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時報訊 時隔5個月他又來了......1月29日(年初八),過年上班的第二天一早,無錫市社會矛盾糾紛調處服務中心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員吳冰瑩的辦公室大門被扣響,等吳冰瑩看清來人,暖心問道“你的腿傷好了嗎,賠償金到位了沒”,這時來訪人拿出了一面寫有“調解能手 熱心為民”的錦旗交到調解員手里。
來人正是市民戰某,起因是2022年8月初戰某駕駛電動自行車被撞,導致腿部受傷、車輛損壞,由于因賠償金額達不成一致,雙方產生矛盾。9月15日,雙方來到調委會要求調解,經過調解員吳冰瑩、馬建良分別對雙方當事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釋之以法,最終由肇事方一次性賠付4萬元,僅兩小時就完成了接待、調解、簽署協議書等所有流程。時隔5個月,戰某經手術腿傷痊愈,出院第一件事就是給調解員送上火紅的錦旗。
近年來,無錫市司法局本著“為民服務、以人為本”的宗旨,進一步加強調解組織、隊伍、機制建設,全力提升人民調解工作質效。僅2022年,通過人民調解化解矛盾糾紛12萬余件。
基礎夯實+品牌助力,強化調解組織建設。鞏固完善鄉鎮(街道)人民調解組織,充實加強村(社區)人民調解組織,對組織弱化、工作薄弱的依法進行調整和充實,實現基層調解組織規范運行。實施“一所一品”調解室建設、勞動爭議調解“金牌搖籃計劃”、標準化家事調解社區工作室建設等,積極探索將調解領域向新業態勞動爭議、金融糾紛等行業推進,建立更具專業性、符合時代性的調解組織。
一站融合+智能支撐,提升調解服務質效。以打造“一站式”矛盾化解服務站為目標,規范建設四級社會矛盾糾紛調處服務組織,為群眾提供人民調解、法律咨詢、法律援助、公證、仲裁等組團式服務。積極探索將“調解小助手”“陽光信訪”“110輿情”“12345”等業務系統進行對接,推動形成一個功能整合、業務融合、數據互通的系統,通過系統完成糾紛信息采集、流轉、分派、辦理,實現“讓群眾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
業務培訓+骨干培育,優化調解隊伍結構。加大調解業務培訓力度,堅持分級負責、分類組織的原則,組織開展人民調解員全員額、全業務培訓,通過集中輔導、案例評析、旁聽陪審、實訓演練、網絡遠程培訓等多種形式,全面提升人民調解效能。加強調解隊伍梯隊建設,將具有調解潛力但調解經驗較淺、年齡較輕的調解員列為重點培育對象,通過師徒結對、跟班教學等方式,促使年輕調解員快速成為業務骨干。
內部循環+外部對接,完善工作機制建設。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代人民調解工作的意見》,落實調解職責、規范調解程序、強化工作保障,建立矛盾糾紛排查預警、導入處置、分析研判、多級回訪、責任追究、專家咨詢等機制,健全完善人民調解全流程監督管理。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聯動”機制,健全訴調、公調、交調、訪調等對接機制,充分發揮人民調解機制在化解矛盾糾紛中的“第一道防線”作用。
矛盾糾紛無小事,有時候一件矛盾糾紛的成功化解,挽救的是兩個家庭的幸福生活。隨著群眾對矛盾化解需求的日益增長,人民調解也成為了化解矛盾的一項重要手段。相信只要對癥下藥,任何糾紛只要擺在情、理、法的臺面上,總能找到突破點,任何矛盾都會迎刃而解。
顧妍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