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聞王德舜魏鴻蘊伉儷將于2024年12月22日至2025年1月3日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畫展,這使我既喜又悲。喜者,作為畫家能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畫展,這是夢寐以求的最高榮譽;悲者,王德順先生已經離開我們一年多了,他沒有能等到這一天的到來。他在世時曾多次和我說:知道你忙,等有空了能不能幫我寫個評論,還每次都說不急不急。真沒有想到,為他寫這篇文章已是他謝世之后了。今天就借此機會談談他們的為人,談談他們的為藝,也談談我對他們繪畫的感受。
中國文化是一套心學體系。作為群經之首的《周易》以陰陽為心,儒家的中庸、道家的無為還有佛家的禪定,其實質都是對人心的回歸,是對社會萬物現象的一種“去妄”。文化的性質決定了文化所孕育的藝術精神。所以,真正的中國藝術不管您的技巧有多高,形式有多奇,內容有多豐富,其目的是要反映作者的靈魂,而這個靈魂如果能在作品和為人中高度一致,這樣的藝術家就非常的可貴而難得,也就洞徹了藝術的真諦,王德順魏鴻蘊夫婦就是這樣的畫家。
我與二位畫家的相識純屬偶然,記得在十幾年前他們二位是到江蘇省美協來辦事,而誤入我所在的文藝評論家協會。交談中我得知王老師在繪畫中所取得的成績,完全符合加入中國美協的條件,并告訴他如何去了解和申報,他喜出望外,后來竟申報成功,此時他已經是近70歲的老人了,從此我們相識并成為了很好的朋友。一晃十來年過去了,雖然王老師已經離開我們一年多了,但當時他那種急促、天真、沒有矯情的談吐和神態仿佛還在昨天,看到了一個畫家在當今社會很難找到的那種,沒有掩飾和市儈的天真和神態。
然而,當我進一步了解他們,特別是更多的欣賞到他們的繪畫作品時,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們的藝術世界和他們的生活狀態是如此的一致,他們的繪畫精神和人格精神如此的相合,沒有遮掩、毫無羈絆、不作保留地展現給這個復雜的世界。他們那一輩很多畫家不但經受過生活的磨難,練就成一身謀生的本領,而且在繪畫中也是中西畫均擅,油畫、壁畫、宣傳畫、連環畫俱佳,工筆寫意樣樣精通,對畫理畫論的研究更是能當好大學老師的基本素養。近觀二位的繪畫多以工筆為主,融合了東西方多種繪畫語言,在選材、色彩、構圖以及意境的塑造上都有獨特的手法。在這批展品中不管是人物、花鳥、大海還是星辰,不管是描繪什么樣的主題和什么樣的場景,總給人以溫暖、祥和和美好的審美感受。他們在表達喜聞樂見、最易入落俗套的題材時,所表現出來的“不俗”,顯示出不凡的功力和心中的純真。特別是光影的處理極具個性特色,在以暖色調為主的基礎上,各種色彩都給人以明亮、通透的視覺感受。我知道他們的一生曾經歷了許多坎坷和不幸,社會的不公和命運的不濟也曾使他們無助與困頓,然而,在他們的繪畫中總是充滿著陽光和希望,讓我們看不到一點點苦難和痛苦。美麗的少女、英雄人物、憨態可掬的動物,甚至咆哮的海浪,都充滿著美好和力量,這才是真正的藝術之美,人性之善和靈魂深處之真,也是藝術的永恒魅力。
世界本來是簡單的,是人為的復雜了;最高的藝術應該也是簡約的,但精神一定是美好的、豐沛的。我始終認為,藝術形式越復雜精神就越枯萎,相反,真正的藝術家是用最簡單的形式去表達最豐富的精神內涵。人生和藝術相統一,是中國藝術的偉大之處,也是“心物一體”藝術思想的具體體現。我們看到王德舜魏鴻蘊二位的繪畫作品,是在描繪他們自己、書寫他們的人生,是那種純粹的、沒有阿諛的,透亮的靈魂和善良的心。
(作者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附:王德舜魏鴻蘊作品欣賞