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心手背都是肉,母子之間哪有什么隔夜仇,親情是永遠割舍不斷的惦念,把老母親接回家好好過日子吧。”在江陰市長涇鎮涇南村“法律明白人”吳剛耐心細致的勸解下,一場家庭紛爭很快被平息了。
在無錫,像吳剛一樣的“法律明白人”還有12400余名,無論是在農戶家中、食雜店、田間地頭,還是在老街巷弄、小區樓棟、繁華都市,小到夫妻口角大到鄰里糾紛,都能看見他們忙碌的身影。
今年以來,無錫司法行政系統貫徹實施“1名村(居)法律顧問+N名法律明白人”行動,把村(居)法律顧問的專業優勢和“法律明白人”的人熟、地熟、事熟優勢結合起來,形成推動基層依法治理整體合力,著力提升基層治理法治化水平。
“善治”:
厚植矛盾糾紛源頭治理新優勢
在錫山區東北塘街道,由于房地產公司資金周轉出現問題,部分業主對該小區物業提供的保安、秩序管理、公共照明、公共設施設備維護等服務不滿意,時有口角發生。眾口難調也要調,茅梓橋社區迅速行動,邀請村居法律顧問王律師對社區法律明白人進行一次全面而深入的專業培訓。
經過三個多月的矛盾糾紛集中治理,該小區居民最為關心的購房返款、車位返現、物業服務等疑難問題都得到有效的回應和解答。
“楓橋經驗”的基因,深深嵌入“法治無錫”建設,在新的形勢下不斷解決新的問題。
梁溪區揚名街道清二社區某小區有戶人家違規圈占綠地,“法律明白人”在得知情況后,多方邀約協商、調解,如今“私人后花園”已改造為社區居民共用的“小區會客廳”,居民時常閑步賞花,其樂融融。
有矛盾、當面講、馬上調,“法律明白人”走到哪兒就議事議到哪兒。錫山區錫北鎮泉山花苑社區充分發揮“小板凳”議事會前沿陣地作用,目前已成功解決增設新能源電動車停車位、增加健身活動場地等問題10余個。
濱湖區蠡園街道西園社區的法律明白人楊淑敏說:“原來我的鄉音土話就是最樸素的法律語言,以前我就想著只要自己不怕挨罵、不怕吃苦,矛盾肯定能調解好,現在看來普法也很重要,群眾多了一些法律意識,矛盾糾紛就少了很多。”
在基層法治建設中,“法律明白人”主動當起基層群眾“調解員”,協助律師、人民調解員參與矛盾糾紛勸導、化解工作,引導群眾理性表達利益訴求,依法維護合法權益。
今年以來,全市人民調解組織調解各類矛盾糾紛9.4萬余件,其中,全市1193個村(社區)調委會化解矛盾糾紛3萬余件,95%以上的矛盾糾紛化解在鄉鎮(街道)、村(社區)、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以及企事業單位調解組織。
“善為”:
打造精準普法普惠百姓新亮點
法治之力在于增加民生福祉,守護群眾幸福生活。
“咖啡可以為大家解乏,那法律沙龍也能為大家解惑,做‘法律明白人’,就是要讓法律更明白。”這是無錫市惠山區玉祁街道草木青公益服務社理事長、平湖社區“法律明白人”肖文佳的工作寫照和內心獨白。
2021年,她帶著對公益活動的熱愛,報名并通過培訓考核成為一名“法律明白人”,2022年被評為江蘇省百佳“法律明白人”。她將咖啡店里50平方米的活動室打造成普法場地,通過放映法律主題電影、張貼普法海報、分發宣傳傳單、開展主題活動,增強法治宣傳教育實效。4年來,肖文佳先后開展和參與各類普法活動60多場次,輻射群眾2000余人。
在普法內容上突出地域特色優勢,在法治文化、法治人才方面對標最優、追趕一流,在法治建設的進度上也進一步加快、提前。
江蘇路泰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劉慧獲評無錫市首屆優秀女律師、無錫市優秀律師、無錫市律師協會優秀貢獻獎、錫山區優秀公益律師,錫山區優秀婚姻家事律師。她主創的公益項目“愛護佑家”獲評無錫市十大公益法律服務品牌,多次獲評無錫市律師協會優秀個人會員。
她深耕婚姻家事領域,連續三年在錫山區“法律明白人”培訓班上授課,并錄制“法律明白人”精品課程視頻。積極推廣“慧眼看家事”服務項目,為基層村(社區)的婦女家事調解員提供免費的法律幫助和指導,通過“傳、幫、帶”的形式,先后培養130多名婦女法律明白人。
從城市“走”進了鄉村,從線下“擴”到了網上,無錫加強全面普法,迭代升級社會大普法工作格局。
梁溪區司法局組織法律顧問通過網絡直播、網絡普法宣講團微視頻宣講等方式,持續擦亮“e網清朗巷 精彩在梁溪”網絡普法工作品牌;江陰市司法局精心打造“司小豚說法”系列普法動漫,錫山區司法局創新打造全市首個“法律明白人”動漫卡通形象“斗律寶”,把更加便民、更加貼心、更加易懂的法律知識送到市民朋友面前。
“善成”:
依靠法治凝聚現代化建設合力
在白塔村閑庭信步,四大產業、五大景區、七大展館、八大基地……一幅井然有序的江南百景圖撲面而來。近年來,宜興市白塔村先后獲得“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文明村”“江蘇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等國家和省市級榮譽七十多項。
如何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探路?這一歷史性的挑戰,落到了全國人大代表、宜興市西渚鎮白塔村黨總支書記歐陽華頭上。
“過去,在民主議事會上,村民們看到周邊都在開礦山、辦化工廠,也心動了,我堅決不同意。”歐陽華回憶道。那不開礦辦廠,白塔村發展的出路在哪里?
近年來,白塔村結合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實際,將農房改造、宅基地翻建、土地征用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項納入援法議事范圍,聽取民意、集中民智,由法律顧問對村內重大事項進行審核,確保各項民生工程落到實處,讓老百姓的法治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走好中國式現代化的鄉村振興之路,離不開法治護農、法治強農、法治興農的路徑保障。
“您是家庭顧問律師嗎?我有急事想求你們的幫助!”黨員律師左國平又接到白塔村果農楊帆打來的電話,語氣略顯焦急。原來,楊帆帶領村里4戶果農與某公司提前簽訂鮮果收購合同,后因天氣等原因,雙方就采摘時間發生爭議。左國平立即從雙方責任、解決方式等方面提供專業法律意見,后經疏導,雙方達成一致并握手言和。
“這只是法律顧問參與社會多元共治、法律服務助力產業振興的縮影。近年來,宜興市司法局積極打造‘律師進網格’暨‘紅律護家’白塔家庭律師公益法律服務項目,30名律師與白塔村全體943戶家庭結對簽約《家庭法律顧問協議書》,農戶第一時間能夠得到專業、高效的法律服務。”江蘇衡立律師事務所黨支部書記、主任夏軍介紹。
提升“善”的能力,細化“作”的措施,才能確保“成”的實效。全市司法行政系統將繼續充分發揮村(居)法律顧問和“法律明白人”合力作用,凝聚社會共識、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增強社會活力,提升基層治理法治化水平,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不斷取得新成效。
(陸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