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時報訊“青春是人生最美麗的詞匯,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要堅定信念,奮力爭先,努力把每件事做得更好……”3月22日18時許,國網宿遷供電公司“初心園”內,講臺上6名青年員工組成的“90后講師團”成員逐一開講;講臺下,該公司本部青年黨建研習夜校的25名學員,聚精會神地聽講。一輪以“爭三先 求更好”為主題,旨在提升青年精神素養的巡講活動在該公司拉開帷幕。
自啟動青年精神素養提升試點工作以來,宿遷供電公司通過高標站位部署、升級學習平臺、創新學習形式等舉措,開展青年“大學習”活動并使之“動”起來、“實”起來、“活”起來,以此促進青年員工形成重視學習、善于學習的精神氣質,全面提升精神素養。
高標站位部署
“重視學習、善于學習是中國共產黨獨特的精神氣質,也是廣大青年提高素質、增強本領的重要途徑。”宿遷供電公司黨委書記張小濤介紹,為扎實開展好青年精神素養提升試點工作,該公司把推進青年“大學習”活動作為青年精神素養提升工作方案的重要內容,并成立由公司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由黨建部牽頭抓總,系統推進青年精神素養提升工作,特別是青年“大學習”活動的開展。
各級黨委書記率先“動”起來,為團員青年講授主題團課。3月8日晚,國網泗洪縣供電公司黨委書記孫蔚圍繞《雨花英烈精神的時代價值》與該公司“漣漪”青年黨建研習夜校的30名青年重溫革命先輩光榮事跡,賡續紅色血脈。
“動起來,更多的是需要我們青年自身行動起來。”宿遷供電公司團青工作負責人趙宇介紹,該公司團委組織150余名青年分5批走進“春到上塘”紀念館、泗洪大王莊黨性教育基地等當地紅色教育基地接受實景教育。“在大王莊,我們看實物、唱紅歌、上團課,這種沉浸式學習,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與先輩相比,身上少了些革命烈士的吃苦奉獻精神。”該公司青工王當邦說。
目前,青年“大學習”活動正在宿遷供電公司如火如荼地進行。據統計,該公司16個基層團支部、221名團員,以組織生活會、青年“大討論”、參與“云走電力路”網上答題等形式,開展“學、研、講”學習30余場次。
升級夜校平臺
2019年,宿遷供電公司運用“非結構化思維”,在公司本部與四家基層單位組建了“一總四分”5個青年黨建研習夜校。3年來,累計吸納青年員工200多名。
為適應青年精神素養提升工作新形勢、新要求,改變以往青年夜校學習中存在的管理松散、學員參與度不夠的狀況,該公司推動夜校管理提檔升級。今年2月,新升級的“2.0版夜校”明確:由各級黨委書記任校長,黨建部負責人任校辦主任,團委負責人任輔導員;校辦主任、輔導員常態參與每周學習,校長每月參與學習。“校長、校辦主任帶頭學,不僅起到了很好的榜樣作用,也能夠做到對青年學習的全程監督,幫助他們養成自發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張小濤表示。
此外,從提升青年學習的系統性出發,今年該公司深化校企共建,與南京師范大學、宿遷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開展結對共建,邀請高校教授走進夜校“開班”講課。課前公布教授身份和課程題目,老師授課的PPT課件也會提前發到研習群,供學員預習。課堂上還增加了答疑惑、談感悟環節。“就像回到了大學課堂,老師們講得專業、通透,我們學起來也更加入腦、入心。”夜校學員翟凱迪說。
截至目前,來自宿遷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的3位教授先后走進夜校,圍繞“中國共產黨員人精神譜系”,分別講授了“偉大建黨精神、長征精神和抗美援朝精神。每次授課,該公司本部的青年員工齊聚一堂、靜聽凝思;各縣公司青年在線收視,同步學習。據統計,“線上+線下”的學習方式,已吸引該公司系統近600名青年員工參與。
創新學習形式
“大家好,我是來自宿遷供電公司的袁露,今天我要講的文物就是這份《拂曉報》。”3月15日,宿遷供電公司開展“革命文物青年說”活動,走進宿遷彭雪楓紀念館,講述革命文物《拂曉報》。
“雖然我是土生土長的宿遷人,但之前一直沒有聽說過這份報紙。此次‘革命文物青年說’,讓我透過一張報紙仿佛看到了革命先輩冒著槍林彈雨,堅持辦報,喚起千百萬愛國民眾抗戰激情的場景。”袁露說,這是一次學習,更是一次精神洗禮。
“青年大學習貴在創新搞活。”宿遷供電公司黨建部主任陶彤介紹,公司通過創新開展“革命文物青年說”,使青年“大學習”活起來。
圍繞青年精神素養提升,該公司不斷創新方式方法,正在策劃開展“一講、一演、一辯”活動。其中,“一演”即參與排演一場紅色題材話劇,目前已與宿遷學院對接,準備參演《朱瑞將軍》和《運河女兒》兩部紅色話劇。“讓青年員工在參演中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禮,鍛造他們的優秀精神品質。”陶彤說。
(王松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