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一部系統全面地搜集、整理近代與長江相關的歷史文獻的巨著——《長江近代歷史資料選輯》(全五十冊)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正式出版。該選輯由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李玉主編。作為“革命文獻與民國時期文獻保護計劃”項目成果以及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委托項目“近代民族工商業、實業家群體與長江文化關系研究”(23ZDW04)的階段性成果,該選輯將近代與長江相關的歷史文獻進行集中整理,將為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提供重要的史料支撐和歷史借鑒,有助于推動長江近代史學術研究的發展。
《長江近代歷史資料選輯》共收錄長江近代史料文獻圖書近100種、期刊15種,內容涉及長江水利治理機構設置、水利建設、水道治理、水災防治、航運經濟、城市發展等多個方面,從長江水文水質、航運條件、地理環境、經濟發展、社會變化和學術研究等多個角度,為讀者呈現立體而豐富的長江近代歷史畫卷。該選輯的出版,為深入發掘長江文化的時代價值,為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建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提供助力。
長江,作為發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世界第三大河,流經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和上海等十一省市,全長六千三百余公里,是世界可利用資源與價值最大的河流之一。長江不僅是中國的經濟命脈,更是國家統一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從晚清到民國,長江流域的歷史變遷與國運緊密相連,舉凡國政要事、革命運動、時局流演、民族興衰,無不與長江息息相關。正如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華民族危機日益加深之際一位詩人所寫的:“揚子江,揚子江,揚子江啊!你是我們中國民族的乳娘!你創造了古東方的歷史,你流逝了幾千年的時光……但你畢竟是個偉大的母親,你沒有忘記了你的使命,為了中國民族的存亡,你永遠會供給他們的乳漿。”從鴉片戰爭時期的《南京條約》簽訂,到抗日戰爭時期民族的遷移與奮戰,長江始終是中國歷史的見證者。
《長江近代歷史資料選輯》收錄了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獻,詳細記錄了長江流域在近代中國歷史中的重要作用,包括其在國防、外交、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中的關鍵地位。近代以來,西方人士對于長江的窺探,雖然帶有多重目的,但其政治與軍事企圖是顯然可見的,長江的國防意義越來越凸顯。隨著列強的侵略和中國的逐漸開放,長江成為了中外“商戰”的主要戰場,尤其是航運之戰。外國輪船公司依恃條約特權與技術優勢,紛紛進軍長江航運,給以輪船招商局為主的中國民族航運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營壓力與發展難度。同時,長江流域的傳統商埠在近代也多被納入帝國主義的條約體系,雖然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機會,但這種發展是畸形的,充滿了殖民色彩。抗日戰爭爆發后,長江成為民族工商企業內遷的黃金通道,也成為了抗戰時期的重要戰場,更在抗戰勝利后成為接受日本投降和進行戰后復員的重要場域。伴隨著渡江戰役的勝利,長江的地位、價值與意義發生根本變化。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建設長江、發展長江,使長江的航運、商貿、文化、生態功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長江近代歷史資料選輯》對近代與長江相關的歷史文獻進行了系統全面地搜集、整理,以期呈現長江對近代經濟、社會、文化的影響,為學界提供翔實的研究資料。據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網站介紹,本書共收錄圖書九十四種、期刊十五種,包含以下內容:
一、對長江流域的范圍、沿岸歷史沿革進行概述的綜合類圖書。
二、關于長江沿線區域水利建設、水道治理、水災防治等的調查。根據內容分為“水利治理”“水利管理機構”“水利期刊”三類。“水利治理”根據治理范圍分為綜合治理和區域治理兩部分,并按照流域、行政區劃、出版時間先后進行排序。“水利管理機構”收錄揚子江技術委員會及其所屬機構的年度報告。“水利期刊”收錄主管治理長江的水利機構、行政院水利委員會、長江沿岸多省水利局等出版的水利期刊。
三、關于長江經濟發展的相關圖書。該類圖書整體屬于“長江經濟”類,下設“航運”“貿易、財政”和“工礦業”三部分,包括民國時期的交通部長江區航政局的相關統計報告、海關造冊處對航路標識的統計、實業部地質調查所有關長江下游礦業的調查等,所選史料反映了近代長江流域航運制度和客貨運輸的發展,以及資源開發的情況。
四、對長江流域自然地理環境進行調查、介紹的相關著作和譯著。如國立北平研究院地質學研究所調查長江流域地質構造的著作、考察長江流域鳥類的譯著、嘉陵江流域地理考察報告等。
有關長江的史料文獻卷帙浩繁,《長江近代歷史資料選輯》所選史料文獻主要以中國官方機構出版的書刊和中文出版物為主,亦包括部分國內學者翻譯的數據和外文著述。這部資料選輯不僅是歷史的記錄,更有對當代長江文化建設的重要借鑒與啟示,將激勵著我們更好地認識和理解這條偉大的河流,以及她所承載的深厚文化和歷史。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 黃旻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