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來了!太亮了!”
操場上,數十名小學生不約而同地跳躍驚呼起來。
10月11日晚上6點10分45秒,幾乎萬里無云的夜空里,中國空間站依照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專家精準預報的可見時間、方位高度、亮度,準時從鹽城市濱海縣韜奮希望小學操場上空400多公里高度緩緩劃過,可見最高點高度達到58°,亮度達到了驚人的-1.4,超過了當時夜空里任何一個星星,僅憑肉眼就能清晰可見。仿佛這是中國航天員們提著一盞大“燈籠”在天上行走,并親切地問候著已經期待此刻多日的一群希望小學學生們。
這盞大“燈籠”喚醒了他們幼小心中科學的種子,照亮了他們的科學夢,也讓韜奮希望小學學生們在自己的家鄉、校園里就能無比自豪地親身感受到祖國科技發展的巨大成就。
本次“我在家鄉看到中國空間站了”活動是“強國有我 建行有愛”系列公益品牌活動之一,也是建行“裕農學堂”在鹽城地區開展的年度重點活動之一。活動由江蘇省希望工程辦公室、新華報業傳媒集團、中國建設銀行江蘇省分行與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主辦,新華日報社傳媒智庫、中國建設銀行鹽城分行、鹽城濱海縣濱海港經濟區中心小學承辦。
活動上,主辦方向濱海縣韜奮希望小學捐贈了一批中國空間站仿真模型,來自建行鹽城分行的專家給小學生們帶來了一堂生動的金融貨幣知識課,幫助小朋友們認識貨幣發展歷史,了解基本金融知識。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應用天體力學和空間目標與碎片研究部副研究員朱聽雷給小學生們也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天文航天科普課。
“這是我們目前所知國內第一次在校園里組織學生集體觀測中國空間站過頂自己家鄉的公益科普活動,很有意義。”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科普部副主任朱留斌表示。
活動開始前,設在操場上的觀測區就已經聚集了不少等待的小學生和老師。他們紛紛與航天員模型合影,小心地觀看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專家們現場組裝天文望遠鏡等專業設備。師生們對這些從未見過的“大玩具”充滿好奇,更對晚上的觀測充滿期待。
“今天之前,我都不知道空間站是什么,聽了老師講的天文航天科普課才知道了,我覺得我們國家能建空間站真的太厲害了!”六年級的賈政坤早早等候在操場觀測區,與小伙伴們興奮地討論著剛剛結束的天文航天科普課。
由于教育資源有限及地理位置較為偏遠,和賈政坤一樣,濱海縣韜奮希望小學很多小學生在活動之前并沒有機會接觸到天文航天科普課程,也沒有機會走進過科技館,甚至多數都沒有聽說過中國空間站、更不知道空間站是什么。但今天他們在自己的校園里有了第一次與中國空間站最近距離“會面”的機會,小學生們心中的那份興奮、驕傲與自豪始終難以掩飾。今晚他們親眼所見的這一幕,將會永遠銘刻在他們心中。
晚上6點05分,操場觀測區已經聚滿了等待觀測的小學生,他們爭先恐后抬頭尋找,已經來不及交談,都想成為第一個發現中國空間站出現在夜空的“幸運兒”。6點10分45秒,隨著第一聲稚嫩的“我看到了!”興奮的叫聲劃破現場安靜的氛圍,此起彼伏的激動歡呼響徹操場。
“飛得好快啊!”
孩子們的目光始終跟隨著400多公里高度外中國空間站在校園頭頂夜空中運行軌跡移動。直到6點15分55秒,那一點亮光最后消失在視線的盡頭,他們仍不舍離去。
現場的小學生們也許還不能理解中國空間站的真正價值,也不明白中國空間站背后的專業技術,他們眼里的中國空間站或許只是一顆代表著祖國強盛的“大星星”,但這顆“大星星”在小學生們眼中映射出來的卻是閃爍著無限希望的光芒。這抹光芒定會給這群希望小學的鄉村孩子們追逐夢想、追逐科學點燃強勁的內心動力,也將激發起孩子們振興家鄉、報效祖國的灼灼之情。記者 張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