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時報訊 據省農業農村廳和省文旅廳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上半年,江蘇鄉村休閑旅游農業接待游客數達1億人次,綜合收入超300億元。鄉村旅游已成為拉動市場消費、促進農民增收的新亮點。
江蘇村落眾多,經濟發展水平和鄉村旅游開發模式也不盡相同。記者選取了蘇南、蘇北兩個有代表性的“網紅村”采訪,管窺如何通過旅游賦能,激活鄉村之變。
禮詩圩村:
江南水鄉“淌”出共享生活
小暑時節,一輛輛旅游大巴開進常州市溧城鎮禮詩圩村,仿佛喚醒了整個村莊。陽光下,精心打造修繕的百畝荷塘里,連片的荷葉亭亭玉立,游客成群地在其間拍照。
走進禮詩圩,一幅幅盈滿江南水韻的墻畫讓人駐足,漫步村內,村民們自家田里的黃瓜、玉米可供采摘。干凈整潔的道路、粉砌一新的村墅、美麗的荷塘水榭、河邊浣衣淘米的農嫗,廣場上乘涼下棋的村民……禮詩圩是江蘇省首批特色田園鄉村,隸屬八字橋行政村,位于溧城鎮東郊,現有農戶265戶,村內水系、田園交錯,一條“T”字型禮詩河,滋養了這個典型的江南水鄉。
六組的陸秀紅家是村里“美麗庭院示范戶”,她2018年起在村里最早一批搞起“共享廚房”,為來此自駕休閑的游客做地道農家飯,每天收入100元左右。村里像這樣的“共享農家廚房”有十余戶,每年每戶增收4萬元左右。
“‘共享村落,禮詩生活’正是禮詩圩的發展定位,并以此建設‘水鄉荷韻’美麗村莊,塑造‘荷塘月色’文旅品牌?!卑俗謽虼妩h總支書記黃涵君告訴記者,村里以“共享村落”“開心菜園”撬動農旅融合、帶動富民增收,去年增加村集體經營性收入100萬元,今年預計能達到160萬元。
既共享美麗村景,更共享綿綿文脈。三度四合設計工作室、焦尾琴藝術展示館、虞曉勇書法工作室……立足鄉賢文化,引入相關平臺載體,讓禮詩圩村成為很多小眾文化發燒友的集聚地。
恒北村:
蘇北原鄉走出“三產融合”路
隨著城鄉融合理念的深入人心,人才、資金、科技等資源要素不斷向鄉村聚集,曾經積弱的鄉村,正以煥然一新的姿態向我們款款走來。
位于鹽城市大豐區南郊的恒北村,是全國最大的早酥梨商品生產基地。這個因梨聞名的蘇北村莊,如今也圍繞這棵梨樹,擦亮了鄉村旅游的新名片。去年7月,恒北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同年入選“2019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名單,連續兩屆的江蘇省鄉村旅游節都在恒北村舉辦。
“發展鄉村旅游,不只有采摘?!焙惚贝妩h委書記李曉霞思路清晰:要通過“賣梨園風景,挖掘梨園文化,舉辦梨花文化節”,打造“春有花,夏有綠,秋有果,冬有泉”的鄉村旅游特色。
2017年,村里出臺政策鼓勵村民開辦民宿。二組村民張德清率先響應,不僅拿到了幾萬元的獎補,自家擁有十幾個床位的民宿年收入能達到30萬元。通過旅游搭臺,一批酒店、民宿知名企業以及非遺文創企業也紛紛來此集聚。浙江華盛達控股集團投資10.5億元在恒北村打造了原鄉溫泉度假酒店,酒店負責人趙月琴告訴記者,酒店60%-70%的員工都是本村人。
從過去單一的賣梨果到現在一二三產融合,截至目前,恒北村已實現總產值1.5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2萬元,村集體資產達5000萬元。發展旅游,給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紅利。
未來:
打造業態全面升級新品牌
記者采訪中發現,無論蘇南還是蘇北,都正在走出農旅融合中“重建設、輕管理”的舊思維,探索符合新階段的全新運營模式。
為整體建設運營禮詩圩村,溧城鎮成立了鎮資企業——江蘇禮詩荷韻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并引入社會資本,在村內投資打造了總面積2000畝,集農業生產、生態觀光、藝術休閑、農事活動體驗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還引進了美岕·禮詩庭精品鄉村酒店這一高端鄉村度假項目?!斑@些項目都符合我們的客流定位。”黃涵君說。
“疫情期間別的地方都在裁人,而我們在招人。”李曉霞說,為了調整“自救”、提升運營、對接市場,4月底,村里成立了村資企業——恒北文旅公司。下一步,將一邊著力與市內外旅游景點聯動,整合線路、抱團發展;一邊立足村里資源,打造研學基地和勞模療養基地,豐富提升旅游業態。
因旅而興的村莊自然不止恒北村、禮詩圩村。僅僅沿著365公里長的溧陽“一號公路”,像禮詩圩村這樣的特色村莊就有很多,以“地瓜”為主題的牛馬塘村、打造首個“美學小鎮”的戴埠鎮楊家村、大打“谷物豐收文化”的慶豐村……一個個基于自身文化底色打造的主題村落錯落交織、相互借力,形成放大效應,努力打造一個個村美民富、主客共享、業態全面升級的鄉村休閑旅游新品牌。
新華報業全媒體記者 付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