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真詞壯造意深
──讀許洪祥詩詞選《詩路晚云閑》
□ 崔國發
許洪祥的詩詞新著《詩路晚云閑》,是一部情真意摯、涵泳豐富、優美雋永、境界高遠的好詩雅詞集,字里行間時代感充滿,精氣神充沛,正能量充盈。
許洪祥的詩,捕捉到人生的情趣、景趣、真趣。其筆下的景致凝聚于《山水遐思》之中,無論是寫蘇杭江南、金陵風光、內蒙草原、武夷山色、荊楚史跡、三湘大地、浙閩行腳、大美新疆,還是遙遠的巴爾干,詩人就景敘情、傳情入景、隨情用韻、以景結情,其藝術落點皆歸于“遐思”上。詩人寫自己長期生活、工作過的地方姑蘇和南京,將小橋流水、粉墻黛瓦、湖光山色和拙政園林、七里山塘、吳中古意、秦淮明月等景觀悉數入詩,以景結情,因景寄情。如《七律·拙政問雅》便是把情與思滲透于景中。拙政問雅,是通過品賞昆腔而引發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與傳承之思。再如,詩人登南京棲霞山賞楓得句:“小雪初融覓晚霞,青山滿目楓如花。新枝老干相搖曳,石徑幽通應供家。”(《七絕·賞楓》),勾勒棲霞秋楓圖景,興象玲瓏,句意深婉,斑斕的晚霞與經霜的楓葉彼此觀照,新枝與老干共舞秋風,由楓喻人,卓然成調,以五言律絕賦得深遠的寓意。
許洪祥的詩,把自己的身心化合到山水之境中,將歷史人生與江山史跡相糅合,使山水詩詞獲得歷史的底氣、人文的底蘊與時代的鮮明底色。《釵頭鳳·信步平江路》就是將歷史感與時代感相契合的自然詩篇。而山水中的歷史感,在詩人的作品中比比皆是,如《七律·黃鶴樓》中的“簾卷乾坤江水闊,氣吞云夢楚風流。太白遠影孤帆盡,崔顥鄉關日暮愁。”《清平樂·隆中吊古》中的下闋“草廬陋筑隆中,盤膝獨對南峰。興漢頻繁三顧,逍遙一羽橫空。”《五律·牧歌》尾句“蘇武羊猶在,丹心日月長。”《五律·王昭君》中的“秭歸有秀女,閨字謂昭君。”《江城子·吳中懷古》中“吳王宮闕,殘照暮云穹”等等,或化用歷史典故,或發思古之幽思,詠嘆歷史遺跡,觸景生情,愴然多慨,思從中來。
文學是人學,也是情學。許洪祥的詩詞創作,不僅是山水寄情,在《人間吟哦》《歲月詠嘆》和《心潮逐浪》輯中,還有許多洋溢著濃濃的鄉情、親情、友情和崇仰藝術之情的詩或詞作。當我們讀著“怯怯回鄉路,苗青韭菜黃”“更有難得糊涂酒,鄉情一醉飲千觴”“千縷離思,陽關腸斷,鄉念寄云霄”句子時,立馬會感到詩人之于故鄉的情濃意深,想象得出作為游子的詩人如何朝思暮想,如何翹首遠望,如何念親思家,鄉情真摯,楚楚動人。《憶平娥(平韻)·思親》則是表現滲透在骨子里的親情,耳畔回蕩的母親的叮嚀,聲情并茂,聲義相切,令人回味無窮。詩人在他的詩或詞中還熱衷于寫友情,包括古體《七律·同窗》《菩薩蠻·詩友》和現代抒情詩《認識你,真好》《思念》等,充滿著深情厚誼;五律《臨岑參帖》《詠張旭》《讀王維》和七絕《讀張可久曲》等品藝詩,觸目興感,意脈相通,字里行間充滿著對人生價值與生命詩性的深層探詢。
筆墨當隨時代,在《詩路晚云閑》集子中,《盛世抒懷》重在寫時代詩情與家國情懷。詩人站在時代前列,把社會歷史中的重大事件作為詩歌創作的題材,寫出了一批《覺醒年代》《大閱兵》《巡天》《脫貧贊》《疫情志記》以及新詩體之朗誦詩《心潮逐浪》中的《永遠忘不了你》《國慶抒懷》《大地放歌》《三生花草夢蘇州》《青春萬歲》等精品力作,視野開闊,意境高遠,氣度恢宏,是新時代的正氣歌、奮斗曲、家國情、鴻鵠志。他的《文化隨想》,沉雄駿肆,意態飛揚,詩里行間挺膺著一副剛健的壯骨,席卷著一股雄直之氣。舉凡自然山水、懷古詠史、人間情懷、天地萬物、師友親情、人生況味盡皆入詩,真正達到無事不可入于詩、無情不可由詞抒的化境,真可謂:情真詞壯造意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