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列入招聘考題的輿論監督范文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南京日報社多次在社會公開招聘采編人員。有一年在所出試卷中,附頁有一道并無標準答案的高分考題——請給以下一則記者的報道做出正、副標題,并對該文寫出附評:
本報訊 記者姚征濤報道 昨天上午十時許,一位滿身沾滿柏油的女同志憤然來到本報編輯部,述說發生在新街口廣場的一樁怪事:好多人過馬路時被柏油粘住摔倒了。
記者隨她趕到現場。果真,繁華的中山東路西頭二百米長的路段,包括人行橫道線內都被澆上了一層厚厚的柏油。不少人穿過人行橫道線時,鞋子給柏油粘住;穿高跟鞋的女同志更遭殃,鞋子深陷,難以自拔,只好抽腳穿襪著地拔鞋;有個同志行走時重心不穩跌倒,一位解放軍同志上前攙扶,也被柏油粘住滑倒。短短十分鐘內,竟有十五人跌倒。 一位在附近看管自行車的婦女氣憤地說:作孽啊,倒霉的有百十人哩。四位從安徽來南京的女同志指著被柏油弄臟的衣服不高興地說:我們是來旅游的,換洗衣服也沒帶呀!一位老同志用拐杖連連頓地說:請省長、市長來看看。
怪事還在發展。當我們將這一情況告知施工單位的主管部門,建議他們到現場解決問題時,誰知市政工程處一位負責同志推說:我正在開會。
電話打到市城鄉委,一個部門的負責人在電話里說:群眾過馬路為什么不看看就朝里面闖?他放下電話后,細想不對頭,連忙騎自行車趕到新街口,布置補救措施。
下午三時,市城鄉委負責同志得知這一情況后,召集有關部門負責人查看了現場,決定查明原因,嚴肅處理;賠償過往行人損失,并致歉意。受損失的群眾可到市政工程管理處(湖北路四十四號之一)辦理有關賠償事宜。
昨晚七時許,施工單位的干部和工人們已進入現場,突擊搶修。
當年這道考題考核的是應聘者消息寫作的基本能力和對新聞的評析能力。據說在這個“大分題”上,竟然有80%應聘者被“烤糊”。(讀者諸君如有興趣在看到下列剪報之前,可一試身手,做個“正、副標題”)
那年這個被選入招聘考試題的范文樣報剪貼猶在,姚征濤因此獲得中國好新聞的大獎證書亦存,附在文后“以饗讀者”。
1970年就供職于南京日報社的姚征濤,1985年成了我的老師+老哥。那年秋我從夜班部調入他所在的工交部后,便對我呵護有加。我那時候寫新聞還很“青澀”,稿件寫出來,領導不滿意,自己也不滿意,“回爐燒餅”不曉得吃過多少。姚征濤總是幫我分析如何改并鼓勵我:“哪個記者開頭不是小媳婦?到后來不都熬出了頭?看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