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讀:繼“特種兵旅行”之后,Citywalk又在今夏成為年輕人的新寵。與高強度、打卡式的“特種兵旅行”大相徑庭,多被譯為“城市漫游”的Citywalk強調(diào)的則是隨心所欲、慢節(jié)奏,以及沉浸式的體驗。
今年,你Citywalk了么?
不用出城,就在自己熟悉的城市,攜二三好友,或晴天或雨天,不設(shè)目的地,不打卡網(wǎng)紅景點,不凹造型出大片,慢慢走過陌生又熟悉的街頭巷尾,看到心儀的駐足,遇到紅燈拐彎……這些是早期城市漫游的形式,它從英國興起,在國內(nèi)掀起了一股新型旅游風潮。
近年來,它變得更加火熱,同時也更加專業(yè)規(guī)范,可以在專業(yè)講述員的帶領(lǐng)下,選擇城市的某條路線,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漫步在城市的各個角落,一個城市的歷史、地理、人文、風俗、美食美景,就這樣隨機在你眼前徐徐展開,也許會遇到驚喜,也許也只是尋常,但更重要的是,它不是它鄉(xiāng),它也不在遠方,它是這樣鮮活而又親切,瞬間將內(nèi)心的空虛填滿。
“慢”下來,才有機會發(fā)現(xiàn)更多美好。
《2023旅游調(diào)研報告》顯示,82%的人選擇了Citywalk,相比躺平式旅游、就地旅游、跟老年團旅游、特種兵式旅游這些新型的旅游方式,Citywalk受歡迎程度遠超其他旅游方式。
Citywalk為何大受歡迎?
從消費的角度來,疫情后,消費場景需要修復(fù),人的身心也亟需修復(fù)。除了大費周章的國際游、出省出城的長途游,城市漫游出行更便捷。在自己的城市漫漫游、細細品,煙火氣最熟悉,更容易勾起隱藏在記憶深處的味道和景象。
◆在北京,走過五道街、沿著湖廣會館,來到“船樓”中國書店,再往前行,還能路過梅蘭芳故居,譚鑫培故居……一步一腳印走過古城邊兒體會小胡同的大精彩。
◆在上海,看過安亭洋房、草嬰書房,來到金司林公寓舊址,路過顧毓琇舊居、永平里,仿佛從民國游歷而來。
◆在廣州,在荔枝灣大戲臺聽一曲粵劇,順著騎樓走到永慶坊,閑逛非遺小店,吃一碗“陳添記魚皮”;漫步異國風情的沙面,欣賞“露天建筑博物館”,打卡網(wǎng)紅咖啡店,看藝術(shù)家提筆寫生……看老城區(qū)跟隨城市發(fā)展。
以上海最受歡迎的 “武康路Citywalk”為例,兼有人文景觀、名人故居游覽。廣州沙面片區(qū)的“Citywalk”也成為網(wǎng)絡(luò)熱門,游客將參觀沙面代表性的歷史建筑、品嘗當?shù)孛朗常瑫r還可領(lǐng)略廣州的現(xiàn)代城市風光。大多數(shù)“Citywalk”線路圍繞城市老城區(qū)游覽,整體節(jié)奏輕松,偏向懷舊及文化體驗。
城市漫游,它既可以在北上廣深實現(xiàn),也可在杭州、在蘇州,更可以在欽州、宿州、柳州……
當旅行者學(xué)會用腳步丈量自己站立的地方,城市的地理肌理和文化脈絡(luò)也更加清晰地浮現(xiàn)。比如,在山城重慶,如果不親自在城市里走一走,僅僅是“上車睡覺,下車拍照”,游客就無法充分感受“8D”城市的獨特地理魅力;在福建泉州,巷子里不起眼的古宅、古廟、古塔,可能歷經(jīng)千年歲月洗刷,只有Citywalk才能把它們隱藏的“知識點”挖掘出來;不管是北京的胡同區(qū),還是上海的“梧桐區(qū)”,Citywalk都讓人看到了大都市里的“小風景”。
Citywalk旅行方式走紅,說明更多人摒棄浮光掠影的打卡式旅行,追求融入個人思考和審美取向的深度游、主題游。如果旅行的腳步僅僅停留于眾所周知的知名景區(qū),盡管也能達到“不虛此行”的效果,但有時難免顯得單調(diào)和重復(fù)。Citywalk允許旅行者聆聽城市的脈搏和呼吸,觸碰城市最深層的有趣靈魂。
正如很多城市漫步博主介紹中說得那樣:“Citywalk,可以不文藝、不出片、不浪漫,可以‘平平無奇’,但它可能藏著‘一只流浪貓’‘幾個蒼蠅館兒’‘你最愛的炸醬面’‘你常遇到的流浪歌手’……它不一定被這座城市關(guān)注,但它一定有你的故事。城市本身就是個巨大的游樂場,只要有尋找快樂的能力,街頭巷尾也可以變得很好玩。”
新型旅游方式,為繁忙的我們解鎖了“慢下來”的生活方式。媒體調(diào)研顯示,“城市漫游”讓人們重新認識城市,解鎖消費新場景。
Citywalk正迎來新機遇
Citywalk走紅的背后離不開平臺的助推,在一些旅游平臺上發(fā)現(xiàn),不僅有大量Citywalk的路線分享,還有專門的組織者發(fā)布相關(guān)活動,甚至有不少網(wǎng)友尋找伙伴,結(jié)伴漫游城市,共享一段旅途。
Citywalk人群畫像特征也十分突出,年輕人占大多數(shù)。相關(guān)數(shù)據(jù)顯示,性別方面,女性超過八成;城市等級分布方面,一線城市占42.77%,新一線城市占28.11%。
數(shù)據(jù)顯示,在熱度城市方面,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街景豐富的城市是年輕人Citywalk的首選,榮登熱門Citywalk城市榜首的上海正是這兩種特性的集大成者。除了“文藝”“出片”“小資”等關(guān)鍵詞,上海街角隨處可見的特色咖啡店,也對年輕人有著強大的吸引力。值得關(guān)注的是,除歷史文化之外,“煙火氣”也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城市漫步的理由,同期上榜的貴陽、重慶、成都是深受年輕人喜愛的“煙火氣”城市代表。
Citywalk也正迎來新機遇,據(jù)悉,北京、山東等地已將Citywalk列入促進文化旅游休閑的行動方案,上海專門開設(shè)公交巴士組成的Citywalk路線。
“城市漫步是遛彎兒嗎”,社交平臺上不乏這樣的疑問。答案無疑是否定的。從“去遠方”到“家門口”,從參觀者轉(zhuǎn)向體驗者,從追求景點數(shù)量變?yōu)橹匾暵眯匈|(zhì)量,這樣的城市漫步重在建立深度連接,即人與城市的連接、人與人的連接。一方面,走進街巷、觸摸身邊的老建筑,我們用腳步丈量一座城的歷史厚度、感受一座城的文化肌理,展開與它的“深度對話”。另一方面,城市漫步也提供了一個新社交場景,年輕人或三五相伴、或參加團隊,于漫步途中分享所思所感、于行程結(jié)束后分享相關(guān)筆記,試圖建立以共同興趣為基礎(chǔ)的“深度關(guān)系”。
在城市更新行動有條不紊推進的當下,如何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xiāng)愁是擺在各方面前的必答題。對生于斯和長于斯的眾多市民來說,“深”入熟悉的小街小巷、“身”入周邊的特色小店、“心”入古樸建筑所積淀的文化底蘊,才能更清晰地記住一座城市的模樣。此外,生生不息的城市文化與歷史脈絡(luò),既需要“文以載道”,更需要“口口相傳”,而年輕人偶然聽得的陳年舊事、小城過往,亦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這個意義上看,城市漫步絕對是一種傳承記憶、記住鄉(xiāng)愁的可行選擇。
Citywalk的走紅與年輕人的消費習慣變化有關(guān)。同程研究院與騰訊營銷洞察聯(lián)合發(fā)布的《中國旅行消費趨勢洞察白皮書(2023年版)》顯示,2023年旅行消費的四大新趨勢是小眾獨特、自在松弛、未知驚喜、深度在地;同時,距離近、花銷少、不擁擠、美食多也是年輕人選擇旅行方式的重要參考因素。
馬蜂窩發(fā)布的《當代年輕人旅行圖鑒》報告中也曾提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旅行中的自我定位已從過去的“參觀者”變成了如今的“體驗者”,他們希望親身融入當?shù)兀惺軐戇M城市街巷中的人文歷史,以及最地道的風土人情和生活方式。
馬蜂窩旅游研究院院長馮饒認為,Citywalk走紅出圈,與近年來年輕人旅行消費偏好的變化密切相關(guān),疫情期間長途旅行受限,也讓更多人轉(zhuǎn)而開始發(fā)掘身邊的“小確幸”。這一習慣延續(xù)至今,去往其他城市旅行的年輕人,也開始將目光放在景點之外的其他城市空間,古建筑、設(shè)計感十足的書店、有格調(diào)的咖啡廳、特色小酒館,甚至菜市場都可以成為他們漫游其中、感受一座城市氣息的絕佳場所。
在Citywalk的實踐中,有人追求走完全程的儀式感,有的偏愛隨性所至的自由感,但真正的Citywalk都不只是追求簡簡單單地到達,也不是漫無目的地散步,而在探索城市的過程中,融入每個參與者基于自身閱歷、愛好、價值觀的思考。
Citywalk被更多人認同和向往,也給文旅行業(yè)的升級換代創(chuàng)造契機。今年暑期,景區(qū)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的場景再次回歸,很多人對出門旅行感到“又愛又恨”,傳統(tǒng)的旅行組織方式和經(jīng)營模式面臨沖擊。設(shè)計和推薦值得一去的Citywalk路線,為那些不愿意“隨大溜”的旅行者提供便利,讓更多游客從排隊等待、人潮擁擠、交通堵塞等傳統(tǒng)旅游體驗中解放出來,不僅能讓文旅行業(yè)受益,也能讓城市發(fā)展建設(shè)受益。
每一座城市都是一座值得慢慢挖掘的寶藏,重要的是給人們提供發(fā)現(xiàn)身邊“小確幸”的路徑。綜觀各地實踐:北京、山東等地把城市漫步列入促進文化旅游休閑的行動方案,上海專門開設(shè)公交巴士組成的Citywalk路線……一系列便民利民舉措陸續(xù)“上線”中。在此基礎(chǔ)上,每個城市都可以積極創(chuàng)新理念、打開思維,以多樣化的舉措幫助人們解鎖家門口的“詩與遠方”,從而讓每座城市的文化故事與歷史底蘊盡情流露。
行走在城市中,浸潤在文明間,城市漫步讓一座城更迷人,亦讓漫步者更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