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時報訊 一場“2020中國投資年會·投資人峰會”,吸引了眾多投資界大咖將目光鎖定江蘇。近日,他們在南京共同把脈股權投資行業和優勢產業的集聚發展之趨勢,分享了創業者最渴望獲悉的投資“秘訣”。同時,這些投融資領域的專業人士,還深入探討了江蘇的產業區位優勢和政策環境優勢,深刻挖掘了產業洞見,充分展示了全省區位資源優勢和政策利好,為江蘇引入股權投資市場資源營造了良好氛圍。
南京各類投資機構已超230家
峰會上,江蘇省財政廳副廳長徐洪林表示,江蘇作為我國綜合發展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很早就強調“聚資本之力,筑產業之勢”。2015年9月,江蘇省政府投資基金正式成立。該基金是一支以省級財政注資為主,按照市場化方式運作的省級綜合性政府投資基金母基金。截至2020年9月,江蘇省政府投資基金共參與設立子基金70只,總規模達2177.64億元,實繳出資682.29億元,對外投資項目合計1135個,總投資額792.70億元,帶動社會出資3092.86億元,為全省經濟發展注入動力、增加活力,有力支持和促進了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其中,南京江北新區發展基金是江蘇省政府投資基金最早牽頭成立的區域性基金之一,自2016年設立以來,該基金積極支持產業轉型升級和城市建設發展,先后發起或者參與設立子基金20只、總規模146.83億元,重點關注集成電路、醫療健康、服務貿易、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江北新區主要產業方向;累計投資項目46個,投資新區內存量及導入項目金額280億元。
政府的大力引導,帶動了社會資本的積極涌入。據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上半年,僅僅在南京市,VC/PE投資機構就已共計236家。實際上,手持“真金白銀”的投資機構聚集南京,就是對南京經濟環境的一種肯定。
“中國投資機構都認可南京對創投機構、創新科研企業的‘開放和包容’,有很多機構紛紛加入南京創業創新的機遇和建設中。”投中信息創始人、投中資本管理合伙人陳頡表示,截至2020年上半年,南京市還累計組建新型研發機構近400家,孵化引進科技企業近6000家,高新技術企業增長2.5倍,并且在科技部最新的創新能力評價報告中南京名列第四,“這些因素,共同促使投中信息第二次將年度投資人峰會定在南京。”
“國產替代”成重要賽道
投資大咖云集,自然讓更多創業者好奇,哪個賽道的創新創業更受投資人青睞?翊翎資本管理合伙人范維肖的回答非常“直白”:“5G讓中國有機會領導全球工業互聯網。”
范維肖認為,站在投資的角度,今年中國的工業互聯網正圍繞5G、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向前推進。而在這個大的賽道中,創業者應意識到,科技企業50%的價值其實是來自于對生產型企業的服務。“在這個基礎上,反觀我國的工業互聯網情況,現狀是大多仍停留在工業3.0,很多企業現在還在付費,借助生產環境中的機器設備實現智能控制。但由于這些流程剛剛開始,各種技術還不成熟。”因此,范維肖建議創業者,要持續挖掘數據溢出的價值,在創業的過程中也要分層建設,最終目的是實現生態的聯動。
更多投資人則認為,我國智能制造產業雖仍存“卡脖子”現象,在進口替代的語境之下,我國先進制造業已步入行業“拐點”,智能化、數字化、服務化等趨勢日益顯著,很多創新創業的機會隨之而來。
“選擇投資標的時,我們看中幾個關鍵詞。”國科嘉和合伙人陸佳清以最近投的一個項目為例,分享了他的投資之道。“首先是聚焦,這家被投公司70%以上的收入來自能源產業。”陸佳清介紹道,“其次是打法,我們認為營收快的工業互聯網公司,都是試圖提升標準化程度的,這樣未來的回報才會比較合理。”
隨著智能制造進入“拐點”,國產替代行業迎來了井噴爆發期,一個現象引發了投資人的集體思考——估值低、前景好的項目基本上“一票難求”,競爭者多了,估值自然會被抬高直至出現“泡沫”。尤其對于半導體、芯片等熱門領域,更可能存在估值泡沫。對此,很多投資人認為,作為投資機構應該從投資的專業角度理性看待,在長期的趨勢之下審慎把握投資節點和風險調控。
“重倉”優秀企業家
在此次峰會上,記者發現,眾多投資人都在傳遞一個共同的信號——優秀的企業家正在成為最稀缺的資源。冪方資本合伙人白旸表示,以生物醫藥領域為例,我國有著非常好的工程師紅利,每年畢業的博士、碩士人數是美國的10倍左右。藥明康德等公司的迅速成長,和我國的醫藥人才基礎密不可分。
不過,從技術人才“升級”為管理人才,并不容易。而一家創業公司真正能打動投資人的,也正是管理者如何從科學家轉型為企業家。
“比如在CRO行業,企業家需要管理那么多的博士,而高學歷的人往往非常有性格,怎么管理這些人,并把他們組建成一個有戰斗力的團隊,這是非常考驗企業家的。”華泰紫金合伙人陳淼認為。
對此,江北新區生命健康產業發展管理辦公室產業促進部部長楊濤給出建議。他提出,科學家創業,本身科研能力非常強,但是運營公司管理團隊等能力較弱,這種情況下一定要調整心態,首先要接納別人的能力,才能通過團隊彌補個人某些能力的短板。
“科學、資本和企業家能力是驅動行業發展的最大動力,企業家正在成為最稀缺資源。”
杏澤資本管理合伙人強靜表示,在科學上,我們目前已經處于改良式創新的階段。在資本上,中國經濟40年大發展為行業輸送了源源不斷的血液。但是,在企業家能力上,我們是最欠缺的。“中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至今沒有建立起來,很多企業還停留在當年特許經營權或者資源壟斷型的企業經營管理思路上,具備企業家素質的科學家和投資人少之又少。”因此,強靜認為,現階段,投資的最重要因素還是識人。
新華報業全媒體記者 陳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