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崔雄先生,相識于其他緣分。他溫文爾雅中,透露出挺拔的文人氣質,健談的語調帶有文化人的某種細膩而爽真的性情,這是我最起初對他的印象。后來,交流才知,他還是藝術科班出身的教授,曾經做過南京藝術學院副院長,近些年退休之后,還參與了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轉設為南京傳媒學院的具體工作,為藝術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過貢獻。這些,足可以讓人尊敬。但對我而言,真正打動我的,卻是他中西貫通的畫筆下,具有濃郁江南筆墨氣象的風景油畫作品。
可能是同居于江南的緣故,對這一片土地的熱愛于熟悉,我看他的作品,總是感覺特別親切。我曾與他說,作品真的好極了,我感覺似乎有生命在歌唱。從他的畫里,我能看到生的力量和每一個生命努力活著的希望。就像第一次看見,他的一組“四季系列”油畫作品,我被其中的《冬之魂》深深的吸引,我看到的是低層的烏云下,樹之精神,雪之精神,冬之精神,人之精神,乃至國之精神。好的藝術作品,本身是有靈魂和精神的。他的畫里,有!
這就是不帶任何雜念的來自于藝術和繪畫作品內在的沖擊力。有時候,連藝術家本人也許不會想到,作品能給觀者帶來什么樣的感知,或許只有忘我的狀態,從不計后果的創作,才能貼近于創作者最原始的動機,這也才是一幅好的藝術作品從無到有的生命價值。應該說,我從崔雄教授這一組作品中,所讀到的,不只是蘊藏在作品中的某種景象,而是觀者和作者不同視角的理解和互動,讀出的是來自作品本身暗藏和展示出來的藝術思想。我想,如果說難能可貴,這即是藝術真正的可貴之處。
藝術的高貴不是高不可攀,而是像萬物根植于大地,它的根本是來源于生活,再加之每一位藝術的創造者,賦予他精神層面的表述和還原,從而傳遞給人以精神世界的享受。這些,都是崔先生作品給我帶來的思考。我在與他的交流中,曾情不自禁的用詩的語言,表述過對他《冬之魂》作品的理解和看法:
低沉的烏云告訴我
寒冷是通往春天的必經之路
那孤獨的,站在光禿禿樹干上的火紅的樹葉
它告訴我,心底只要有光明,就是茂盛的明天
當堅硬的凍土,被潔白的雪覆蓋
她也告訴我,厚重的大地
還有柔軟的情感,以及生命燃燒的純粹
那些,看似垂死掙扎的生命
每一個不為人知的背后
都有一份堅忍和倔強
它們視冬,為身體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因為它們,不只是哲學思考層面的一次重生
更是藝術家,所要播種的靈魂
如果說靈魂是道的呈現
它會在萬物附體之后,得以實現
------
我以詩,以觀,以真實的覺知,走進崔雄先生的畫。試圖從一個看不見的切口,將觀者的理解和思考,作一次“四季”之旅。相信,每一位看過崔先生這組別具特色的四季系列:《春之曲》《夏之韻》《秋之歌》《冬之魂》之后,對美,對生命,對如詩一般反復輪回的季節,皆會有自己的悟道。這與崔先生的油畫有關,也或無關。我要真誠的感謝,藝術給我們帶來的精神的撞擊和享受。
生命,從生到死本身就是一種無法改變的存在,而探索者和創造者卻將生命再生,并可以通過藝術的方式去傳承,這是藝術家所產生的文化價值。崔雄先生的油畫作品,用中國傳統筆墨語言,融合了西方的技法和色彩,描繪的依舊是我們身邊的景象和故事,其故事性和生命精神的表達,形成了他油畫作品獨特的風貌。
因此,我對崔雄的“四季”系列,以及更多的主題充滿了好奇。最后,我想還是給它們共同起個名字吧,那就叫《來自生命和藝術的四季交響》,以此把它作為交響曲,送給崔雄先生,也送給更多熱愛生命的人們。
本文作者:鄭強斌
出生于江蘇淮陰,居于南京。著名詩人、藝術評論人、資深媒體人。
油畫家崔雄:
南通海門人。南京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江蘇省當代藝術創作研究會副會長;江蘇省油畫學會常務理事;曾任南京藝術學院黨務副書記、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