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時報訊 與時間賽跑,向目標奮進。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既定工作部署的節奏和進度,無錫市司法局立足“一個統籌、四大職能”,全面提升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充分運用法治方式和法治手段,在扎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助力無錫抗疫和發展“兩戰贏”“雙勝利”。
守護疫情防控“穩定大門”
如果調解介入到位,就無需訴諸法律。無錫市司法局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組織和人民調解員遍布城鄉社區的優勢,在疫情排查、執勤防控、糾紛調處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及時調解因疫情防控引發的勞資、租賃、醫患等矛盾糾紛,引導鼓勵當事人采用非訴方式解決爭議,減少矛盾糾紛化解成本,今年上半年共調處矛盾糾紛46631件, 其中勞動爭議糾紛2241件。
加強智慧矯正平臺調度,利用“一網三通”及時掌握矯正對象動態,落實好遠程教育。積極引導社區矯正對象,主動參與疫情防控。“向社區矯正對象及時發布疫情防控通知公告,要求做好自身疫情防控工作,嚴格外出請假審批。”市司法局社區矯正管理局局長王軍說。
把穩市場主體“發展油門”
無錫市司法局充分發揮律師在服務產業鏈建設方面的法律專業優勢,組建了220余人的法律專家團隊,精準對接無錫11條產業鏈企業或重大項目,通過“引法入鏈”,為各大企業提供“行業+專業”的優質高效法律服務。
各法律服務團通過法治體檢、法律宣講等服務形式,深入園區及產業鏈企業,廣泛宣傳涉及產業鏈和重大項目建設領域的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努力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全力優化法治營商環境,切實維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市司法局全力提升法治供給能力,優質服務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等中心工作。今年以來,主動作為、關口前移,搭建與相關部門的良性互動平臺,對以市政府名義簽訂的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等30余件協議進行合法性審查;運用法治思維梳理重點項目建設中的法律難點、堵點,提供高質量法律意見建議,服務推進市美術館項目建設等重點項目,為政府決策提供法治支撐,展現司法行政擔當。
打造法律服務“便捷之門”
無錫各公證機構推行窗口服務的便民化,落實“線上預約、延時辦公、郵寄到家、周末待機”等四大便民舉措,開通365天全天候微信公證和在線咨詢服務。
通過微信、靈錫App等手機客戶端實現六大類36個事項公證文書的在線申辦,依托一體化在線辦證系統和在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部署的“公證Mini一體機”公證遠程視頻系統,實現“零距離、零接觸”的在線辦公證,不斷拓展延伸公證法律服務的有效供給,真正為群眾排憂解難。
不僅如此,無錫仲裁機構充分發揮仲裁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中的作用,通過開通服務綠色通道、審慎處理保全申請、降低企業維權成本、強化網上辦案、加強走訪服務、促成調解和解等方式,全力幫助企業紓困解難得實惠。
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實行“5+2”和“7×24小時”值班制,切實保障法律服務全天候。截至目前,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共接通電話約28000人次,解答與疫情相關的法律咨詢3200余人次,涵蓋合同糾紛、勞動爭議糾紛等方面。
“一方面為全市疫情防控精準提供法律服務,為政府疫情防控、企業生產經營等提供法律服務;另一方面統籌線上線下宣傳資源,扎實開展‘防控疫情 法治同行’專項法治宣傳工作,廣泛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為疫情防控營造良好法治氛圍。”無錫市司法局黨組書記、局長謝海華表示。
(張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