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當仁不讓的科技前沿最熱詞非“元宇宙”莫屬,市場亟待探索和開發。位于常州的“中華恐龍園”在今年啟動2022年江蘇省重大項目“恐龍星球”大型防災避險教育主題公園項目,切身經歷防災避險安全教育與沉浸式游樂體驗的完美融合。負責打造相關技術的常州恐龍園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倪燕,因在文化及數字內容創意領域的出色表現,2020年獲得江蘇省紫金文化創意優秀青年人才的稱號。在恐龍園文旅集團多年的工作經驗,讓倪燕對從事“市場創意型”工作頗有心得。
常州雖從未出土過一塊恐龍化石,但經過恐龍園文旅集團20多年的努力,如今的恐龍園已成為常州的一張名片,網絡上還流傳著“常州人人手一只恐龍”的調侃。如何在“無中生有”的恐龍園中打造出成功IP,倪燕認為首先要保持一顆“熱愛”的心。
從2007年開始,她和團隊圍繞著恐龍IP開始打造從形象、內容、渠道到體驗和衍生品的產業鏈,以“恐龍寶貝”為名的4只擬人化恐龍應運而生。在該IP誕生后,圍繞著角色進行衍生品的開發,并同步制作了形象動畫,“我記得第一部開播的時候,在央視少兒卡通頻道當時的收視率排在第三。我們打造了5部動畫片,陸續在全國300多家媒體頻道播出。光打造形象是不夠的,傳播力度小。2007年也是國漫剛興起的時候,中國應該強化這種文化自信,打造自己的文化內容。”倪燕說道。
園區擁有了IP還不夠,消費者需求上限在不斷提高,審美迭代更新,“尤其是迪士尼、環球影城這樣的國際化游樂園來到中國,消費者對于主題樂園的體驗要求更高了,消費者有這樣的消費能力,我們要創造匹配這樣消費能力的好產品。”如何滿足消費者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倪燕認為需要不斷嘗試接受新的訊息,還要保持一顆“好奇”的心。去年,倪燕帶領恐龍園文科公司打造全新的交互競技式影院,創造性地將高端互動滾球競技系統和4D影院影音系統有機結合在一起,用戶利用滾球交互系統,也就是滾動或拍擊自己面前的球體,球內麥克風能采集用戶聲音或輔助提示,根據總控電腦發出的指令,用戶面前的所有電腦即刻呈現相關畫面。設備在設計中還預留了升級改造接口,可無縫支持傳統4D動感影院快速升級改造,大大降低優化成本。該設備讓低成本定制化特種影片成為可能,同時良好的體驗增加了體驗復游率。
同時,園區內自主研發建設的超大侏羅紀實景體驗基地——恐龍基因研究中心,利用多自由度動感平臺、液壓互動系統及多投影機無縫融合技術打造了山洞探險環節。全景還原了真實侏羅紀世界。該項目獲得了各年齡層游客的一致好評,同時新增的徒步研學路線,豐富了“娛樂+科普”的屬性,項目開放后半年內累計游客參與量即達百萬人次,參與率超40%,成為中華恐龍園內最受歡迎的體驗項目。“當我和游客一起去體驗產品時,能從游客的贊嘆聲和歡笑聲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這讓我更熱愛自己的工作。”倪燕說道。
當下恐龍園集團積極外拓,以創新業務的輕資產輸出作為發展戰略,輸出品牌、服務和產品,倪燕帶領恐龍園文科公司承載著將文化和科技有效結合的工作。在鄭州、蘭州等地的項目初期,倪燕帶領團隊對當地地緣文化等進行深度調查,“找到當地獨一無二的內容,要在全國范圍內或周邊地區沒有競品,或者有競品但是沒有做到極致”。不僅于此,她認為還要提取出適合作體驗的文化內容,純粹給游客進行科普是乏味的,需要將體驗感和文化有機結合,以數字技術作為支撐,不斷更新樂園。
當下文化產業發展勢不可擋,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倪燕表示,在集團集體收看黨的二十大會議時,切身感受到了國家對文化產業的重視。當下,“恐龍星球”的打造,應用先進的MR(混合現實)眼鏡設備、智能化AI機器人、SLAM定位導航系統、AGV無軌車系統等技術讓游客置身于元宇宙中,也正是以科技賦能,打造傳遞生命健康和公共安全教育知識的大型防災避險體驗館等內容,寓教于樂,讓娛樂不再“千篇一律”。“我覺得我的工作是特別有意義和價值的,正如黨的二十大對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出了新要求,我對未來的工作更有信心,也倍感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