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時報訊 三年前,光大銀行發布“陽光消保”品牌,以“多一色·更溫暖”為理念,以“引領·陪伴·共同成長”為核心價值,引領全行構建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新格局,持續提高金融為民新境界。
2021年光大銀行開展了“陽光消保健康跑”活動,全年覆蓋近70個城市,跑過57個紅色教育地標,現場參與活動2萬余人,發放宣傳教育材料13.5萬件;2022年開展了“陽光消保溫暖守護”活動,以“C+1+N”的模式,即“C”(Consumer):向廣大消費者普及金融知識;“1”:“守護老年人”一個主題活動;“N”:“守護青少年、殘障人士、軍人軍屬等N個群體”組織開展系列活動;2023年開展了“陽光消保美好陪伴”貫穿全年的系列教育宣傳活動,圍繞六大類社會熱點問題,即非法集資、非法代理維權、消費者信息保護、電信詐騙、亂投、亂貸,形成“FACT FILE(事實檔案)”,以數據和案例形式對金融消費風險進行提示。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育宣傳活動,積極傳播品牌力量,推動教育宣傳工作高質量發展。
光大銀行以“責任消保、文化消保、智慧消保”為消保工作特色,搭建了“一個核心價值、五項任務、六全保障”教育宣傳工作體系,即“引領 陪伴 共同成長”為核心價值,“隊伍建設、基地建設、平臺拓展、宣傳作品、活動開展”為五項任務,“全行、全年、全渠道、全時、全員、全客戶”為六全保障,織密教育宣傳工作網,扎實推動教育宣傳工作走深走實。
三年來,光大銀行教育宣傳活動力度不斷加大。2023年該行已建設成立7家鄉村金融教育基地、100家敬老示范網點,形成了一支由1279名金融消保宣傳志愿者組建的金融消保宣傳志愿者隊伍。全年開展的教育宣傳活動次數較2021年增長94.87%,活動觸及消費者人次提升1.48倍,發布原創教育宣傳作品增長55.06%,員工覆蓋率提高32.15%,達到99.5%,相關做法被100多家主流媒體報道,金融知識獲得性、覆蓋率顯著提升,“陽光消保”品牌更具影響力。
光大銀行圍繞新市民、青少年、老年人、鄉村居民群體,持續打造“新小老鄉”特色教育宣傳新體系,將金融知識普及融入到具體消費場景和日常生活中,“陽光消保”品牌影響力持續不斷攀升。
理論研究,貢獻光大力量。2023年,光大銀行以“責任消保、文化消保、智慧消保”為特色,“陽光消保”品牌文化為基礎,進一步拓展“新小老鄉+”教育宣傳體系,通過實地調研走訪基地建設和活動開展情況,推出《中國光大銀行鄉村金融教育宣傳工作指引》《中國光大銀行青少年教育宣傳工作指引》等,為全行教育宣傳工作指明方向。同時發布《中國光大銀行美麗鄉村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報告》《中國光大銀行適老服務報告》,將光大銀行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成果進行總結,為行業教育宣傳工作貢獻光大力量。
場景融合,發揮宣傳效應。2023年,光大銀行積極聯動監管機構、光大集團內企業和其他銀行同業,匯聚金融力量,積極將金融知識普及融入群眾生活場景。圍繞農村,依托該行“鄉村金融教育宣傳基地”,按照《鄉村金融教育宣傳工作指引》,以“六個標準化消保動作”助力鄉村振興;圍繞社區,聚焦新市民、老年人群體,通過互動游戲、歌曲、說唱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光大消保深入人心;圍繞校園,關注鄉村留守兒童、新入校大學生,讓學生走進銀行網點、消保人走進校園課堂,使金融知識雙向互動;圍繞企業,借助銀企合作,聯動外部監管機構,將教育宣傳融入業務全流程;圍繞商圈,依托雙節前夕大型活動、音樂會、藝術展等載體,嵌入金融消保知識,提高宣傳覆蓋面。
緊密渠道,擴大傳播范圍。2023年,光大銀行推出“與光同行—鄉村少年金融智慧啟蒙之旅”金融通識系列課程,向社會推出免費公益課程,“趣味金融情景課”同步線上直播,已有872萬余人瀏覽觀看。該課程體系納入騰訊公益支教項目,為近2000家中小學提供“易懂、易用”的通識教育,堅持金融知識普及從“娃娃”抓起,提升青少年金融素養。
同時,該行每日推出消保日歷,通過全行員工私域流量,結合各地風土民情,文化特色等內容,把朗朗上口的風險提示短句嵌入日歷中,將教育宣傳工作常態化、長效化,浸入、融入到生活日常,引導消費者做到常學常新、常學常得,將金融知識廣泛觸達消費者,更廣泛的提升消費者的消保意識。
品牌有高度,傳播有質感。為提高全行員工和社會公眾消費者權益保護意識,營造“人人關心消保,人人支持消保,人人融入消保,人人參與消保”的良好氛圍,光大銀行已連續舉辦了兩屆“陽光消保文化季”活動。2023年的消保文化季更加有特色,人員參與更加廣泛一方面組織全行開展消保專題培訓和“學雙法 強能力”消保知識大比拼勞動競賽,將理論知識與日常工作實踐相結合,另外一方面號召全行和社會公眾人士開展“文化消保大賽”,通過全網線上公開投票,共有56萬余人對篩選后的近200幅書法、詩歌、繪畫、短視頻等作品進行觀看、投票,用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廣泛普及金融知識,提高全員消保意識,實現金融知識教育宣傳雙向奔赴。 蘇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