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著馬尾,身著牛仔外套,站在記者面前的王靜一副風風火火的干練模樣。
王靜今年44歲,是南京雨花臺區西善橋街道辦事處一名普通的保潔員, 2013年和2019年兩次獲得“南京市五一勞動獎章”,去年又被評為“江蘇省勞動模范”。在她的身上,可以看到一名普通勞動者奉獻的力量。
清晨4點,晨曦尚未吐露,王靜便一路步行上班。15年來,她一直是街道起得最早的人。
日常工作簡單而勞累,4個樓層,34間大大小小的辦公室、會議室、值班室、洗手間,加上樓梯、走廊,她致力于讓每一個角落、每一張桌面、每一件用品都保持潔凈。
街道大院開始人來人往,上班的車輛很快填滿了整個院子。保安給王靜打來電話,詢問一些停放不規范車輛的車主。這么多年來,她清楚每一個人到崗的大致時間,記得住每一個人的車牌號,手機里存有每一個人的微信。
在西善橋街道,水管壞了,找王姐;空調壞了,找王姐;辦公室滅鼠,還是找王姐……只要遇到麻煩事,大家第一個就會想到找王靜,她自然而然地成為街道30多個部門工作人員心目中當之無愧的“大管家”。
最初,王靜也并不認識專業修水電、滅鼠等人員,但同事向她求助后,她便開始留意,日積月累就結識了一批有各種手藝的好友。如今,王靜微信好友列表里的800多人,除了街道辦事處和社區的同事外,都是她經常聯絡的維修人員。就在接受采訪的片刻,還有人向她詢問核酸檢測事宜。
打開西善橋街道辦事處2樓的儲物室,就能看到幾百箱防疫物資整整齊齊堆滿了整個房間。40斤一箱的防疫物資,箱箱都經王靜之手搬進運出。
義無反顧、執著忘我,用汗水、奮斗詮釋著奉獻的力量。疫情籠罩的這三年,王靜承擔著發放物資,引導街道及社區工作人員有序做核酸檢測等任務,身體一直處于滿負荷狀態,有時晚上剛下班,遇上突發情況,又連夜趕回來幫忙。近一個月,她微信日最高步數36569步,日均2萬步以上。
今年年初,王靜又添了一項新職務:食堂管理員。她的到來不僅使食堂面貌為之一新,也為廚房工作增添了不少溫情。
“現在,我們廚房工作的氛圍都變得輕松了。”食堂的掌勺師傅說,王靜到來后,找每一個工作人員談心,還親自下廚。她第一次手持大鍋鏟在灶前翻炒的身影,被一位掌勺師傅拍成了視頻,視頻中頻頻傳來大家開心的笑聲,為沉悶的廚房帶來了新氣象。
“改變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得慢慢來。”王靜說,她經常在中午別人吃飯時上前詢問口感和意見,了解大家的喜好,盡量滿足每一個人的口味。
以王靜為榜樣逐夢奔跑、逐光而行,汲取向上的精神養分,西善橋街道保潔和防疫工作正平穩有序開展,每個人的工作熱情不斷被激發,各項工作都呈現出勃勃生機。
(見習記者 張雅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