠誠,堅守著“寧肯高原埋忠骨,也決不失祖國的一寸領土!”的諍諍誓言,保衛著祖國的國門。
人的青春有很多種樣子,我慶幸,我的青春有軍裝的樣子。
向大地輕灑一碗祭奠的美酒,為遠方的英雄送行;捧一束玫瑰,彌補未曾感受過愛情的英雄;向著英雄曾經戰斗過的邊境方向,敬一個軍禮,感謝英雄守衛著祖國的邊境線;向著英雄魂歸處深深地鞠躬,遙祝英雄安息。感謝你們,你們為了祖國的和平與安寧,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祖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無數戍守邊關的中國軍人定會替你們守好祖國每一寸土地,守好國門,英雄安息。
成之于金陵
2023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