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脈里的江南|江南最奇特的7個鎮
      2024-05-16 09:16:00  來源:江南時報  作者:王林弟  
      1
      聽新聞

        江南古鎮猶如一顆顆明珠散布在水鄉大地。一河穿鎮過,這是古鎮的格局;一鎮跨兩縣,這是不少古鎮的集體記憶。

        周 莊

        周莊擁有中國第一水鄉的美譽,今屬江蘇省昆山市。可是在1950年以前,周莊分屬吳縣、吳江兩縣管轄,可謂一鎮跨兩縣。周莊舊名貞豐里。北宋時,周迪功郎在此收獲設莊,周莊由此得名。

        元代,周莊屬蘇州府長洲縣。元朝中后期,沈萬三隨父遷徙到周莊,因經商而發跡,成為江南首富,貞豐里出現了繁榮景象,形成了南北市河兩岸以富安橋為中心的集鎮。清康熙初年更名為周莊鎮。清雍正二年(1724),析長洲縣東南地置元和縣。周莊鎮由此一分為二,鎮區以寺前港、油車漾為界,實行兩縣分治,寺前港東岸五分之四屬元和縣蘇臺鄉貞豐里,西岸五分之一屬吳江縣久泳鄉通秀里。

        民國期間,吳江所轄的周莊先后為周莊鄉、第六區周莊鎮、周莊鄉。元和縣并入吳縣后,周莊屬吳縣,先后為周莊鄉、十一區周莊鎮。

        (1994年版《吳縣志》載“民國元年吳縣市·鄉圖”標有“周莊鎮”“陳墓鎮”)

        1949年5月,周莊建立人民政權。吳江的周莊鄉屬蘆墟區,吳縣的周莊屬淞南區。1950年周莊鎮西原屬吳江部分劃歸吳縣甪直區,結束了兩縣分治的狀況。1952年以后,周莊鎮歸昆山縣(今昆山市)管轄。

        錦 溪

        錦溪,曾名陳墓,今屬江蘇省昆山市。一溪穿鎮而過,夾岸桃李紛披,晨霞夕輝,盡灑江面,燦若錦帶,故名錦溪。南宋年間,宋孝宗擇水冢葬陳妃于五保湖,更名為陳墓,1992年,復名錦溪。

        (錦溪宣卷表演)

        宋時,陳墓以鎮區界浦河為界,河西(上塘)屬長洲縣,俗稱“上縣”,河東(下塘)屬昆山縣,俗稱“下縣”。清乾隆年間,界浦河以東的陳墓屬昆山縣全吳鄉,界浦河以西的陳墓屬元和縣吳宮鄉。民國時期,昆山所轄的陳墓分別為陳墓鄉、第六區陳墓鄉、張浦區陳墓鎮,吳縣所轄的陳墓分別為陳墓鄉、十一區陳墓鎮、吳淞區陳墓鄉。

        (民國《江蘇省通志稿·方域志》元和縣圖局部(含陳墓鎮位置))

        1949年5月建立人民政權后,昆山所轄的陳墓先后為張浦區陳墓鄉、淀西區陳墓鄉,吳縣所轄的陳墓先后為淞南區陳墓鄉、甪直區陳墓鎮。1952年9月,吳縣甪直區所轄的陳墓、周莊2鎮及明鏡等6鄉,劃入昆山縣淀西區,陳墓由此全部由昆山管轄。

        甪 直

        甪直,別稱甫里,今屬蘇州市吳中區。秦代置郡縣后,其地域分屬吳縣、婁縣。唐時,分屬于長洲縣、昆山縣。

        北宋時期,甪直境域分屬長洲縣依仁鄉仁義里、吳宮鄉寶座里和昆山縣全吳鄉第五保。明朝時,甪直已成大鎮。以東美橋、界浦、北港為分界,以西的中市、西柵和南柵,屬長洲縣,稱甫里鎮,占鎮區的大部分;以東的東柵,屬昆山縣,稱六直(用直)鎮。1912年,長洲縣并入吳縣,甪直先后為吳縣的甪直鄉、第十區甪直鄉、第十區甪直鎮、淞南區甫里鎮等。同期,昆屬甪直先后為甪直鄉、第七區甪直鄉、第六區甪直鎮等。

        (1990年版《昆山縣志》載“民國三十一年昆山縣鄉鎮區劃圖”標有“甪直鎮”“井亭鄉”)

        1949年建立人民政權后,吳縣管轄的屬淞南區甫里鄉,昆山管轄的屬張浦區甪直鄉。1952年9月,昆山縣張浦區甪直鄉劃入吳縣甪直區甪直鎮。

        朱家角

        朱家角鎮今屬上海市青浦區,曾有“三涇(朱涇、楓涇、泗涇)不如一角(朱家角)”之說。

        1949年7月以前,鎮區以北漕港、放生橋為界,河、橋以北稱井亭港鎮,屬昆山縣;河橋以南稱朱家角鎮,屬青浦縣。南北朝時期,朱家角鎮域屬昆山縣。唐天寶十年(751),華亭縣建立,該地分屬于華亭縣、昆山縣。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青浦建縣,朱家角分屬于青浦縣、昆山縣。朱家角在明時成大鎮,萬歷年間定鎮名為珠街閣,俗稱角里。昆山縣所轄稱井亭,清代以前屬?川鄉。宣統二年(1910年),實行地方自治,井亭為昆山17鄉之一。民國期間,先后為井亭鄉、第五區井亭鄉、第五區井亭鎮、楊湘區井亭鎮等。青浦所轄的朱家角在清宣統二年改稱珠葑自治區。1935年,朱家角集鎮分為珠東、珠西、珠北三鎮。1946年,三鎮和張丁鄉合為珠溪鎮。

        (《珠里小志》載“朱家角鎮區圖”)

        1949年5月,朱家角建立人民政權,集鎮區設立朱家角鎮,原屬昆山縣的東井亭、中井亭、西井亭三條街劃歸朱家角鎮,結束了一千多年兩縣分治的狀況。

        練 塘

        練塘鎮今屬上海市青浦區。練塘鎮原名章練塘,唐代屬長洲縣。北宋末年開始這一帶的水面被大面積開墾,包括吳江在內的周邊各縣前往圍墾,形成了各自的屬地。

        宋、元時分屬長洲、吳江兩縣。清初,章練塘店鋪林立,形成市鎮。鎮區分東市和西市,東市屬長洲縣東吳下鄉顏安里二十八都,西市屬吳江縣久詠鄉二十九都。兩市“以上塘界橋、下塘界弄為限”,鎮區大部分屬長洲縣。清雍正二年(1724),章練塘歸蘇州府吳江、元和及松江府青浦三縣合轄。乾隆《吳江縣志》中說:“莊練塘鎮,在二十九都,去縣治東九十里,與長洲、青浦合轄,民居稠密,百貨具備,其居吳江者今幾千家。”宣統元年(1909),清政府頒布《府廳州縣地方自治新制》,有改正插花地的規定。章練塘鎮人鄒銓向江蘇省地方自治籌備處上書,要求將元和、吳江兩縣的“飛地”并入青浦縣。

        (清同治《蘇州府志》“吳江震澤兩縣圖局部(含章練塘鎮及元江青三縣縣丞))

        經三縣會勘后,于宣統二年將元和縣屬的二十八都的11個圖,吳江縣屬的十二都的1個圖、二十九都的2個圖割隸青浦縣。民國期間改稱練塘鎮。

        楓 涇

        楓涇鎮現屬上海市金山區。楓涇鎮成市于宋,初名白牛市,因宋代白牛居士陳舜俞居此而得名。

        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建鎮,稱白牛鎮。明代因其地屬楓涇鄉,因而改稱楓涇鎮。隨著行政區劃的變遷,明宣德五年(1430年)起,楓涇鎮南北分治,以鎮中界河為界,南屬浙江嘉興,北屬江蘇松江。明清時期,南鎮屬嘉善縣,北鎮屬婁縣。

        (1915年楓涇鎮區地圖)

        分省以后,因楓涇鎮地處兩省交界處,嘉善縣主簿、婁縣巡檢司均在此處,成為兩省、兩府、兩縣的交通樞紐和咽喉之地,故被稱作“江浙界首”。清宣統二年(1910),南北兩鎮分別設立自治公所,轄區范圍不變。民國時期,南北兩鎮行政區劃均沿襲舊制。

        (楓涇鎮南北界河)

        1951年3月經華東軍政委員會批準,南鎮并入北鎮,楓涇鎮統屬松江縣管轄,結束了分治歷史。

        烏 鎮

        烏鎮地處浙江省桐鄉市,原名烏戍、烏墩、青墩,后稱烏鎮、青鎮。烏鎮原以車溪(今市河)為界,分為烏青二鎮,河西為烏鎮,屬湖州府烏程縣;河東為青鎮,屬嘉興府桐鄉縣。

        秦朝,烏鎮地域為會稽郡管轄,并分開治理。北宋《元豐九域志》中記載,湖州烏程縣有烏墩鎮、秀州崇德縣有青墩鎮。此后,烏鎮屬于湖州烏程縣、吳興縣;青鎮屬于秀州崇德縣、嘉興桐鄉縣。

        明代以后,烏鎮、青鎮步入繁榮時代,兩鎮雖有政區阻隔,但當地人習慣合稱為烏青鎮。修志的時候,也是兩鎮合修,宋代有《烏青記》《烏青拾遺》,清康熙年間有《烏青文獻》等志書,《烏青鎮志》則分別在明萬歷、清乾隆及民國年間編纂。

        (民國《烏青鎮志》)

        1950年5月,吳興縣烏鎮的9個行政村(其中鎮區4個)劃歸桐鄉縣,與青鎮合并,統稱烏鎮至今。

        (1916年民國地形圖烏青鎮)

        此外,歷史上兩縣分治的古鎮還有浙江杭州的塘棲、上海浦東的高橋等。

        那么,怎么會出現一鎮跨兩縣這種現象呢?

        因為鎮作為行政概念,是在清末城鄉自治后才出現的,以前的市鎮屬于經濟實體。江南市鎮大都沿河而興,兩岸商品集散,民居商鋪沿河而建,而河流也往往成為行政區劃的邊界線,集鎮區兩岸分屬不同的縣很正常也很普遍。一鎮跨兩縣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表現在賦稅、科第人為有別,特別是治安管理難度很大。以前,烏鎮流傳著一句古話,叫作“烏鎮北柵頭,有天嘸日頭”,說是人到北柵,誰也管不著,一跨出縣界、省界,即使作奸犯科,官府也拿他沒辦法。

        由于烏青鎮規模擴大,加上地處兩省(江浙)三府(湖州、嘉興和蘇州)交界處,治安管理始終是個問題。明嘉靖年間,就有官員提議在烏青鎮分立縣衙,但沒有成功。此后,朝廷在烏鎮設立了添設通判、同知正六品官衙的添設館,后改添設總捕同知。清康熙年間,恢復明時浙直分署的機構,又稱“江浙分府(署)”。這些都是為強化烏青鎮管理而專設的機構。

        (烏鎮江浙分府舊址)

        章練塘集鎮由元和、吳江兩縣共管,但鎮的周邊地區卻屬于青浦縣。元和、吳江兩縣的政教法令不能很好地實施。道光二十七年(1847),在章練塘設元、江、青三縣縣丞,強化治安管理、征糧收稅和公共事業建設。

        清宣統元年,清政府實施“新政”,推行區域自治,這原本是解決兩縣分治的好機會,但除了章練塘鎮以外,其他鎮都沒有合并。比如周莊鎮,元和縣屬的周莊方面想保住周莊鎮的地位,陶惟坤上書江蘇“蘇屬”地方自治籌備處,請求將吳江縣轄的周莊并入元和所轄周莊,實行“合辦自治”。

        然而,吳江方面認為,吳江所轄的周莊“辦事公所向系獨立,與元邑兩不相涉”。《城鎮鄉地方自治章程》也明確規定,自治區域以本地方固有之境界為準。由于“兩縣共屬”的鎮為數不少,“合辦自治”帶來一系列后續問題,因此蘇屬地方自治籌備處由主張“合辦自治”轉而支持吳江“分辦自治”的訴求。

        直到各地建立人民政權以后,對政區邊界進行整理,一鎮跨兩縣的歷史才宣告結束。

        作者簡介:王林弟,蘇州市吳江區檔案館(方志辦)二級主任科員,蘇州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吳江區政協《吳江文史資料》特約作者。

      標簽:昆山;周莊;烏鎮
      責編:陳衍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洲多毛裸体xxxxx|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在线观看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级在线观看| 第四色播日韩第一页| 国产偷久久久精品专区| 2019天天干天天操| 女神捕电影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美女|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亲子乱子xxxxxx| 美女扒开尿口直播| 国产小鲜肉男同志gay| 91一区二区视频| 女人张开腿让男桶喷水高潮|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一区| 欧美三级全部电影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AV天美传媒| 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动漫 | 成人免费视频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 欧美成人免费观看久久| 亚洲黄色在线观看| 美女扒开屁股给男人看无遮挡| 国产性色av高清在线观看| 131美女爽爽爽爱做视频|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综合网| 东北少妇不带套对白| 日本免费一区尤物| 亚洲V欧美V国产V在线观看| 欧美金发白嫩在线播放| 免费**毛片在线播放视| 绿巨人app黄| 国产中文字幕在线| 黄在线观看在线播放720p| 国产精品成熟老女人视频| 99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希岛婚前侵犯中文字幕在线 |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人成网站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