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日 線下云端感知“文化力”
江蘇兩展獲國家展覽領域最高級別獎項
5月18日,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博物館協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第十九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在“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湖北武漢揭曉結果。在此次評選中,江蘇再創佳績,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和南京博物院聯合申報的“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常設展覽”獲得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精品獎,淮海戰役紀念館申報的“人民的勝利——淮海戰役歷史展覽”獲得特別獎。
據省文化和旅游廳博物館處負責人介紹,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是我國目前博物館展覽領域的最高級別獎項。江蘇此次獲獎的兩個展覽項目,“可以說各有特色、辨識度很高,是我省博物館陳列展覽的優秀代表,反映了近年來江蘇博物館事業的發展水平?!?/p>
當前,江蘇國有行業博物館110家,數量位居全國第一。江蘇博物館已基本形成主體多元、結構優化、特色鮮明、富有活力的新發展格局。值此“5·18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江蘇各地博物館也聯手備下豐盛的精神文化大餐,共將推出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新展特展154個,教育活動158項,開展服務社區、軍營、學校、企業以及文創大賽、公益鑒定等活動160余項,為群眾解鎖一批“新玩法”。
蘇陽/攝 視覺江蘇網供圖
150余項新展特展共展風華
從《岳母刺字》《穆桂英掛帥·捧印》折子戲展演,到清明、端午等傳統節日習俗活態展示;從現代舞到裝置藝術;從民國館內親子穿越的“夜游記”,到一眼看盡千年繁華的文創“南都市集”……南京博物院以“博物館的力量:奔赴美好生活——文脈”為主題,展示新時代環境下博物館的力量,為觀眾奉上一場文化盛宴。
今年,南京博物院延續“南博奇妙夜”這一特色,為公眾舉辦“家·國——中國傳統人倫精神”展覽展演和“奔赴美好生活——文脈”博物館奇妙夜。其中,展示展演以家國情懷為核心,表達家國情懷是華夏兒女共有的文化觀念,家庭同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共分為六期,分別是:慈孝有親、友恭齊家、恩義好合、知交與共、愛國有義、博愛天下;博物館奇妙夜包括現代舞表演《蘇》、對話江南——重現文物里的才子佳人等活動,展現濃厚的江蘇文脈以及本土文化的力量。
南京博物院
今年,南京博物院延續“南博奇妙夜”這一特色,為公眾舉辦“家·國——中國傳統人倫精神”展覽展演和“奔赴美好生活——文脈”博物館奇妙夜。其中,展示展演以家國情懷為核心,表達家國情懷是華夏兒女共有的文化觀念,家庭同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共分為六期,分別是:慈孝有親、友恭齊家、恩義好合、知交與共、愛國有義、博愛天下;博物館奇妙夜包括現代舞表演《蘇》、對話江南——重現文物里的才子佳人等活動,展現濃厚的江蘇文脈以及本土文化的力量。
5月18日,蘇州城建博物館正式開館,以蘇州之窗為核心元素構建了穿越古今的時光通道,貫穿起城紀千載、現代蘇城、城市生長、城市客廳、百館之城等主要展廳,將傳統展陳形式與高新多媒體展陳手法創新性地結合起來,營造出多角度、全方位的沉浸式參展體驗。
蘇州城建博物館
連云港市博物館“錦繡中華·蘭亭雅集——中國當代名家楹聯展”,從館藏千余件楹聯作品中遴選出100余件,讓港城人民一睹名家楹聯的風采,并將同步推出線上展覽。
連云港市博物館
泰州市博物館引進新疆哈密博物館“絲路霓裳——哈密清代維吾爾族服飾展”,打造一場絲路風情的節日盛會,奉獻給廣大社會公眾。展覽選取了59件套哈密清代維吾爾服飾,從形制和紋飾方面展現哈密清代維吾爾服飾的特點、各民族服飾的和而不同與美美與共,反映融合與發展的時代旋律。
泰州市博物館
鹽城市博物館圍繞“博物館的力量”這一主題,舉辦“飛天神韻 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藝術展”和“見相非相——犍陀羅造像藝術展”兩大精品特展,讓公眾從展覽中解讀敦煌石窟千年營建歷史,感受犍陀羅文化穿越時空的魅力,圍繞展覽還開展了豐富多元的系列主題活動。
鹽城市博物館
精彩活動滿足觀眾“云端”觀展
今年,各大博物館也推出豐富多彩的線上玩項目。
蘇州博物館推出“博物館的力量”——蘇博電影季活動,帶領大家云游電影中的博物館,尋訪不忘初心的傳承人,領略博物館使傳統技藝“活起來”的力量;推出“青花瓷之美”在線直播課程,帶領學生探尋陶器的起源、了解陶器和瓷器的區別與聯系,并指導大家親手繪制青花圖案;舉辦高峰對話,邀請大英博物館館長費舍爾、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劉曙光、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景域驢媽媽集團副總裁任國才、“耳朵里的博物館”創始人張鵬五位嘉賓圍繞“博物知旅”這一主題,全方位探討在國際國內新形勢變化下博物館的創新與發展。
徐州博物館發布《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的故事》《中國時節·二十四節氣》線上系列微課。從孔子儒家思想當中的勤學、思辨、仁愛、誠信,講到二十四節氣中蘊含的中國古代智慧,向青少年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揚州博物館上線“素影清風遣淡香——揚州博物館藏仕女畫特展”“百年丹青——二十世紀著名畫家作品展”“印像·浮世——雕版印刷與浮世繪藝術展”等主題展覽,將展廳由線下轉移到線上,傳播給更多觀眾。
揚州博物館
南通博物苑在線直播《關于中小規模博物館的高質量發展問題》《發現“南海I號”》兩大講座,將目光聚焦中小規模博物館的發展與一艘深埋海底八百年古沉船“南海I號”的前世今生。
無錫博物院將正式發布無錫博物院在線教育資源,包括云課堂、云講壇、云展覽三大板塊,“云上奇妙夜”還將連線民樂大師方錦龍,為公眾帶來一場國風雅樂。
文章來源:江南時報
圖片來源于網絡
新華全媒體藝術館館藏作品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博物館的力量。新華全媒體藝術館作為《新華日報》轄屬的專業藝術機構,通過館藏書法作品《新華日報發刊詞》,展示磅礴昂揚的“新華紅”力量。
1938年1月11日,《新華日報》在武漢創刊,武漢淪陷后轉移至重慶出版,它是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初期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統治區公開出版的唯一機關報。周恩來作為當時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和《新華日報》董事長,長期直接領導《新華日報》,他還親自主筆,為《新華日報》撰寫108篇共計24萬字的稿件。毛澤東三次為《新華日報》題寫報名,并高度贊揚《新華日報》,稱其為八路軍、新四軍以外的“另一方面軍”。
2018年1月11日是《新華日報》創刊80周年紀念日,為紀念《新華日報》創刊80周年,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江蘇省文聯副主席、江蘇省書協主席孫曉云創作書法長卷《新華日報發刊詞》。她仔細研讀了1938年1月11日《新華日報》的發刊詞,對照資料認真準備,一千余字一氣呵成,堪稱精品。該作品作為新華全媒體藝術館館藏精品,永久收藏。
新華日報發刊詞 54×536cm 孫曉云 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