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劇場座無虛席,《紅樓夢·探春時》選段舞臺劇在這里精彩上演。蘇州中學園區校有幸迎來著名書畫家彭連熙先生、東奧國際傳媒中國部代表丁正和先生等嘉賓蒞臨現場,與師生一同觀賞這場融合文學與藝術的盛宴。
“群芳可頌——彭連熙紅樓夢人物美術作品展暨《紅樓夢》閱讀教學成果展示活動”以畫展為起點,延展出詩歌創作、劇本演繹等多元形式,構建起一座通向古典文學的橋梁。通過豐富的藝術實踐活動,語文課程的育人目標在舞臺之上、紙筆之間得以潤物無聲地實現,讓學生在浸潤式的參與中激發思考,拓展視野,創造性地理解和表達經典。
蘇州中學園區校始終致力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重學生文化底蘊與創新精神的雙重培育。該校通過“文化立魂、生態潤心、課程育人”三位一體的育人路徑,不斷探索立德樹人的新方式,推動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成長。
蘇州中學園區校黨總支副書記王建華老師代表全體師生,歡迎來自全國各地的三十多位專家、學者和其余嘉賓們。
著名畫家彭連熙先生,澳大利亞東奧國際傳媒公司副總經理,建筑師丁正和先生,馮其庸學術館副館長馮淵新先生,《江南時報》記者陳煜先生,中國民建天津書畫院副院長啟榮先生,前天津津南區政協副主席陳子苓先生,南京益生書畫院秘書長柳燕女士,蘇州市青年美術家協會主席謝士強先生,蘇州市高新區國畫院院長蔣麗珺女士,蘇州科技大學教授王嬌艷女士,蘇州工藝美院教授王永利女士,西馬博物館原館長聞一波先生出席活動。
在談到學校教學實踐時,王建華老師分享了該校語文學科近三年來圍繞《紅樓夢》開展的系列教學探索:從整體閱讀出發,建立三維互動的教學模式,借助階梯式閱讀與可視化工具,幫助學生構建宏大的敘事框架并攻克理解難點;同時通過詩詞舞臺劇、大觀園建筑模型制作等跨學科實踐,在學生心中活了起來。
彭連熙先生與《紅樓夢》的情緣始于童年。他回憶說,小時候家中藏有一冊線裝本《紅樓夢》,第一次看到其中的插圖深深吸引了他。正是在那一刻,一個念頭悄然在心中生根:有朝一日,也要畫出這樣的作品。
談及紅樓人物形象的刻畫,彭先生強調:“林黛玉的美,是寫不盡的。曹雪芹沒有寫她的外貌細節,卻讓我們每個人腦海里都浮現出一個獨一無二的黛玉。”
他認為,畫《紅樓夢》并不在于描摹外貌,而是要傳達人物的“神”和“情”——是人情世故中的悲喜浮沉,更是古典文學所特有的含蓄、哀婉與韻致,在筆墨丹青間娓娓道來。
彭連熙先生與丁正和先生向西馬美術館慷慨捐贈了書法、繪畫作品及泰斗硯臺珍品
高一(3)班的王曦永同學參照林黛玉視角和經歷創作了《擬林黛玉瀟湘館詠悲懷十七韻》。
這位同學在創作詩歌時,深入體會林黛玉的性格與命運,從她的敏感與孤獨出發,借古人之言,描繪她在賈府中的寄人籬下與情感困境。同時也將黛玉的悲劇放入更宏大的背景中,反思薄命女子的共同命運和賈府由盛轉衰的根源。這首詩既是情感的寄托,也是對《紅樓夢》中人物與家族命運的深切體悟與沉思。
欲將舊事重相訴,心骨凄哀悲薄祜。
眉斂寒煙目凝水,風拂春柳映菱湖。
欹石沉音露濕袖,對月咀華字流珠。
青陰三點花悵怨,秋心一片菊寒孤。
飛絮嬋媛春不顧,故梓千里傷喬木。
紫簫綢繆彩云落,紅豆渫累雙燕逐。
玲瓏碎玉新舊跡,斷線鮫珠滾舊幅。
梧桐蕭蕭驚夢瘦,鵜鳺聲聲淚蠟枯。
若木天東銜獨去,金烏薄西燕模糊。
霰融枝殘花漸落,魂去香消鸚猶呼。
茜紗窗舊清涕墜,黃土隴封艷骨枯。
芙蓉嗟嘆露痕重,萬艷千紅復何如?
石燕紛飛宮榴落,楸枰錯落虎兕伏。
何處伯勞空啼月,誰家回文雙星浮。
和丸義方歷歷是,充閭光前寥寥無。
昔日恣欲臨春曲,今朝困頓踵泥涂。
應惱清風不解意,故故喧囂舊時竹。
本次話劇《紅樓夢·探春時》由王伊琳同學導演編劇,選取原著中賈探春理家的一段,分為“掌權”和“改革”兩幕。
第一幕中,探春因王熙鳳提攜開始接管內務,面對府中虧空與奢靡開銷,逐步顯露出她理智果敢的一面;第二幕則展現她整頓家務、開源節流的努力,以及與趙姨娘針鋒相對的激烈沖突。
同學們在舞臺上精準把握角色性格,將探春的沉穩、鳳姐的老辣、寶玉的灑脫、寶釵的周全一一展現;精妙的對白設計、流暢的場面調度,彰顯出他們對文本的深度理解與創作功力。
《紅樓夢》是高中語文必讀書目,引導學生讀細、讀深《紅樓夢》是高中語文教學重要的內容之一。“群芳可頌”的活動主題,將重點放在金陵十二釵這些女性人物身上。這些人物形象鮮明,性格各異,而且與同學們年齡相差不大,很能引發同學們的共鳴。
學生依據小說原文解讀這些人物,甚至以她們為主角進行再創作,這鍛煉了學生閱讀、分析、表達等語文素養。同時,這個過程也讓學生跨越時空,與金陵十二釵發生交流,使同學們對不同時代中共通的人性有了更深入的體驗,對傳統文化也有了更多認識。
央視《文化大視野》欄目卞正林導演在西馬美術館采訪彭連熙先生與策展團隊
卞正林,紀錄片導演,中國書畫家聯誼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北京國際科技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央視頻《文化大視野》制片人。
彭連熙先生與首任西馬博物館館長聞一波先生故地重游
彭連熙先生與美術課畫《紅樓夢》的學生們
卞正林導演拍攝正在排練的學生們
蘇州中學園區校鄭重聘請著名書畫家彭連熙先生,北京國際科技文化交流協會卞正林先生,東奧國際傳媒中國部代表丁正和先生擔任該校“西馬智庫”專家,為學校教育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弘揚科學家精神的新動力。
“西馬智庫”是蘇州中學園區校追求新時代高質量發展而打造的專家智囊團,擬廣泛邀請高等學府、頭部企業、藝術團體等社會各界的專家學者、智者精英加盟,為學校改革發展提供項目領航、專業指導和智慧引領。
通過這一平臺,學校將進一步深化產學研合作,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優秀人才,助力學生在科學與人文的雙重領域中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