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時報訊 沛縣司法局圍繞著便民惠民的服務宗旨,通過提升法律援助知曉率、延伸法律援助網絡平臺、暢通綠色法律援助通道、強化服務質量考核監督等舉措推進法律援助更加高效便民,增強群眾法治獲得感,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提升法律援助知曉率。發揮廣播電視、網絡、報紙等傳統媒體和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幅射廣的優勢,全方位覆蓋式大力宣傳法律援助知識,介紹法援工作職能。發揮鄉(村)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室)和村居法律顧問的宣傳優勢,將宣傳工作融入日常咨詢、代理等工作中,使每一次案件辦理過程成為一次面對面地宣傳活動,提高群眾知曉率,讓群眾遇到涉法問題首先法律援助解決。
二是延伸法律援助網絡平臺。在加強縣法律援助中心建設基礎上,全縣17個鎮(街道)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387個村(居)、蘇魯接邊地區設立法律援助聯絡點,同時在縣社保局、總工會、武裝部、婦聯、殘聯等單位設立法律援助聯絡站,解決群眾的法律援助“最后一公里”,擴大基層法律援助覆蓋面,全縣法律援助不留死角。同時法律援助微信群實現村(社區)全覆蓋,群眾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到法律咨詢、法律援助;
三是暢通綠色法律援助通道。利用法律援助信息管理系統實現網上受理、網上審批,提高法律援助工作效率。在人口較多的小區、敬老院等地建立法律援助機構代辦點;對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下崗職工、農村五保戶、城鎮低保戶、殘疾人、孤兒等弱勢群體困難群眾追討薪資、工傷事故、交通事故、醫療事故、傷害賠償、贍養撫養、生產經營等維權案件,推行“容缺受理”,從而最大限度的方便辦事群眾,加快審批速度、提高辦事效率、優化服務質量;對涉農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扶貧項目開發,偽劣農藥、假種子化肥坑農事件,環境污染造成種植、養殖業損害和其他人身損害,以及家庭暴力等法律援助事項即行受理。
四是強化服務質量考核監督。加強對案件辦理工作的績效考核和監督,對于受理的援助案件,堅持行案中區別跟蹤、案后監督回訪制度。督促法律援助辦案人員嚴格遵守法定程序、執業規范和質量標準,優質的法律援助服務;對辦理的的所有法律援助案件,提交同行評估。評估結果作為對法律服務機構和工作者執業年度考核、評選先進的參考依據,促進了案件辦理質量、辦理效率的提升。同時嚴格按照《立卷歸檔辦法》規定結案歸檔后發放辦案補貼。適時組織開展優質案件評比活動,鼓勵援助法律服務人員多辦優質案件。
李培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