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香港貿發局舉辦的書展上,作家司敏之(香寧)舉行了《十年四季》簽名售書,不少讀者排隊等候簽名,與作者合影留念,現場氣氛熱烈,《十年四季》銷量也位列熱門小說排行榜第2名。
今年5月31日至6月6日,中國作家協會2024年擬發展會員名單公示。經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會議審議批準,決定2024年發展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名單,司敏之(香寧)作為香港作家代表入選。
生于江蘇的香寧曾留學英美,現定居香港,文化背景多元。喜愛文學創作的她也曾涉足傳媒和金融,是一位“斜杠女性”。本屆香港書展,香寧攜長篇小說《十年四季》與讀者見面,將她作為“80后”所經歷過的年少生活、見證過的時代事件,以女主角歐陽陽的視角講述出來。故事的十年時間軸由中學開始,直至女主角在香港開啟職業生涯。
香寧回憶,她自幼喜愛文學,但一直沒有機會和時間寫出她所感知的“80后”的經歷。“我一直想寫一本長篇小說,主要描寫一個‘80后’的學生生活以及她的職場經歷,在機緣巧合下,這本書的創作開始了。不過在寫書的時候,我發現篇幅挺長的,所以決定先專注于學生時代的故事。”香寧表示自己從事金融多年,但仍想回歸初心,因此用時3個多月,認真完成了整本書的創作。
在相對流暢的寫作過程中,對書中人物做取舍是香寧面對的最大挑戰。因為要將三十多萬字的初稿精選,香寧不得不拆解、合并一些人物,同時保證余下的內容能夠集中傳達她想表達的情感與主題。“這個過程其實是很痛苦的,因為它就像我的親生孩子,但我還是要進行篩選。”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前醫管局主席、香港太平紳士胡定旭到現場購書簽名合影
香寧指出,《十年四季》映射了世上很多動蕩的局面,以及眾多年輕人因夢想和就業而產生的彷徨與焦慮,因此她希望讀者能夠通過此書,認識到生活甜苦兼具的兩面性。她也希望幫助讀者回憶青春年華,讓他們在小說中獲得共鳴。
“希望能鼓勵大家在遇到挫折,或是這個世界不斷變幻的大環境時,在不同時期經歷不同事情時,還可以堅強和樂觀,找到自己的方向。”她指出,這個社會有很多不同職業和不同階級的人,而很多人都在努力以豁達的態度去面對生活。“我們只要有這種信念,相信就會獲得很多正能量,支撐自己向前走。”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琛到現場購書簽名合影
作為“80后”,香寧經歷過1997年香港回歸、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等多個時代性事件。她眼中的“80后”也是特殊的一代人:“大家經歷過中國經濟發展的起步階段,很多人的父輩也是在非常艱難的年代,靠自己奮斗和拼搏,為中國現在繁榮和積極的社會環境打下基礎。”在香寧看來,“80后”見證了中國人民生活條件從艱苦到富足的過程,也見證了歷史。
“每代人之所以會有一些來自社會的標簽,是因為他們處在不同的時代,一個時代也造就一批人。”香寧表示,與經歷過早期困苦歲月的“80后”相比,部分“90后”和“00后”的生活已更為殷實,因此會被人附上“不夠吃苦耐勞”“抗壓能力較弱”等標簽,但在她看來,在一批批“90后”和“00后”中,也有很多積極向上、有創造力、勇于展現自己的人。這些品性都可以是形容年輕人的、有意義的標簽。
對香寧來說,不論是哪個時代的人,人性本質中都有貫穿始終的一點,那便是積極向上、充滿希望與追求,同時期望將溫暖和正能量帶給身邊的人。在港十年,香寧接觸了無數熱愛香港的本地人、港漂、外國人,他們的熱情讓香寧感觸頗深,因此也希望將自己的情感與樂觀傳遞給更多人。
首次以作者的身份來到,香寧表示對自己很滿意。她也希望借《十年四季》的面世,鼓勵更多喜歡文學的年輕人暫時將手機放在一旁、靜心讀書或創作。“哪怕是記日記,也是一個很好的習慣。只要是你以真實情感創作的作品,我相信,過了自己這關的東西,一定會吸引符合你自己的受眾和讀者。”香寧也期望通過《十年四季》鼓勵一批新秀作家的成長。
目前,香寧已經完成了第二本小說的初稿,內容圍繞職場新人的經歷展開。她希望能在修改及潤色后,于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