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時報訊 為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提升自我保護能力,沛縣司法局充分發(fā)揮職能作用,通過創(chuàng)新理念,豐富法治教育新載體、部門聯動,提升青少年保護合力、標本兼治,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暢通渠道,保護青少年合法權益等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創(chuàng)新理念,豐富法治教育新載體。利用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動漫、微電影、法治宣傳欄、校園小廣播、校園法治教室等大力宣傳《憲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護法》《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規(guī)和防范校園欺凌、預防青少年犯罪、青少年自我防護、青少年學民法典等法治教育內容,讓青少年通過觀看、聽、談、體驗等掌握法律知識,樹立法治意識、養(yǎng)成守法習慣;同時編寫和印制未成年人自護手冊在法治巡講時予以發(fā)放,以增強青少年的自我保護能力。
二是部門聯動,提升青少年保護合力。加強與政法委、教育、團委、婦聯、工會、社會各界的聯系,調動多方力量共同參與對青少年法治教育與預防工作;立足校園主陣地,堅持教育關口前移,強調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學校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加強中小學校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建設,組織開展未成年人預防犯罪及自護教育進校園系列活動,結合不同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開展靈活多樣的談心談話、法律咨詢、心理咨詢等活動,幫助青少年增強識別危險、自我保護、自我救助能力,努力幫助青少年遠離犯罪侵害。結合該縣青少年犯罪及權益保護現狀,把保護青少年工作的觸角延伸到教師、家長等關鍵人群中,使學校法治教師、德育教師和未成年人家長、監(jiān)護人,切實負起責任。
三是標本兼治,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積極與檢察院、法院聯系,注重在司法辦案中結合社會治安態(tài)勢,加強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梳理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意見建議,幫助堵漏建制,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針對校園高利貸、校園欺凌、電信詐騙、聚眾斗毆、尋釁滋事等開展專題走訪調研,制定預防措施;同時與縣檢察院、社區(qū)共同建立犯罪預防教育基地,為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青少年提供義務勞動工作崗位,使其體驗到幫助他人的快樂與成就感,增強回歸社會的信心和能力。
四是暢通渠道,保護青少年合法權益。全縣各個法律援助機構開通青少年兒童法律援助“綠色通道”,簡化申請手續(xù)、從速審批,做到“優(yōu)先解答、優(yōu)先受理、優(yōu)先指派、優(yōu)先辦理”的四優(yōu)原則;同時利用微信群最大化的實施網上咨詢解答,為青少年兒童提供及時優(yōu)質的法律服務;對困難兒童請求法律援助免于經濟困難審查,降低門檻,確保經濟困難的打得起官司,以維護青少年的合法權益。
李培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