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馬邊行
□ 丁東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今年金秋十月,我不遠千里,有幸應邀參加四川省馬邊彝族自治縣建縣40周年慶典活動。
其實,馬邊我來過,只是欠馬邊一個溫暖的擁抱,一次深情地回望。2007年6月,為促進東西部掛鉤地區干部交流,江蘇省張家港市組織28位優秀鄉科級中青年干部遠赴馬邊,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掛職體驗式培訓。我所在第二小組的四位學員,被分配到馬邊彝族自治縣的下溪鄉。由此,讓我置身一個有風的地方,享有一段與馬邊親近的美好時光,留下了永遠的回憶和眷戀。
在闊別17年后重訪馬邊。與當年從樂山到馬邊一路顛簸,行駛近六小時車程不同,我們從成都雙流機場出發,車行仁沐新高速公路,一路賞景,一路歡笑,不到三小時便抵達馬邊高速出口,迎接我們的是一幅刻在石壁上的宣傳語——“青梅竹馬,邊城茶香”。汽車駛入城區,所見的一切超乎想象。天空蔚藍,白云閑游。微風送爽,空氣清新。花枝搖曳,夢幻如詩。
第二天上午9點,在一派歡樂、喜慶、祥和的氛圍中,馬邊彝族自治縣建縣四十周年慶祝大會隆重舉行。在莊重的升國旗儀式后,馬邊縣所轄各鄉鎮的群演團隊一個接一個,閃亮登場,載歌載舞,向觀眾展現當地的民俗風情、豐收景象和滄桑巨變。——一場金秋十月的盛典,一曲民族團結的贊歌。
午飯后,馬邊縣委、縣政府為嘉賓們安排了現場考察活動。一下午的現場考察,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了馬邊建縣四十年來發生的天翻地覆的內在變化。
先說經濟發展吧。近年來,馬邊通過招商引資,通過中紀委牽線搭橋,建起了以年銷售4億多元的磷石深加工、年銷售1億多元的高端凍干食品企業為代表的一大批骨干企業。馬邊立足“6+X”發展思路,持續做大做強“茶葉、竹筍、青梅”三項名優產業和“獼猴桃、優質畜禽、冷水魚”三大特色農業,建成22.5萬畝生態茶園基地、100萬畝優質竹筍基地、5萬畝青梅等林果基地、24個特色畜禽規模養殖場。同時,全域旅游如火如荼,形成了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濱河公園觀光帶、明王寺、彝族新寨、瑪瑙苗寨等為支點的“六個風”(風貌、風景、風物、風情、風味、風俗)農文旅發展格局,演繹了一幅“上山青梅下山茶,二半山區冒筍芽。山地畜禽溪養魚,連片插花種桃李”的生動畫卷。
再說城鄉建設吧。城鄉面貌日新月異,基礎設施后來居上,文化館、公共圖書館、星級酒店、大型商場、體育健身場所、5G基站、微型電視發射基站等應有盡有。在全國各地房價普遍下滑的形勢下,馬邊縣城的房價不降反升,均價四五千元。城鄉交通四通八達,自仁沐新高速公路通達后,在建的樂西高速即將通車。
后說民生事業吧。馬邊的醫療、教育、衛生條件不比東部發達地區差,縣醫院硬件設施一流,通過人才引進及對口幫扶,醫療隊伍等軟件水平顯著提升。深入實施民族地區15年免費教育、“9+3”免費職業教育、“一村一幼”計劃。投資4億多元新建的馬邊中學,依山傍水,環境宜人,在這里讀書的孩子,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青春的歡樂。同時,大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建設,建成四川省最大的煙峰彝寨,讓4108戶彝家挪出窮窩。2023年,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469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9238人。建有養老服務機構4個,日間照料中心9個……“老有所養,幼有所教,貧有所依,難有所助,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在馬邊已經不是空話,成了事實。
秀美彝鄉,脫貧奔康。幸福馬邊,金山銀水。參加現場考察的嘉賓無不贊嘆馬邊的變化。同車的馬邊老縣長按捺不住喜悅的心情,動情地說:“要說馬邊這些年發生的變化,可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千年巨變’。”老縣長的一番話,讓我感同身受,感慨萬千。再下個十年、下下個十年,一定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