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學:多維賦能 唱響“產教融合”協奏曲
      2023-07-14 09:31:00  來源:新華日報  作者:張艾情  
      1
      聽新聞

        這個夏天,對于常州大學機器人產業學院2019級本科畢業生王澤垚來說,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畢業前夕,他已經得到一份厚重的“畢業禮”:位列“胡潤全球獨角獸榜”前列的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項目管理職位錄用函。

        “我們注重給學生‘賦能’,既讓學生具備融合多學科知識的能力、又使其能在實戰中解決復雜工程問題,通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得他們在成功的道路上能夠毫無畏懼地直面挑戰。”常州大學校長徐守坤這樣說。多年來,常州大學堅持面向現代產業培養創新型人才,積極搭建校企協同育人創新平臺,促進產教融合深度發展,逐漸探索出具有常大特色的高校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

        “跨界課堂”夯實校企合作根基

        “我們的定位,就是培養企業最需要的一流工程師、設計師,讓學校教育和企業需求精準對接。”機器人產業學院院長徐淑玲介紹,“我們支持學生不僅在課程學習上‘跨界’,而且在校內校外、學校和企業之間進行‘跨界’。”

        2018年,常州大學與位于“常州國家大學科技園”的江蘇省中以產業技術研究院、常州市政府三方共建機器人產業學院,形成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政校企合作共同體”。這是學校多年來通過立足地方、服務行業、面向國際以及與之融榮與共的戰略合作與互動的重要舉措。聚焦立德樹人,加強內涵建設,在明晰的育人方向和辦學定位的指引下,通過“政校企合作共同體”這一能夠實現資源共融共享的組織形式,以“跨界課堂”作為重要抓手,筑牢校企合作根基。

        一方面,學院按照行業標準、生產流程重構課程內容,打造與產業鏈相對接的課程體系,注重“在校教育”。“學院支持我們在全校范圍內跨專業選課,我學習過近十個學院的不同課程,收獲頗豐,是‘跨界學習’的受益者。”2020級學生李如龍這樣說道。另一方面,學院新建多個校外教學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學習環境,實現教學、科研與實踐的有效對接,為學生的專業技能學習提供質量保障。2018級學生顧昶在大三時進入常州同惠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實習,在那里收獲了許多通過實踐才能得到的知識與心得,他告訴記者,正是這些經歷讓他積累了寶貴經驗,從工作內容到工作模式都實現了與企業的“無縫對接”,最終接到了心儀企業拋來的橄欖枝。

        “雙師型”教師隊伍搭建校企合作橋梁

        要想實現學校教育與企業需求“精準對接”,教師作為校企合作的“橋梁”,作用至關重要。“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教師選拔機制便成為了“新栽楊柳”。“我們要求導師不但具備過硬的學術能力,還必須有工程背景或者資深的企業經歷,能夠理解產業需求組織實施教學。”機器人產業學院副院長儲開斌表示。

        2019年7月,常州大學發布了《關于印發常州大學教師專業技術資格條件等五個文件的通知》,通過實施教師分類評價,破除“五唯”職稱評聘制度,激活學校教育改革創新的“一池春水”。同時,學院探索試行高層次人才“雙崗雙聘”舉措,不唯專利、論文數量論英雄,重點考察應聘人員的項目實操能力和項目指導能力。陳炳偉,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從一名企業高級工程師成為機器人產業學院的教師。“陳老師的論文成果數量按照以往的招聘標準,難以達到學校要求,但學院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著力引進和培養‘既能進課堂,又能搞技術研發’的知行合一、育訓皆能的‘雙師型’教師”,儲開斌如是說。憑借掌握的技術領域的前沿信息和豐富的實踐經歷,陳老師指導的多個學生團隊在全國大學生起重機創意大賽中多次獲得一等獎。

        由于學院與企業合作的快速發展和學生項目的多樣性,通常吸納優秀人才的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日常教學工作的需要,從企業中選擇“兼職教師”成為了“雙師型”教師的有效補充。作為現代產業學院教育教學改革試驗載體,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踐行者,“學院聘請了行業企業資深專家、技術骨干和管理專家擔任兼職教師,校外導師主教實踐課程。”徐淑玲介紹道。校內老師、企業高管、各領域的專家共同組成“導師團”,推動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和高校教師的雙向流動,切實為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提供強有力保障。

        “項目制”教學模式點燃校企合作激情

        “最早是被入學通知書里的一張‘招賢令’吸引,后來經過二次選拔,進入了學院學習。”2019級學生袁祖強這樣回憶,今年他即將赴境外留學深造,回想起四年一貫的“項目制學習”,他說:“累但是快樂和充實,這是不一樣的四年。”四年本科學習階段,他參與過很多企業項目,尤其是對“人類遠端操作機器人”項目傾注了最多的心血,其中涉及到的“人機交互”“遙操作”等專業內容就是他最渴望獲得的。

        在學院樓全天候開放的實驗室里,同學們正在探討如何完成老師布置的“智能循跡小車”作業。這臺智能小車的制造需要融合機械、電子、自動化及計算機等專業知識,整個項目結題時,機械硬件設計、3D打印、電路安裝調試、程序編寫等日常教學中極難弄懂的知識,學生已經“內化于心”了。除了基礎項目,學院還為學生設置了大量的“綜合項目”,完全來源于企業真實工程場景。“學院項目遴選的基本標準是既能與智能制造現代產業的時代需求同頻共振,又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潛力。有過‘項目制學習’經歷的學生無論是在初創公司工作還是到其他領域都比同齡人表現得更優秀。”儲開斌說。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這一教學方式對于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多學科融合能力、觀察和剖析問題能力等方面優勢明顯,“理論+能力”形成的硬實力和在“協作+溝通”中提升的軟實力相互支撐、螺旋式上升,逐步內化為學生的創造競爭力。

        學生們邊學習,邊參加產業項目開發,邊尋找符合市場需求的新項目,不斷提升創新創業的能力和水平,在產教融合教學生態中,學生們紛紛把創業作為人生選擇。尚凌虹就是其中的代表。2020年進入學院,他通過綜合項目訓練環節,第一次接觸了“智慧家庭燒烤爐”,在不斷打磨和完成項目的過程中,他一步步堅定了自己的創業夢想。目前,他的創業項目已經進入天使輪融資階段。“機器人學院的人才培養模式,讓我在機械、電氣、人工智能等多領域實現‘跨界’,綜合能力養成和提升加上學院提供的平臺和機會,使我的創業夢想一步步走近現實!”尚凌虹對未來充滿信心。

        產教融合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我國實現制造強國目標貢獻力量,也是學校的辦學使命。“常州大學將立足‘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發展理念,全面提升行業服務能力,立足‘創新是第一動力’的時代內涵,全面提高原始創新能力,立足‘人才是第一資源’的核心觀念,全面融入區域創新發展,強化人才共育、共引和共享,奮力為中國式現代化作出常大貢獻!”常州大學黨委書記陳群說。

        特約記者 盛熠 包海霞

        文化產業周刊記者 張艾情

      標簽:學院;常州;學生
      責編:daimw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国高清色视频www|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人人爱| 高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免费大黄网站|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试看| 欧美日在线观看| 六月丁香婷婷天天在线| 香蕉久久国产精品免| 国产精品欧美日韩| va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 日本哺乳期xxxx|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狠狠色综合网久久久久久| 国产aaaaaa| 国产精品视频h| 国产超碰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 一级毛片看**在线视频| 日韩免费无砖专区2020狼| 亚洲日韩亚洲另类激情文学| 破了亲妺妺的处免费视频国产| 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丁六月停停| 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最好的精华液| 日本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毛片在线播放a|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欧美|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免费| 91欧美精品激情在线观看最新| 好妈妈5高清中字在线观看神马|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果冻传媒麻豆电影|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男人桶女人视频30分钟看看吧| 啦啦啦手机完整免费高清观看 | 欧美精欧美乱码一二三四区| 全日本爽视频在线| 胸奶好大好紧好湿好爽| 国产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