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房愛軍的《新聞背后的新聞》,感慨不已,想起新聞業在中國的發軔,歷經風雨,跌宕起伏,讓人感懷。
現代意義上的新聞業起源于西方,這是毫無疑問的。但就傳播與輿論宣傳而言,中國早已有之,也是不爭的事實。龜甲刻文是傳播,結繩記事是傳播,留取丹心照汗青也是傳播,而這樣的傳播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新聞而有歷史思維的意義了。子產不毀鄉校,已經有時政新聞的意思在,凸顯出當時執政者的開明態度。
三人市虎也是一種傳播,大有謊言被重復百遍就成了真理一樣,德國法西斯戈培爾的老祖宗原來如此。史書記載是傳播,也是春秋大義,白紙黑字,不容回避。在這樣的傳播與影響之中,歷史車輪滾滾向前,雖然當年的傳播受眾還相當局限,而傳播的確已經成為改變歷史進程的力量。
進入近代以來,西學東漸,歐風美雨,不少傳教士加大了進入古老中國的力度,一些新的觀念、理念也次第而來,這就有了報刊,有了新聞,有了康有為梁啟超的辦報辦刊,有了陳獨秀等人的《新青年》、毛澤東的《湘江評論》,有了有別于邸報的市井新聞、民生新聞,也在此基礎之上催生了鴛鴦蝴蝶派的盛行一時。
房愛軍關注的新聞,不是國際風云的變幻莫測,不是時政人物的潮起潮落,不是重大事件的來龍去脈,不是時令節慶翻看日歷的鶯歌燕舞姹紫嫣紅,不是并無新聞可言不過是鼓噪喧鬧自拉自唱的堂會與自嗨,不是屁顛顛跟著炙手可熱者做些起居注的鸚鵡學舌作勢裝腔,他矚目的都是底層蒼生的煩惱街巷小人物的悲歡,吸毒女的鳳凰涅槃,鹽城青年小陳的跳江所引來的千里驅車追根溯源,王燥小夫妻的幾乎婚變所帶來的重歸于好家庭延續,五金店被砸毀背后的曲折隱情,小慧不愿意面對母親的人倫苦衷家庭隱秘。真如五彩斑斕,雜花生樹。房愛軍如一個陀螺,似一位法官,又像是一位社會工作者,深入其中,不厭其煩,將這樣的也許在有些人看來是雞零狗碎的一地雞毛都一一梳理一一呈現,經過媒體的傳播,推動問題的解決,促進社會的和諧,也彰顯出國家在發展進程中的嬗變與努力。
房愛軍的新聞報道既然聚焦于民生新聞,有性侵的齷齪與難以啟齒,有意外死亡的理賠官司與家庭糾葛,有多年尋親的曲曲折折,有面對司法不公的內心糾結,有報道安陽湯陰縣社區民警朱鳳全的柳暗花明,有死魚事件的波譎云詭,有“小物理”的陰暗猥瑣,有鼓樓賣報紙老太太的背后辛酸,凡此種種,林林總總,社會的種種橫切面紛至沓來,令人目不暇接,頓起一探究竟的好奇。這樣的采訪,這樣的制作,這樣的播出,沒有所謂“通稿”的便利,沒有在有關方面接待安排之下的風光,沒有依傍大亨豪富的沾沾自喜自鳴得意,更沒有觥籌交錯推杯換盞的得意揚揚,甚至還有來自猝不及防的冷箭暗槍。但,至少從房愛軍所呈現出來的“故事”來看,他沒有退縮,沒有膽怯,沒有沮喪,沒有就此金盆洗手,而是義無反顧,勇往直前。有一種沒有得到證實的說法,某一泱泱大國,所謂調查記者不過百人,令人唏噓。姑且不談這一說法的是否準確,而不爭的事實是,許多本應報道的新聞被銷聲匿跡湮滅不聞,許多本應反映的事件被掐頭去尾莫名其妙,過去常說媒體新聞三大件,熱點引導,輿論監督,正面宣傳,而如何理解,怎樣把握,則往往是八仙過海各有千秋了。我們當然不能把麥克盧漢、普利策奉若神明,但就專業角度而言,他們提出的理念,他們所影響之下的諸多新聞作品,難道就一無可觀一無可取之處?從這個角度來看,房愛軍的執著與堅韌,房愛軍的堅持與努力,房愛軍的熱情與耐心,就有了樣本的意義,就有了在新媒體時代令人有久違之感的立此存照的意義。
房愛軍的《新聞背后的新聞》并非皇皇巨著,書分三章,“百變記者”,“正義使者”,“雪中送炭”,每一篇文字基本上沒有浮語虛辭,質樸無華,簡潔明了,更因故事的一波三折峰回路轉而引人入勝,他說“美麗的謊言”,就發生在南京市湖南路上,他說“病房里的婚禮”,就是南京的普通男女,他說小慧與母親的糾結不愿見面,就在回龍巷與大橋南路這樣的尺寸之地卻是如隔天涯海角啊。這樣的新聞故事,這樣的人世間的凡常煙火,不是易碎品,不是時過境遷無人問津的其他新聞,它有人間的冷暖,它有社會的震顫,它有蒼生不易的悲憫,它有鞭撻丑惡的凜然,它更有讓人向善明朗的正氣。正是基于這樣的元素,它已經不是房愛軍個人新聞職業生涯的一種私家盤點顧影自憐,不是一種職業媒體人的值班手記錄以備忘,他更是有追求的一位不言放棄的真正媒體人的內心獨白自我加持,一種抖擻精神踔厲奮發的再度前行。
祝房君妙筆生花,寫出更多的精彩故事。我們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