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第一場雪停息之后,天氣異常寒冷,我跟隨幾位教育專家去蘇北某市視導省級課程基地學校,因為這樣的機緣,我認識了老劉。
老劉長我六七歲,中等身材,微胖。他祖籍山東,出生蘇北,大學畢業后一直在這個城市工作,先在基層學校,后到市局教研室,再到市局基教處。2017年退休之后,雖然沒有辦返聘手續,但只要局里有工作需要,一個電話就可以把他請過來幫忙。那次,他是我們視導小組的聯絡員。
在課程基地學校,校長們對老劉的稱呼不外乎兩種:劉主任,劉處長。這是因為他在教研室擔任過副主任、基教處擔任過副處長的緣故。在教研室工作過的有業務能力的人,有不少是特級教師或者正高級教師,老劉好像沒有這兩個頭銜。不過,從基地校課程項目主持人的匯報中,從當地縣區教育局領導和我們的閑聊中,從視導反饋環節老劉簡短的評點中,我們幾位都有了新的發現:老劉就是個地地道道的課程建設專家。2016年,所在大市申報的15個課程項目,無論是選題,申報書的修改、完善,還是省廳組織的現場答辯,都是在老劉的精心指導下完成的。最終,申報的15課程項目,15個獲批,通過率100%。另外,老劉在課程基地活動的組織方面,也有自己的謀略:他常常讓一個基地學校主辦活動,其他基地校的領導都要到場觀摩、點評。他制定的點評制度非常特別,以致每一次活動,校長們都爭著發表意見。這回,我算是真正明白了:人的頭銜和能力不完全是一回事,沒有頭銜的人照樣可以擁有超強的能力。
Z小學的書法課程做得很有影響,成果也很豐碩。利用視導組成員看材料的空隙,老劉向該校X校長提出了一個問題:未來,你們的課程項目將向哪個方向做進一步的努力?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問題,X校長一時無語,他根本沒有想到老劉會在這種場合如此“為難”自己。老劉看出了X校長的窘迫,“哈哈”一笑之后,對他說出了自己的思考:“你是書法家,也是語文老師,還是校長,我覺得你目前的定位還只是停留在書法家和語文教師的層面上,你申報的省教學成果獎是個人獎足以說明這一點。未來,我建議你能站在校長的角度,進一步總結和提煉學校課程項目的成果,這樣,才能使學校的課程項目做深做大,進一步放大課程的影響力。”
類似的“為難”在S初中也出現過一次。面對老劉的提問,信心滿滿的F校長倉促應答,其效果可想而知。老劉又是“哈哈”一笑,不過這次他是笑而未答。受老劉所提問題的啟發,我在視導反饋環節提出了一條建議:進一步搜尋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之間的對接點、打通點和促進點。老劉輕拍F校長的肩膀,說:“你看看,你沒想明白的問題,視導專家幫你想到了,替你回答了。”我沒有料到老劉會如此插話,立馬想方設法給那位校長和自己找臺階下:“劉處長面對自己的愛將,總要有意無意地‘為難’一下,我覺得這種‘為難’,對愛將本人是一種觸動,對課程建設是一種促進,對視導人員也是一種啟發。”
和老劉第一次閑聊,我就表明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不是課程建設,此次參加課程視導的主要目的是學習。老劉在說我自謙的同時,毫無保留地把自己在課程建設方面的一些想法、做法和我進行了交流,還就我在視導反饋過程中評點問題的視角以及所提建議的質量等話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毫不夸張地說,在課程建設方面,老劉是我的老師。
率直、坦誠的老劉,也有柔軟、暖心的一面。
視導小組中有一位身著呢子外套的中年女士,第一次見面,老劉就問她有沒有帶羽絨服。女士說,沒帶,因為她所在城市和這里的氣溫相差不多,冬天,她從來不穿羽絨服。老劉說,這里的最低氣溫是零下11度,課程視導中有1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在室外巡視,不穿羽絨服不行。第二天,老劉給那位女士帶來了一件八成新的米黃色羽絨服,長短肥瘦正合身,是老劉從女兒那里挑選來的。視導的后幾天,冬天從不穿羽絨服的那位女士就是穿著這件羽絨服抵御住了雪后的嚴寒。
“急流勇退”是老劉的微信昵稱,他的姓(諧音)和名都在其中。我覺得,老劉的微信昵稱改成“急流勇進”更好,因為年過六旬的他依然在為當地的課程建設和學校發展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
繆徐,正高級教師,江蘇省化學特級教師,江蘇省教學名師,江蘇省教科研先進教師,蘇州高新區實驗初級中學教育集團學術委員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