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時報訊 今年來,南京市浦口區司法局聚焦重點領域矛盾糾紛,組建起一支兼具責任擔當、群眾親和力與專業素養的矛盾糾紛化解隊伍,用好溝通、情理、人才三把鑰匙,推動矛盾糾紛高效化解。
用好“溝通鑰匙”,攻克糾紛化解智慧鎖。面對矛盾糾紛時,采取分層溝通方式,幫助矛盾各方有效對話。在消費糾紛調解中,重點解讀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規,區分經營者、消費者不同主體的權利義務,開展針對性調解。3月10日,一名顧客因照相館地面濕滑摔倒,導致佩戴的手鐲損壞,雙方因賠償問題產生糾紛。調解員先是向經營者釋明法定義務,指出其忽視地面積水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其次引導消費者提交就醫記錄、手鐲購買憑證等材料證明損失;最后平衡雙方利益,從維護鄰里關系角度切入,由照相館承擔醫療費并賠償2600元手鐲損失。
用好“情理鑰匙”,解開糾紛化解情感鎖。在矛盾糾紛化解中,通過梳理權利義務清單、家事調查、心理疏導等方式,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旨在達成情理利法的有機統一。轄區居民胡某、雍某夫婦去世后遺留3間自建房,因無遺囑引發5個子女及其代位繼承人共8個繼承人之間的糾紛。橋林司法所調解員采取三步調解法:一是普法明責,依據民法典厘清代位繼承規則,明確代位繼承權;二是以情融冰,引導當事人回溯親情,平衡法理與人倫,采用心理疏導的方式幫助當事人修復親情;三是技術破局,通過云端視頻調解和委托見證的方式破解難題,最終促成七方自愿放棄繼承,房屋由胡某某繼承,實現繼承糾紛“一次化解”。
用好“人才鑰匙”,解開糾紛化解技術鎖。建立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人才支撐庫,廣納法律、經濟、質量檢測、消保等領域的專家學者12名,在審理矛盾糾紛、行政爭議案件時,借助專業知識與經驗,精準認定案件事實,科學判斷法律適用。在李某復議市場監管部門案中,李某購買某品牌食品后,對其包裝上標注的能量值產生懷疑,認為實際能量與標注不符,遂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引發行政復議。通過咨詢食品營養領域的專家,明確食品能量值計算依據及各類營養成分的特定換算系數,并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涉案食品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關鍵營養成分進行精確檢測,最終作出公正合理的裁決,推動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
(劉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