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時報訊 近日,常州市自然災害實驗室在常州市安全生產責任保險風控服務中心正式揭牌,該項目建設依托常州市政法委、常州銀保監分局、常州氣象局的技術指導,由平安產險常州中心支公司建立的自然災害實驗室平臺,結合氣象數據、GIS、大數據、自然災害和保險等領域的專業知識,形成符合常州特色的綜合性風險識別和預警系統,增強保險參與社會治理的能力,提升自然災害領域防災減災服務水平,完善常州地區自然災害風險監測體系,最大限度預防和減少自然災害導致的生命財產損失。項目旨在解決當前區域自然災害風險識別、研判不充分,防災減損措施不到位,保險風控預防與應急救援聯動不緊密,以及社會公眾防災避險知識不普及等問題,提升保險服務社會功能。
常州市自然災害實驗室系統平臺結合氣象學、災害學、地理學和保險學等專業知識,為行政區域內建立統一的標準化基礎數據,建立綜合性風險識別和預警系統,實現常州市六大自然災害的實時預警功能,主要包含:暴雨、臺風、暴雪、高溫、地震、冰雹。實驗室系統平臺通過實時預警、歷史查詢、風險分析、預警統計、兩湖創新區等五大模塊,搭建“保險+服務+科技”的智能化平臺,對常州城市行政區域內的各類企業、社會公眾等重點領域提供實時災害預警信息提醒并提供應對災害的防災防損措施。
自然災害實驗室項目現覆蓋常州市高危行業領域如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使用和儲存、非煤礦山、金屬冶煉、涉爆粉塵等2800余家企業,為企業提供實時災害監測和預警服務,為企業防范自然災害提供保障。
今年自常州市自然災害實驗室系統平臺上線以來,得到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和關注,實驗室系統不斷進行完善,目前實驗室建立了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針對災害高發期制定“1+1”在線監控體系,1人值班值守+1人定期巡檢,從7月系統平臺上線以來共發出88次災害預警,推送24.6萬次預警信息提醒,通過平臺實時預警與風險分析,匹配高風險地區,實現風險預警與事故預防聯動,協助高風險企業提前做好預防措施,減少企業財產損失。
后續,實驗室將不斷完善,擴大應用場景,擴大為企業和社會風險預警范圍,積極參與社會治理,防范風險隱患。
通訊員 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