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雨時下,暖風拂面,春夏之交,江南又到了品嘗青蠶豆的季節(jié)。
如今物流快遞,手指輕點,不說即刻,反正很快,天南地北的時令蔬果,山珍海味,以及大件小件日用物品,就會送到你手里。但是,我們身處近鄉(xiāng)小鎮(zhèn)頭上的人,炒碗時令青頭小菜還是習慣去路邊拎籃子農(nóng)民處挑選。“放心!剛釆,氣還未斷!”——現(xiàn)在青蠶豆上市,更講究這個標準:那口氣還未斷。
谷雨至立夏,青蠶豆陸續(xù)上市。這是吃春的最后幾個高潮。青蠶豆上市,分三個階段。初始,嫩嫩得根本不應吐豆皮,有些許青澀香,青澀的“bo”,這是此地鄉(xiāng)間俚語,澀兮兮味覺的土話叫bo答答。但舌尖的澀緊跟著的是回味的甘,一種嫩蠶豆特有的天然的淡淡的清甘香甜,正因為淡淡,反而更刻骨銘心,嘗一顆就想吃第二顆,接著便一顆一顆沒個完。第二階段是粒粒飽滿,皮青肉嫩,那蠶豆皮的青綠是寶玉般的晶瑩剔透的青綠,是在空氣中似乎會稍縱即變的晶瑩剔透的青綠。我們老輩人不吐皮,即使是過去貴為繡樓里的太太小姐也不一定吐皮……現(xiàn)在的年輕人就有皮即吐了。
為了品嘗這幾天的高保鮮的青蠶豆,我們這里的主婦不但不去大菜場,她們就想挑選路邊農(nóng)民小籃子里的豆,而且時間必須在熱鍋冷油之前個把小時去采購,一定要保證青蠶豆這口氣不斷!
時雨時停,時陰時晴,暖風逐云,這時節(jié),蠶豆是一天飽滿一天,一天老一天,立夏腳邊就到了青蠶豆的第三個階段:豆皮厚,豆板沙,眉毛黑了。眉毛,吃過青蠶豆的人都知曉,不必解釋。此時的青蠶豆下鍋前主婦總會手握菜刀用刀口將剝好的豆輕輕一按,讓青豆表面留下一條刀痕以便下鍋入味。
青蠶豆上市,可做菜下飯,可炒一大碗空口吃白相,……以前,好多年前,農(nóng)家燒柴火灶的時候,炒青蠶豆一出鍋,人們,特別是貪嘴的“小赤佬”,往往等不及用筷子,一根牙簽,不,那年代農(nóng)家沒有牙簽,隨手拿起刷鍋的竹絲洗帚,折一根竹絲簽子,戳豆入口,可謂應手得心,清香滿口,會讓你停不下來。
當然,好喝一口小酒的,一盤炒青蠶豆足矣,嗞呀喳的,勝過山珍海味。如果酒到微熏又有點文化,書霧騰騰,便會嚼一粒青蠶豆咪一口小酒哼哼順口遛——
飛絮紫燕掠過
又是雨疏風驟
請看菜籃里
春雨夏風青豆
青豆 青豆
快哉咪口小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